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4.11.18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IPC分类号C04B7/32; C04B7/36
摘要
一种用铝型材污泥生产硫铝酸盐水泥的工艺及方法,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包括下述步骤:A、制备生料,B、制备煤粉,C、煅烧熟料,D、制备成品,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硫铝酸盐水泥具有质量高、成本低、效益好,特别是用于生产快硬42.5早强型和低碱度42.5硫铝酸盐水泥时,可视其品质更优,而且为实现废弃物利用,抢修工程,节能减排一体化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铝型材污泥生产硫铝酸盐水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A、制备生料:①、首先按重量百分比取低品位铝矾土0~32%、脱硫石膏17~21%、石灰石27~44%、铝型材污泥1~52%;②、将上述原料进行配料混合后进入烘干风扫磨机进行粉磨;③、再将细磨后所得粉状料输送至连续式均化库进行均化;
B、制备煤粉:将挥发分在22~28%的烟煤磨制成筛余在6%以下细度;
C、煅烧熟料:①、将煤粉喷入回转窑内;②、再将均化后的原料送入回转窑内进行煅烧,经冷却即成为熟料;
D、制备成品:①、按重量百分比取步骤C所制备的熟料55~75%、石子10~25%、硬石膏10~20%;②、将上述原料进行混合,并用超细水泥磨进行磨细,即为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铝型材污泥生产硫铝酸盐水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熟料中SO3含量在7.0~13.0%,Al2O3含量在30.0~3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铝型材污泥生产硫铝酸盐水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煅烧温度为1300~14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铝型材污泥生产硫铝酸盐水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品水泥的粒度控制在400~450 m2/kg。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铝型材污泥生产硫铝酸盐水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型材污泥属于铝型材加工所产生的废弃物,Al2O3含量50~5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铝型材污泥生产硫铝酸盐水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烟煤中的SO3含量不做限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铝型材污泥生产硫铝酸盐水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品位铝矾土Al2O3含量50~6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铝型材污泥生产硫铝酸盐水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石膏SO3含量40~4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铝型材污泥生产硫铝酸盐水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灰石CaO含量50~54%。
说明书
一种用铝型材污泥生产硫铝酸盐水泥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采用废弃物铝型材污泥作为组成部分,按照一定比例范围生产硫铝酸盐水泥的方法。
背景技术
硫铝酸盐水泥是特种水泥的一种,现在大多数生产企业都是掺加高品位铝矾土及其他原料烧制而成;但是,随着我国铝型材产业的发展,铝型材污泥的产生量越来越多,这不但制约着铝型材的发展,而且危害着人类的身心健康,同时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因此铝型材污泥的综合利用一直使人们当前人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使用高品位铝矾土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由于目前高品位铝矾土资源的匮乏,因配比不合理,使得很多企业生产出的硫铝酸盐水泥质量不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用铝型材污泥生产硫铝酸盐水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A、制备生料:①、首先按重量百分比取低品位铝矾土0~32%、脱硫石膏17~21%、石灰石27~44%、铝型材污泥1~52%;②、将上述原料进行配料混合后进入烘干风扫磨机进行粉磨;③、再将细磨后所得粉状料输送至连续式均化库进行均化;
B、制备煤粉:将挥发分在22~28%的烟煤磨制成筛余在6%以下细度;
C、煅烧熟料:①、将煤粉喷入回转窑内;②、再将均化后的原料送入回转窑内进行煅烧,经冷却即成为熟料;
D、制备成品:①、按重量百分比取步骤C所制备的熟料55~75%、石子10~25%、硬石膏10~20%;②、将上述原料进行混合,并用超细水泥磨进行磨细,即为成品;所述的熟料中SO3含量在7.0~13.0%,Al2O3含量在30~38%;所述的煅烧温度为1300~1400℃;所述成品水泥的粒度控制在400~450m2/kg;所述烟煤中的SO3含量不做限制;所述低品位铝矾土Al2O3含量50~60%;所述的铝型材污泥的加入主要是用以实现熟料中Sio2含量保持在6.0~8.0%,加入烟煤的作用是为了补充SO3含量,降低Sio2含量,并采用添加硬石膏来调节水泥早强,其目的是通过早强物质的增加,来加速熟料快凝,使初凝时间为7至9分钟,终凝时间为9至11分钟。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硫铝酸盐水泥具有质量高、成本低、效益好,特别是用于生产快硬42.5早强型和低碱度42.5硫铝酸盐水泥时,可视其品质更优,而且为实现废弃物利用,抢修工程,节能减排一体化开辟了一条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