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煤气化项目零废水排放系统

发布时间:2018-6-8 22:05:26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3.10.09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IPC分类号C02F9/1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气化项目零废水排放系统,包括脱硫、煤水处理、化学水处理、第一至四循环水系统、煤气净化、凝结水处理、酚氨回收等煤气化项目中的工艺单元,以及用于按照清污分流、分质使用、分类回收的原则对供水进行分配,并对各用水点产生的污废水进行恰当的处理进行回收利用的污水处理单元、污水回用单元、第一反渗透单元、第二反渗透单元、浓盐水处理单元和蒸发塘。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水资源综合利用,实现零废水排放的目的,从而利于环境保护,同时使用水最优化,有效地节省了水资源,明显地降低了煤气化项目运营成本。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煤气化项目零废水排放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酚氨回收单元、煤气净化单元、脱硫单元、煤水处理单元、第一循环水单元、第二循环水单元、第三循环水单元、化学水处理单元和凝结水处理单元,所述第一循环水单元、第二循环水单元、第三循环水单元、化学水处理单元和凝结水处理单元相互之间并联地连通在供水管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污水处理单元、污水回用处理单元、第一反渗透处理单元、第二反渗透处理单元、第四循环水单元、浓盐水处理单元和蒸发塘,其中,

  所述第一循环水单元的出水口与所述煤水处理单元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煤水处理单元的出水口与所述脱硫单元的进水口相连通;

  所述第二循环水单元和第三循环水单元的出水口分别与所述脱硫单元的进水口相连通;

  所述第四循环水单元的进水口与所述污水回用处理单元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四循环水单元的排水口与所述第一反渗透处理单元的进水口相连通;

  所述第一反渗透处理单元的进水口还与所述污水回用处理单元的排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反渗透处理单元的出水口与所述化学水处理单元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反渗透处理单元的排水口与所述浓盐水处理单元的进水口相连通;

  所述第二反渗透处理单元的进水口分别与所述化学水处理单元的再生废水排水口和所述凝结水处理单元的排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反渗透处理单元的出水口与所述化学水处理单元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反渗透处理单元的排水口与所述浓盐水处理单元的进水口相连通;

  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进水口分别与所述煤气净化单元的排水口和所述酚氨回收单元的排水口相连通,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排水口与所述污水回用处理单元的进水口相连通;

  所述化学水处理单元的反洗废水排水口与所述煤水处理单元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化学水处理单元的进水口还与所述浓盐水处理单元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浓盐水处理单元与所述蒸发塘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气化项目零废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浓盐水处理单元为蒸发处理单元或振动膜处理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气化项目零废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回用处理单元的出水口与所述化学水处理单元的进水口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气化项目零废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回用处理单元的出水口与所述化学水处理单元的进水口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煤气化项目零废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单元连通在供水管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煤气化项目零废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水处理单元连通在供水管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煤气化项目零废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水处理单元连通在供水管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煤气化项目零废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零废水排放系统还包括排水口与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进水口相连通的地坪冲洗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煤气化项目零废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零废水排放系统还包括排水口与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进水口相连通的地坪冲洗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煤气化项目零废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零废水排放系统还包括排水口与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进水口相连通的地坪冲洗系统。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煤气化项目零废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零废水排放系统还包括连通在供水管线上的耗水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煤气化项目零废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耗水单元包括绿化浇洒装置、跑冒滴漏装置和灰渣搅拌装置中的一种或几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煤气化项目零废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零废水排放系统还包括连通在供水管线上的生活化验用水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煤气化项目零废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供水管线与所述生活化验用水区之间设置有生活水处理单元。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煤气化项目零废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活化验用水区的排水口与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进水口相连通。

  说明书

  一种煤气化项目零废水排放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 气化项目零废水排放系统。

  背景技术

  煤气化项目涉及备煤、空分、煤气化、煤气净化、甲烷化、公用、热电 等众多工艺单元,具有用水点多、耗水量大、水质分类复杂等特点,使得该 类项目具有供水系统庞杂、处理工艺众多、回收利用要求高的特点,做好该 类项目全厂水系统的供应、处理及回用工作,对于企业合理统筹水平衡,保 证全厂水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和最节约化,同时避免产生外排废水,降低对环 境的影响,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目前,多数煤气化项目对全厂水系统的综合平衡认识不到位,对于水系 统的划分不够科学,污废水处理不够彻底,回收利用不够合理,达不到用水 最优化,无法最大程度地节约用水,实现一水多用,并且无法实现废水不外 排,既对环境造成了影响,加重了环境负担,又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增加 了企业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认识和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 种通过综合分析煤气化项目用、耗、排水点水质特点及要求,统筹全厂水平 衡,能够科学、有效地解决上述不足的煤气化综合水利用系统,从而实现煤 气化项目的零废水排放。

  针对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煤气化项目零废水排放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酚氨回收单元、煤气净 化单元、脱硫单元、煤水处理单元、第一循环水单元、第二循环水单元、第 三循环水单元、化学水处理单元和凝结水处理单元,所述第一循环水单元、 第二循环水单元、第三循环水单元、化学水处理单元和凝结水处理单元相互 之间并联地连通在供水管线上,所述系统还包括污水处理单元、污水回用处 理单元、第一反渗透处理单元、第二反渗透处理单元、第四循环水单元、浓 盐水处理单元和蒸发塘,其中,

  所述第一循环水单元的出水口与所述煤水处理单元的进水口相连通,所 述煤水处理单元的出水口与所述脱硫单元的进水口相连通;

  所述第二循环水单元和第三循环水单元的出水口分别与所述脱硫单元 的进水口相连通;

  所述第四循环水单元的进水口与所述污水回用处理单元的出水口相连 通,所述第四循环水单元的排水口与所述第一反渗透处理单元的进水口相连 通;

