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压力式屋面雨水处理、储存及回用一体化技术

发布时间:2018-4-28 18:57:40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4.11.18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IPC分类号B01D24/24; E04D13/04; C02F9/08; B01D24/4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力式屋面雨水处理、储存及回用一体化装置,所述一体化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存储单元。处理单元包括第一外部容器、进水配水管道、滤料、反冲洗配水管道、反冲洗排水管道。反冲洗排水管道位于第一外部容器的顶部,进水配水管道和反冲洗配水管道分别连接运输主体建筑屋顶收集到雨水的主管道;存储单元包括第二外部容器、通气管、泄空管、雨水回用管道。通气管设置在第二外部容器顶部外侧上方,泄空管设置在第二外部容器底部连通到所述存储单元外部,雨水回用管道设置在第二外部容器底部连通到回用单元;连通管连通处理单元和存储单元底部,用于将所述处理单元过滤的雨水运输到所述存储单元。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压力式屋面雨水处理、储存及回用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体化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存储单元,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包括第一外部容器、进水配水管道、滤料、反 冲洗配水管道、反冲洗排水管道,所述进水配水管道、滤料、和反冲洗 配水管道分别设置于处理单元的上层,中层和下层,所述反冲洗排水管 道位于第一外部容器的顶部,进水配水管道和反冲洗配水管道分别连接 运输主体建筑屋顶收集到雨水的主管道;

  所述存储单元包括第二外部容器、通气管、泄空管、雨水回用管道, 所述通气管设置在第二外部容器顶部外侧上方,所述泄空管设置在第二 外部容器底部连通到所述存储单元外部,所述雨水回用管道设置在第二 外部容器底部连通到回用单元;

  连通管连通处理单元和存储单元底部,用于将所述处理单元过滤的 雨水运输到所述存储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装 置安装在附属于主体建筑的裙房的屋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部 容器和第二外部容器为密闭式压力容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部 容器的平面尺寸为2m×2m,高度为1.5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采用 双层滤料,上层滤料为无烟煤,下层滤料为石英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滤料 最上层至第一外部容器顶部的高度为400mm,上层滤料厚度为400mm, 下层滤料厚度为400mm,下层滤料至第一外部容器底部的高度为 3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回用 管道上设置有管道式紫外线消毒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部 容器与所述处理单元共壁,尺寸高度与所述处理单元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配水 管道和所述反冲洗配水管道均为“丰”字管,包括一条主水管和与其连 接的多条分支水管,所述多条分支水管分布在主水管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水管 和多条分支水管均设有一排或多排小孔。

  说明书

  压力式屋面雨水处理、储存及回用一体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雨水处理储存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压力式屋面雨水处 理、储存及回用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水资源呈整体丰富,人均占有量少的特点。很多地区存在水量 不足或水质型缺水的局面。雨水在降落、汇集过程中携带大量地表污染 物,严重污染河流。同时,雨水是一种非传统水资源,雨水利用能弥补 部分水资源不足状况,又能减少河流的面源污染,一举两得。

  雨水利用的前提是水质达标,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后方能利用。目前, 雨水利用主要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收集后,集中进行处理,处理工艺包括 沉淀、过滤、消毒等。而屋面雨水是一种比较清洁的雨水,其水质优于 道路等雨水。目前,屋面雨水利用一般都采取将其引至地面,处理后用 泵供给压力进行再利用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存在雨水处理设施处理及 存储的选址占地问题,而且其回用须泵送的方式进行,耗能较大。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雨水处理装置选址占地及耗能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 了一种压力式屋面雨水处理、储存及回用一体化装置,所述一体化装置 包括处理单元和存储单元,所述处理单元包括第一外部容器、进水配水 管道、滤料、反冲洗配水管道、反冲洗排水管道,所述进水配水管道、 滤料、和反冲洗配水管道分别设置于处理单元的上层,中层和下层,所 述反冲洗排水管道位于第一外部容器的顶部,进水配水管道和反冲洗配 水管道分别连接运输主体建筑屋顶收集到雨水的主管道;所述存储单元 包括第二外部容器、通气管、泄空管、雨水回用管道。所述通气管设置 在第二外部容器顶部外侧上方,所述泄空管设置在第二外部容器底部连 通到所述存储单元外部,所述雨水回用管道设置在第二外部容器底部连 通到回用单元;连通管连通处理单元和存储单元底部,用于将所述处理 单元过滤的雨水运输到所述存储单元。

  优选的,所述一体化装置安装在附属于主体建筑的裙房的屋顶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外部容器和第二外部容器为密闭式压力容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外部容器的平面尺寸为2m×2m,高度为1.5m。

  优选的,所述滤料采用双层滤料,上层滤料为无烟煤,下层滤料为 石英砂。

  优选的,所述上层滤料最上层至第一外部容器顶部的高度为 400mm,上层滤料厚度为400mm,下层滤料厚度为400mm,下层滤料 至第一外部容器底部的高度为300mm。

  优选的,所述雨水回用管道上设置有管道式紫外线消毒器。

  优选的,所述第二外部容器与所述处理单元共壁,尺寸高度与所述 处理单元一致。

  优选的,所述进水配水管道和所述反冲洗配水管道均为“丰”字管, 包括一条主水管和与其连接的多条分支水管,所述多条分支水管分布在 主水管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主水管和多条分支水管均设有一排或多排小孔。

  本发明的一种压力式屋面雨水处理、储存及回用一体化装置应用于 目前大量存在的带裙房的建筑并能够利用主体建筑和裙房之间存在着高 度差,及裙房屋顶存在较大的可利用空间,对雨水进行收集、处理、储 存及回用,具有当代绿色建筑要求的节水、节能、节地等优点,是符合 时代发展的雨水处理、储存、利用技术,并能提升绿色建筑非传统水源 利用率。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