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双层生物协同处理污水技术

发布时间:2018-5-30 13:11:19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0.06.22

  公开(公告)日2011.12.28

  IPC分类号C02F3/30; C02F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生物协同处理污水的装置。本发明由内层生物区和环形外生物区组成,所述内层生物区由隔墙围成,内层生物区内填活性污泥,污水进水管从内层生物区顶部穿进内层生物区内;环形外生物区由外墙和内墙围成,环形外生物区由生物处理区和澄清区组成,生物处理区底部设置曝气管道,生物处理区内设置泳动生物膜填料和活性污泥,澄清区外墙上设置出水口,澄清区设置排泥管和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管穿过澄清区内墙和隔墙进入内层生物区,排泥管从澄清区外墙穿出。本发明采用了泳动生物膜填料,较大的增加了生物量,并且使生物更具活性,生物相也更加丰富多样。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双层生物协同处理污水的装置,其特征是,由内层生物区和环形外生物区组成,所 述内层生物区由隔墙围成,内层生物区内填活性污泥,污水进水管从内层生物区顶部穿进内 层生物区内;环形外生物区由外墙和内墙围成,环形外生物区由生物处理区和澄清区组成, 生物处理区底部设置曝气管道,生物处理区内设置泳动生物膜填料和活性污泥,所述隔墙和 内墙之间设置闸板,输水管道从内层生物区依次穿过隔墙和内墙进入生物处理区,澄清区外 墙上设置出水口,澄清区设置排泥管和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管穿过澄清区内墙和隔墙进入 内层生物区,排泥管从澄清区外墙穿出。

  说明书

  双层生物协同处理污水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与节能领域,更具体地说,是针对有机废水,尤 其含有高浓度有机污废水和难降解的污废水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基础处理污水一般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主要有氧化 沟、生物滤池、SBR反应器等。活性污泥法具有工艺成熟、工艺参数 调整方便、出水水质好的优点,但是反应构筑物体积比较大,剩余污 泥多,易发生污泥膨胀。生物膜法具有抗负荷能力强,反应器体积小, 不会发生污泥膨胀,生物污泥少的优点,但是出水水质略差,尤其在 水量和水质变化较大时,生物膜大量脱膜,水质波动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 供一种双层生物协同处理污水的装置。

  本发明双层生物协同处理污水的装置,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 现,由内层生物区和环形外生物区组成,所述内层生物区由隔墙围成, 内层生物区内填活性污泥,污水进水管从内层生物区顶部穿进内层生 物区内;环形外生物区由外墙和内墙围成,环形外生物区由生物处理 区和澄清区组成,生物处理区底部设置曝气管道,生物处理区内设置 泳动生物膜填料和活性污泥,所述隔墙和内墙之间设置闸板,输水管 道从内层生物区依次穿过隔墙和内墙进入生物处理区,澄清区外墙上 设置出水口,澄清区设置排泥管和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管穿过澄清 区内墙和隔墙进入内层生物区,排泥管从澄清区外墙穿出。

  本发明的主要特点是解决了以往自身无固液分离和内部污泥回 流的问题,增加了单个装置的独立应用的可能性,减少了占地和投资, 降低了运行成本。由于在一个装置内就可以解决污泥回流的问题,同 时也能得到较为准确和更加容易的控制,使处理效果更加稳定。

  本发明采用了泳动生物膜填料,较大的增加了生物量,并且使生 物更具活性,生物相也更加丰富多样。

  本发明对不同水质的污废水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适合难 生物降解的工业废水的处理,一般可提高处理效率18%~30%,比不 带固液分离和内部回流的装置,可降低运行费用5%~13%,降低投资 8%~12%;并且处理效果更加稳定和可靠,操作方便,维护简单。

  本发明预期在对含油废水、药物废水、印染废水、造纸废水和表 面活性剂废水等的处理都将起到良好处理效果。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