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有色废水复合絮凝脱色技术

发布时间:2018-5-19 8:21:36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4.04.30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IPC分类号C08F290/10; C02F1/56; C08F220/3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β-CD的改性阳离子聚电解质-poly(AB-β-CD-co-DAC)的制备方法,及poly(AB-β-CD-co-DAC)/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对有色废水的复合絮凝脱色方法。poly(AB-β-CD-co-DAC)/CMC两种带电相反的聚电解质均为天然改性产物,可以安全、经济的方法达到有色废水中染料的有效脱除,并且可降低絮体的二次污染或提高其可再次利用性;此外,采用poly(AB-β-CD-co-DAC)/CMC复合处理有色废水,较单使用poly(AB-β-CD-co-DAC)处理有色废水时,脱色速率明显变快,且絮凝剂投加量窗口明显变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β-CD的改性阳离子聚电解质-poly(β-CD-MAH-DAC-St)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 骤(配方比例按重量份数计)为:

  (1)1份β-CD溶于15~20份二甲基亚砜(DMSO)中,加入0.25~0.45份氢氧化钠,混合1小时后, 采用冰水浴维持体系温度在0~10℃之间,缓慢加入1~2.3份烯丙基溴(AB),继续反应48小时。旋转蒸 发除去溶剂,得到白色的粉末经多次丙酮洗涤后真空干燥,制得可聚合的β-CD衍生物-AB-β-CD。

  (2)45~70份AB-β-CD、30~55份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混溶于150~400份去离子水, 通氮、加入0.4~0.7份引发剂(K2S2O8/NaHSO3)并反应一定时间,体系冷却至室温后加入丙酮,经多次抽 滤、丙酮洗涤,最后真空干燥,制得poly(AB-β-CD-co-DA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合温度为45℃,聚合时间为4~6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方法制备的β-CD基聚电解质-poly(AB-β-CD-co-DAC)。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oly(AB-β-CD-co-DAC)与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复合在有色废水脱色方 面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1)配制一定浓度的染液。

  (2)量取一定体积的染液置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食盐(NaCl),并且调节染液的pH。

  (3)先、后加入一定量的poly(AB-β-CD-co-DAC)与CMC,机械搅拌。

  (4)静置一段时间之后,测定染液的脱色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脱色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染料包括活性等阴离子染料、阳离子染料及分 散染料;染料浓度为100~500mg/L;NaCl浓度为0~40g/L;染液pH为2~12;絮凝剂的用量为10~400mg/L; 机械搅拌方式为150~220rpm/min搅拌5~10min,50~80rpm/min再搅拌10~20min。

  说明书

  一种有色废水的复合絮凝脱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色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色废水的复合絮凝脱色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絮凝法具有操作简便、投资费用低、设备占地少、处理量大、效率高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有 色废水的脱色处理。絮凝剂是絮凝法的核心,其性能的优劣决定了絮凝脱色效果的高低。现有的能用于有 色废水脱色的絮凝剂商品种类很少且潜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包括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如聚合铝、铁盐以及 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如阳离子聚丙烯酸胺、聚胺。尽管聚合铝盐有较好的脱色效果,但它在环境中具 有一定的生物毒性,并且与老年痴呆症的发生有关;而聚合铁盐虽然安全无生物毒性,但其腐蚀性强,对 设备要求高,且Fe3+与水中腐殖质等有机物可形成水溶性污染物,使水带色;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存在着单 体丙烯酰胺的毒性;等等。因此,采用新型、高效且适用性强的絮凝剂,以更加安全和经济的方法来处理 有色废水,降低产泥的二次污染或提高其可再次利用性,对于有色废水治理、环境保护来说具有深远的意 义。

  基于天然多糖改性的聚阴/阳离子絮凝剂具有可再生、可生物降解、经济、环保、抗剪切等特点而备受 研究者的青睐,是目前脱色用絮凝剂研究领域的热点。β-环糊精(β-CD)是淀粉经酸或酶水解得到的产物。 β-CD及其衍生物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一个环外亲水、环内疏水,且具有一定尺寸的立体手性空腔,可以 包合与其尺寸匹配的疏水分子或功能团,包括水中的染料。目前,β-CD交联聚合物作为吸附剂已被广泛 应用于水中染料的吸附;而β-CD基聚电解质作为絮凝剂在有色废水脱色中的应用却很少。通过溶液聚合 制备的天然改性阳离子聚电解质-β-CD基聚电解质的分子量较低,但其正电荷密度与支化度均较高。絮 凝脱色实验表明:其虽对水中活性等阴离子染料具有很高的脱除率;但对某些染液的脱色速率较慢,有待 进一步提高。

