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4.09.07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IPC分类号C02F1/461
摘要
一种实验室用铁炭微电解废水处理装置,它包括下口瓶和微电解管,下口瓶通过连接管与微电解管联通,微电解管为串联的两只;一级微电解管为竖向柱体,它由上下两段螺纹连接而成,螺纹连接部位于柱体的中部偏下且处在连接管连接部的上方,一级微电解管顶部封闭,其底端固定于底板上;在一级微电解管的上部连接有排出支管;一级微电解管的螺纹连接部设计成环状凸,在环状凸内肩上置有圆形多孔垫片,铁炭填料置于圆形多孔垫片上;一级微电解管上排出支管的中部通过三通阀、串联管与二级微电解管下部连接,二级微电解管结构与一级微电解管相同。本实用新型能够高效的降低废水的盐度、色度及COD,大大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实验室用铁炭微电解废水处理装置,它包括下口瓶(1)和微电解管,下口瓶(1)通过连接管(10)与微电解管联通,微电解管内置有铁炭填料;其特征在于:微电解管为串联的两只:一级微电解管(3)和二级微电解管(6),连接管(10)一端与下口瓶(1)相连,连接管(10)另一端与一级微电解管(3)底部相连;靠近下口瓶(1)一端的连接管(10)上设置有控制流量的阀门(2);一级微电解管(3)为竖向柱体,它由上下两段螺纹连接而成,螺纹连接部位于柱体的中部偏下且处在连接管连接部的上方,一级微电解管(3)顶部封闭,其底端固定于底板(8)上;在一级微电解管(3)的上部连接有排出支管(4);一级微电解管(3)的螺纹连接部设计成环状凸(9),在环状凸(9)内肩上置有圆形多孔垫片,铁炭填料置于圆形多孔垫片上;一级微电解管(3)上排出支管(4)的中部通过三通阀(5)、串联管(7)与二级微电解管(6)下部连接,二级微电解管(6)结构与一级微电解管相同。
说明书
一种实验室用铁炭微电解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属于污水处理领域使用的实验室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实验室用铁炭微电解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微电解法是利用金属腐蚀原理,形成原电池对废水进行处理的良好工艺,又称为内电解法、零价铁法、铁屑过滤法、铁炭法。该工艺自诞生开始就引起了许多国家的重视。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印染、重金属、制药、油田废水等污水处理中,是一种新兴的电化学方法,其具有使用范围广、工艺简单、处理效果好等特点,尤其对于高盐度、高COD以及色度较高的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其他工艺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难生物降解的废水经微电解工艺处理后BOD/COD值(生化需氧量与化学需氧量的比值)提高,为后续的厌氧、生化工段提供有力条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验室用铁炭微电解废水处理装置,能够高效的降低废水的盐度、色度及COD,大大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实验室用铁炭微电解废水处理装置,它包括下口瓶和微电解管,下口瓶通过连接管与微电解管联通,微电解管内置有铁炭填料;其特征在于:微电解管为串联的两只:一级微电解管和二级微电解管,连接管一端与下口瓶相连,连接管另一端与一级微电解管底部相连;靠近下口瓶一端的连接管上设置有控制流量的阀门;一级微电解管为竖向柱体,它由上下两段螺纹连接而成,螺纹连接部位于柱体的中部偏下且处在连接管连接部的上方,一级微电解管顶部封闭,其底端固定于底板上;在一级微电解管的上部连接有排出支管;一级微电解管的螺纹连接部设计成环状凸,在环状凸内肩上置有圆形多孔垫片,铁炭填料置于圆形多孔垫片上;一级微电解管上排出支管的中部通过三通阀、串联管与二级微电解管下部连接,二级微电解管结构与一级微电解管相同。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两级微电解,由一级微电解管与二级微电解管串联组成,能够使废水进行充分的微电解反应。根据废水水质,在下口瓶内调节其pH值在3~4之间,以满足微电解反应的需要,然后进入微电解管,废水流量由下口瓶的阀门控制。
嵌在微电解管道内的多孔垫片支撑着管道内的铁炭填料,另外进入微电解管道内的废水在进行微电解的过程中,会有沉淀物产生,这些沉淀物便由圆形多孔垫片滤到管道的底部,所以在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需将管道底部的沉淀物倒出,同时由于在长时间的微电解反应,铁炭表面会有浮渣覆盖,故需将铁炭清洗以保持其新鲜性。经过一级微电解反应后的废水可以在一级微电解管上部的排出支管的出口处检测,满足要求时可以直接排出进行下一步废水处理环节。若不满足要求便通过控制三通阀使其进入二级微电解管进行深度微电解反应,之后在出口处排出进行下一步废水处理环节。整个处理过程操作方便,易于控制,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