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4.03.13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泥零排放的污水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泥零排放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调节池、曝气池、二沉池、水解酸化池和臭氧氧化池,调节池具有废水输入口和废水输出口,曝气池具有处理废水输入口、处理废水输出口和回流污泥输入口,二沉池具有进废水口、出水口和污泥输出口,所述的调节池的废水输出口与曝气池的处理废水输入口相连通,曝气池的处理废水输出口与二沉池的进废水口相连通,所述的二沉池的污泥输出口与曝气池的回流污泥输入口相连通,所述的二沉池的污泥输出口还依次连通水解酸化池和臭氧氧化池后汇流至调节池的废水输入口。
2.一种污泥零排放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调节池、曝气池、二沉池、水解酸化池和臭氧氧化池,调节池具有废水输入口和废水输出口,曝气池具有处理废水输入口和处理废水输出口,二沉池具有进废水口、出水口和污泥输出口,所述的调节池的废水输出口与曝气池的处理废水输入口相连通,曝气池的处理废水输出口与二沉池的进废水口相连通,所述的二沉池的污泥输出口与曝气池的处理废水输出口相连通,所述的二沉池的污泥输出口还依次连通水解酸化池和臭氧氧化池后汇流至调节池的废水输入口。
说明书
污泥零排放的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泥零排放的污水处理系统,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活性污泥法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但其最大的弊端就是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由于剩余污泥处理处置方法存在二次污染和成本较高的弊端,污泥减量化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通常情况下利用物理、化学、机械、生物、加热法等手段将剩余污泥破解后回流到曝气池等生物氧化系统被微生物降解,从而减少整个污水处理系统向外排放的剩余污泥量,但上述方法不同程度地存在污泥破解效率不高、产生臭气、能量消耗大、动力费用高、设备腐蚀、出水水质有所下降等问题,关键是很难达到污泥的零排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污泥零排放的污水处理系统,它能够减少剩余污泥的排放量,实现污泥的零排放,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并提高污水处理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泥零排放的污水处理系统,它包括调节池、曝气池、二沉池、水解酸化池和臭氧氧化池,调节池具有废水输入口和废水输出口,曝气池具有处理废水输入口、处理废水输出口和回流污泥输入口,二沉池具有进废水口、出水口和污泥输出口,所述的调节池的废水输出口与曝气池的处理废水输入口相连通,曝气池的处理废水输出口与二沉池的进废水口相连通,所述的二沉池的污泥输出口与曝气池的回流污泥输入口相连通,所述的二沉池的污泥输出口还依次连通水解酸化池和臭氧氧化池后汇流至调节池的废水输入口。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它包括调节池、曝气池、二沉池、水解酸化池和臭氧氧化池,调节池具有废水输入口和废水输出口,曝气池具有处理废水输入口和处理废水输出口,二沉池具有进废水口、出水口和污泥输出口,所述的调节池的废水输出口与曝气池的处理废水输入口相连通,曝气池的处理废水输出口与二沉池的进废水口相连通,所述的二沉池的污泥输出口与曝气池的处理废水输出口相连通,所述的二沉池的污泥输出口还依次连通水解酸化池和臭氧氧化池后汇流至调节池的废水输入口。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废水进入调节池调节水质和水量后进入曝气池,利用好氧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降解有机物,然后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通过其出水口出水,出水达标排放,大约2/3的剩余污泥通过二沉池的一污泥输出口作为回流污泥再重新流入曝气池,为活性污泥法的好氧分解提供菌种,大约1/3的剩余污泥进入水解酸化池,利用世代时间短、适应性强的水解产酸细菌将剩余污泥中细菌菌体外多糖粘质层和外壁层水解,打开细菌的细胞壁,细胞中的大分子物质被水解酸化为小分子物质,进入臭氧氧化池后臭氧可进一步破坏不容易被生物降解的细胞膜等,使细胞内物质能更快地溶于水中,同时臭氧还可氧化不容易水解的大分子物质,然后和调节池的废水输入口的废水混合后进入本系统中的调节池和曝气池,使其更容易被好氧菌所消化和利用,最终把剩余污泥转化为CO2、H2O、NH3-N等无机物。因此,只要操作得当,可使废水处理过程中净增污泥量与无机化污泥量相等,从而达到污泥零排放的目的,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通过本系统,污泥中的基质可以被充分利用,有利于有机含量高的污泥被生物再次利用,同时充分利用曝气池中的溶解氧,使污泥的停留时间短,操作简单易行,能耗省,运行管理方便。只需要在回流过程中加入由水解酸化池和臭氧氧化池组成的溶胞处理装置,水解酸化池不必密封,加入臭氧氧化后溶胞效率更高,可广泛应用于纺织、食品、制药、有机化工及城市污水等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