  本发明采用分子量较高、分子链为线性的天然改性阴离子聚电解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与β-CD 基聚电解质复合处理染液。两种带电相反的聚电解质间形成复合物,会结合染料离子(或分子)一起从溶 液中沉淀出来,实现对不同染液的快速、安全、经济、高效脱色效果,并降低絮体的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色废水的复合絮凝脱色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β-CD的改性阳离子聚电解质的制备方法,特征是,配方比例按重量份数计,包括 以下步骤:

  (1)1份β-CD溶于15~20份二甲基亚砜(DMSO)中,加入0.25~0.45份氢氧化钠,混合1小时后, 采用冰水浴维持体系温度在0~10℃之间,缓慢加入1~2.3份烯丙基溴(AB),继续反应48小时。旋转蒸 发除去溶剂,得到白色的粉末经多次丙酮洗涤后真空干燥,制得可聚合的β-CD衍生物-AB-β-CD。

  (2)45~70份AB-β-CD、30~55份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混溶于150~400份去离子水, 通氮、加入0.4~0.7份引发剂(K2S2O8/NaHSO3)并反应一定时间,体系冷却至室温后加入丙酮,经多次抽 滤、丙酮洗涤,最后真空干燥,制得poly(AB-β-CD-co-DAC)。

  在上述poly(AB-β-CD-co-DAC)的制备方法中,聚合温度为45℃,聚合时间为4~6小时。

  本发明还提供了poly(AB-β-CD-co-DAC)/CMC对有色废水的复合絮凝脱色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配制一定浓度的染液;量取一定体积的染液置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食盐(NaCl),并且调节染液 的pH;先、后加入一定量的絮凝剂poly(AB-β-CD-co-DAC)与CMC,机械搅拌;静置一段时间之后,测定 染液的脱色率。

  在上述poly(AB-β-CD-co-DAC)/CMC的复合絮凝脱色应用中,所述染料包括活性等阴离子染料、阳离 子染料及分散染料;染料浓度为100~500mg/L;NaCl浓度为0~40g/L;染液pH为2~12;絮凝剂的用量为 10~400mg/L;机械搅拌方式为150~220rpm/分钟搅拌5~10分钟,50~80rpm/分钟再搅拌10~20分钟。

  本发明的优点:poly(AB-β-CD-co-DAC)/CMC两种带电相反的聚电解质均为天然改性产物,可以安 全、经济的方法达到有色废水中染料的有效脱除,并且可降低絮体的二次污染或提高其可再次利用性; 此外,采用poly(AB-β-CD-co-DAC)/CMC复合处理有色废水,较单使用poly(AB-β-CD-co-DAC)或CMC 处理有色废水时,脱色速率明显变快,且絮凝剂投加量窗口明显变宽。

  本发明所述有色废水的脱色率(D,%)计算方法为:

   D = ( 1 - CV C 0 V 0 ) × 100

  其中,C0、C分别为染料废水脱色前后的浓度;V0、V分别为染料废水脱色前后的体积。采用紫外- 红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染料废水的吸光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分三步:

  (1)可聚合的β-CD衍生物-AB-β-CD的制备;

  (2)AB-β-CD/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共聚制备β-CD基阳离子聚电解质- poly(AB-β-CD-co-DAC);

  (3)poly(AB-β-CD-co-DAC)/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复合絮凝脱色有色废水。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1)在装有机械搅拌的三口烧瓶中,加入1份β-CD、15份二甲基亚砜(DMSO),待β-CD完全溶解, 加入0.35份氢氧化钠,混合1小时;采用冰水浴维持体系温度0℃,缓慢加入1份烯丙基溴(AB),继续 反应48小时。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得到的白色粉末经多次丙酮洗涤后真空干燥,制得可聚合的β-CD衍生 物-AB-β-CD。

  (2)在装有磁力搅拌、冷凝管和氮气导管的三口烧瓶中,加入55份AB-β-CD、45份DAC与400份 去离子水,通氮。升高温度至45℃,待AB-β-CD、DAC混合均匀,加入0.45份K2S2O卜0.17份NaHSO3。 持续通氮,保温反应4小时。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加入800份丙酮,真空抽滤得到白色沉淀,再经丙酮 洗涤,重复数次后置于50℃真空烘箱中干燥24小时,得到目标产物-poly(AB-β-CD-co-DAC)。

