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定期过滤循环废水制革技术

发布时间:2018-5-7 13:39:23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4.06.06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IPC分类号C14C1/00; C14C1/04; D06P3/32; C14C1/08; C14C3/00; C14C1/0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定期过滤循环废水的制革技术,其特征在于在制革工序中进行废水循环再利用,收集每道工序结束后的废水,以用于下批皮的循环;循环一段时间或次数需要过滤废固物。省去复杂的过滤、滤渣等程序,不仅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降低了运行成本,同时减少了废固物的产生,生产的产品各项性能指标均达要求。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定期过滤循环废水的制革技术,其特征在于在制革工序中进行废水循环再利用,包括如下工序:

  (1)浸水工序,步骤如下:收集每次浸水工序结束后的废水,放置在浸水转鼓或划槽旁;以用于下批皮的浸水;废水使用前搅拌均匀,循环15-60次或15-70天过滤废固物;

  (2)浸灰工序,步骤如下:收集每次浸灰工序结束后的废水,放置在浸灰转鼓或划槽旁;以用于下批皮的浸灰;废水使用前搅拌均匀,在浸灰过程中滤毛;循环15-60次或15-70天过滤废固物;

  (3)复灰工序,步骤如下:收集每次复灰工序结束后的废水,放置在复灰转鼓或划槽旁;以用于下批皮的复灰;废水使用前搅拌均匀;循环25-70次或25-80天过滤废固物;

  (4)脱灰软化工序,步骤如下:收集每次脱灰软化工序结束后的废水,放置在脱灰软化转鼓旁;以用于下批皮的脱灰软化;废水使用前搅拌均匀;循环15-60次或15-70天过滤废固物;

  (5)浸酸鞣制工序,步骤如下:收集每次浸酸鞣制工序结束后的废水,放置在浸酸鞣制转鼓旁;以用于下批皮的浸酸鞣制;废水使用前搅拌均匀;循环15-60次或15-70天过滤废固物;

  (6)复鞣工序,步骤如下:收集每次复鞣工序结束后的废水,放置在复鞣转鼓旁;以用于下批皮的复鞣;废水使用前搅拌均匀;循环15-60次或15-70天过滤废固物;

  (7)中和工序,步骤如下:收集每次中和工序结束后的废水,放置在中和转鼓旁;以用于下批皮的中和;废水使用前搅拌均匀;循环15-60次或15-70天过滤废固物;

  (8)染色工序,步骤如下:收集每次染色工序结束后的废水,放置在染色转鼓旁;以用于下批皮的染色;废水使用前搅拌均匀;循环20-60次或20-70天过滤废固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革工艺,其特征在于过滤废固物使用孔径为1mm-5mm的设备进行;所收集废水全部回用,废水不足时,使用新鲜水补充。

  说明书

  一种定期过滤循环废水的制革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革行业废水循环再利用领域。

  背景技术

  在制革过程中,废水循环技术已经实现,但是废水的处理过程较为复杂,致使工艺稳定性差,如仍需频繁的过滤、滤渣等程序,这些程序不仅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运行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实现一种定期过滤循环废水的制革技术,基本解决了制革过程对环境污染的难题,并且由此生产的产品各项性能指标均达要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定期过滤循环废水的制革技术,其特征在于从浸水到染色所有工序分步进行废水循环再利用,包括如下工序:

  浸水工序,步骤如下:收集每次浸水工序结束后的废水,放置在浸水转鼓或划槽旁;以用于下批皮的浸水;废水使用前搅拌均匀,循环15-60次或15-70天需要过滤废固物。

  浸灰工序,步骤如下:收集每次浸灰工序结束后的废水,放置在浸灰转鼓或划槽旁;以用于下批皮的浸灰;废水使用前搅拌均匀,在浸灰过程中滤毛;循环15-60次或15-70天需要过滤废固物。

  复灰工序,步骤如下:收集每次复灰工序结束后的废水,放置在复灰转鼓或划槽旁;以用于下批皮的复灰;废水使用前搅拌均匀;循环25-70次或25-80天需要过滤废固物。

  脱灰软化工序,步骤如下:收集每次脱灰软化工序结束后的废水,放置在脱灰软化转鼓旁;以用于下批皮的脱灰软化;废水使用前搅拌均匀;循环15-60次或15-70天需要过滤废固物。

  浸酸鞣制工序,步骤如下:收集每次浸酸鞣制工序结束后的废水,放置在浸酸鞣制转鼓旁;以用于下批皮的浸酸鞣制;废水使用前搅拌均匀;循环15-60次或15-70天需要过滤废固物。

  复鞣工序,步骤如下:收集每次复鞣工序结束后的废水,放置在复鞣转鼓旁;以用于下批皮的复鞣;废水使用前搅拌均匀;循环15-60次或15-70天需要过滤废固物。

  中和工序,步骤如下:收集每次中和工序结束后的废水,放置在中和转鼓旁;以用于下批皮的中和;废水使用前搅拌均匀;循环15-60次或15-70天需要过滤废固物。

  染色工序,步骤如下:收集每次染色工序结束后的废水,放置在染色转鼓旁;以用于下批皮的染色;废水使用前搅拌均匀;循环20-60次或20-70天需要过滤废固物。

  上述过滤废固物使用孔径为1mm-5mm的设备进行,如滤网;所收集废水全部回用,废水不足时,使用新鲜水补充。

  本发明所使用的初始废水分别来自于传统的浸水、浸灰、复灰、脱灰软化、浸酸铬鞣、复鞣、中和及染色工序,各种废水的构成情况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一般来说,浸水废水中含有浸水剂、NaCl、Na2CO3、脱脂剂、油脂及其分解产物、毛、角蛋白质、粘蛋白、肉、血等,其中,一般情况下,废水中残留的脱脂剂含量通常为初始用量的15%-30%,废水中残留的浸水剂含量通常为初始用量的15%-25%,废水中残留的Na2CO3含量通常为初始用量的30%-50%;浸灰、复灰废水中含有油脂及其分解产物、盐类、石灰、浸灰剂、S2-、OH-、Na+、Ca2+、蛋白质及其分解产物、酶类及胺类物质等,其中,一般情况下,废水中残留的石灰通常为初始用量的37%-55%,浸灰废水中残留的Na2S含量通常为2.4g/l-3.2g/l;脱灰软化废水中含有蛋白质及其分解产物、脱灰剂、脱脂剂、油脂及其分解产物、酶类及铵盐、胺类物质等,其中废水中残留的酶含量通常为初始用量的30%-50%,废水中残留的铵盐含量通常为初始用量的30%-40%;铬鞣废水中含有Cr3+、Cl-、SO42-、蛋白质及其分解产物、油脂及其分解产物等,其中废水中残留的Cr3+通常为2.8g/l-3.2g/l,Cl-通常为7g/l-15g/l, 废水中残留的酸根含量通常为初始用量的30%-45%;复鞣废水中含有Na+、Cr3+及有机鞣剂等;中和废水中含有中性盐等;在染色工序中使用了加脂剂、染料及有机助染剂等化工材料,除一部分被吸收外,绝大部分进入废水中,这些污染物都属于大分子有机物,浓度高,但生物降解速度很慢。以上各种废水如果任意排放,不仅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而且会产生极大的资源浪费。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现了一种定期过滤循环废水的制革技术,而且可以反复循环再利用,几乎不排放污水,省去复杂的过滤、滤渣等程序,不仅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降低了运行成本,同时减少了废固物的产生,生产的产品各项性能指标均达要求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