  (3)配制100mg/L的染料(活性艳蓝KN-R)废水(pH为7,不加食盐)50mL,加入 poly(AB-β-CD-co-DAC)(160mg/L)、CMC(5mg/L),165rpm/分钟搅拌5分钟之后,65rprn/分钟再搅拌 10分钟,静置24小时测定脱色率。

  实施例2

  (1)在装有机械搅拌的三口烧瓶中,加入1份β-CD、15份二甲基亚砜(DMSO),待β-CD完全溶解, 加入0.35份氢氧化钠,混合1小时;采用冰水浴维持体系温度0℃,缓慢加入1份烯丙基溴(AB),继续 反应48小时。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得到的白色粉末经多次丙酮洗涤后真空干燥,制得可聚合的β-CD衍生 物-AB-β-CD。

  (2)在装有磁力搅拌、冷凝管和氮气导管的三口烧瓶中,加入55份AB-β-CD、45份DAC与400份 去离子水,通氮。升高温度至45℃,待AB-β-CD、DAC混合均匀,加入0.45份K2S2O8、0.17份NaHSO3。 持续通氮,保温反应4小时。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加入800份丙酮,真空抽滤得到白色沉淀,再经丙酮 洗涤,重复数次后置于50℃真空烘箱中干燥24小时,得到目标产物-poly(AB-β-CD-co-DAC)。

  (3)配制100mg/L的染料(活性艳蓝KN-R)废水(pH为7,不加食盐)50mL,加入 poly(AB-β-CD-co-DAC)(170rng/L)、CMC(5.5mg/L),165rpm/分钟搅拌5分钟之后,65rpm/分钟再搅 拌10分钟,静置24小时测定脱色率。

  实施例3

  (1)在装有机械搅拌的三口烧瓶中,加入1份β-CD、15份二甲基亚砜(DMSO),待β-CD完全溶解, 加入0.35份氢氧化钠,混合1小时;采用冰水浴维持体系温度0℃,缓慢加入1份烯丙基溴(AB),继续 反应48小时。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得到的白色粉末经多次丙酮洗涤后真空干燥,制得可聚合的β-CD衍生 物-AB-β-CD。

  (2)在装有磁力搅拌、冷凝管和氮气导管的三口烧瓶中,加入55份AB-β-CD、45份DAC与400份 去离子水,通氮。升高温度至45℃,待AB-β-CD、DAC混合均匀,加入0.45份K2S2O8、0.17份NaHSO3。 持续通氮,保温反应4小时。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加入800份丙酮,真空抽滤得到白色沉淀,再经丙酮 洗涤,重复数次后置于50℃真空烘箱中干燥24小时,得到目标产物-poly(AB-β-CD-co-DAC)。

  (3)配制100mg/L的染料(活性艳蓝KN-R)废水(pH为7,不加食盐)50mL,加入 poly(AB-β-CD-co-DAC)(180mg/L)、CMC(6.0mg/L),165rpm/分钟搅拌5分钟之后,65rpm/分钟再搅 拌10分钟,静置24小时测定脱色率。

  实施例4

  (1)在装有机械搅拌的三口烧瓶中,加入1份β-CD、15份二甲基亚砜(DMSO),待β-CD完全溶解, 加入0.35份氢氧化钠,混合1小时;采用冰水浴维持体系温度0℃,缓慢加入1份烯丙基溴(AB),继续 反应48小时。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得到的白色粉末经多次丙酮洗涤后真空干燥,制得可聚合的β-CD衍生 物-AB-β-CD。

  (2)在装有磁力搅拌、冷凝管和氮气导管的三口烧瓶中,加入60份AB-β-CD、40份DAC与400份 去离子水,通氮。升高温度至45℃,待AB-β-CD、DAC混合均匀,加入0.45份K2S2O8、0.17份NaHSO3。 持续通氮,保温反应4小时。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加入800份丙酮,真空抽滤得到白色沉淀,再经丙酮 洗涤,重复数次后置于50℃真空烘箱中干燥24小时,得到目标产物-poly(AB-β-CD-co-DAC)。

  (3)配制100rng/L的染料(活性艳蓝KN-R)废水(pH为7,不加食盐)50mL,加入 poly(AB-β-CD-co-DAC)(190mg/L)、CMC(6.5mg/L),165rpm/分钟搅拌5分钟之后,65rpm/分钟再搅 拌10分钟,静置24小时测定脱色率。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