  所述第一反渗透处理单元的进水口还与所述污水回用处理单元的排水 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反渗透处理单元的出水口与所述化学水处理单元的进水 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反渗透处理单元的排水口与所述浓盐水处理单元的进水 口相连通;

  所述第二反渗透处理单元的进水口分别与所述化学水处理单元的再生 废水排水口和所述凝结水处理单元的排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反渗透处理单 元的出水口与所述化学水处理单元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反渗透处理单 元的排水口与所述浓盐水处理单元的进水口相连通;

  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进水口分别与所述煤气净化单元的排水口和所述 酚氨回收单元的排水口相连通,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排水口与所述污水回用 处理单元的进水口相连通;

  所述化学水处理单元的反洗废水排水口与所述煤水处理单元的进水口 相连通,所述化学水处理单元的进水口还与所述浓盐水处理单元的出水口相 连通;所述浓盐水处理单元与所述蒸发塘相连通;优选地,所述浓盐水处理 单元为蒸发处理单元或振动膜处理单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污水回用处理单元的出水口 与所述化学水处理单元的进水口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煤气化项目零废水排放系统,所述脱硫单元连通 在供水管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煤气化项目零废水排放系统,所述煤水处理单元 连通在供水管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煤气化项目零废水排放系统 还包括排水口与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进水口相连通的地坪冲洗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煤气化项目零废水排放系统 还包括连通在供水管线上的耗水单元。

  优选地,所述耗水单元包括绿化浇洒装置、跑冒滴漏装置和灰渣搅拌装 置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煤气化项目零废水排放系统 还包括连通在供水管线上的生活化验用水区。

  优选地,供水管线与所述生活化验用水区之间设置有生活水处理单元。

  更优选地,所述生活化验用水区的排水口与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进水口 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循环水单元”是指用于煤气化项目中热电 工艺单元的循环水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循环水单元”是指用于煤气化项目中空分 工艺单元的循环水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三循环水单元”是指用于煤气化项目中煤气 化、煤锁气压缩、硫回收、制冷、甲烷化等工艺单元的净循环水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四循环水单元”是指用于煤气化项目中煤气 水分离、酚氨回收、煤气净化、蒸发处理等工艺单元的浊循环水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化学水处理单元”是指为煤气化项目提供除盐 水的装置或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煤水处理单元”是指用于处理煤气化项目中输 煤栈桥和转运站等区域含煤废水的装置或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污水处理单元”是指处理煤气化项目中产生的 气化废水、甲醇废水、生活及化验污水、地坪冲洗废水以及雨水等污废水的 装置或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生活水处理单元”是指用于预处理供水管线自 来水,以满足生活化验区用水要求的装置或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脱硫单元”是指用于煤气化项目中热电工艺单 元烟气脱硫的装置或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凝结水处理单元”是指用于煤气化项目中全厂 凝结水精处理的装置或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酚氨回收单元”是指用于脱除煤气化项目中产 生的气化废水中酚和氨的装置或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煤气净化单元”是指煤气化项目中用于脱除粗 煤气中各种有害成分的装置或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污水回用处理单元”是指用于处理上述污水处 理单元的出水,以达到回用点水质要求的装置或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反渗透处理单元”是指用于处理上述第四 循环水单元排出的废水和污水回用处理单元排出的浓水的装置或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反渗透处理单元”是指用于处理上述化学 水处理单元和凝结水处理单元产生的再生废水的装置或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浓盐水处理单元”是指用于处理上述第一反渗 透处理单元和第二反渗透处理单元产生的浓水的装置或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蒸发处理单元”是指利用蒸发工艺处理上述第 一反渗透处理单元和第二反渗透处理单元产生的浓水的装置或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振动膜处理单元”是指利用振动膜处理上述第 一反渗透处理单元和第二反渗透处理单元产生的浓水的装置或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蒸发塘”是指用于贮存上述浓盐水处理单元或 蒸发处理单元或振动膜处理单元排放的盐泥的装置或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出水口”是指仍可以用于煤气化项目中特定工 艺单元的水的出口。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排水口”是指水质不满足煤气化项目中工艺单 元用水要求的废水的出口。

  本实用新型并不受上述所采用的单元、装置和/或系统的限制,应当理 解,凡是能够用于煤气化项目并实现上述工艺作用的单元、装置和/或系统 均可用于本实用新型。例如:

  王晓宇,王彦明.氨法烟气脱硫技术及适用性分析[J].化工生产与技术, 2008,15(2):47-50.中公开的氨法脱硫装置;

  马孟,靖大为.煤气化废水回用的浸没式超滤-反渗透的组合工艺[J].天津 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9,15(4):280-284.中公开的污水回用处理系统;

  李奋勇.碎煤加压气化废水处理试验研究及工艺方案设计[D].北京:清华 大学环境工程,2012.中公开的煤气化废水处理系统(用作本实用新型中的污 水处理单元);

  郭包生,张英贤,韩志远.超滤与反渗透膜法处理循环水排污水的运行实 践[J].热力发电,2007(5),73-76,79.中公开的浊循环排污水和反渗透浓水处 理方法(用作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反渗透处理单元);

  李嘉,赵丹青,汪泠.膜分离技术在特种分离行业上的应用简介(二) [J].水工业市场,2010,9:48-54.中公开的膜法技术(用作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 反渗透处理单元);

  专利申请号200610033932.1中公开的一种含酸与氨废水的处理方法 (用作本实用新型中的酚氨回收单元);

  赵鹏飞,李水弟,王立志.低温甲醇洗技术及其在煤化工中的应用[J]. 化工进展,2012,31(11):2442-2448.中公开的低温甲醇洗技术(用作本实用 新型中的煤气净化工艺);

  杨明.火力发电厂含煤废水处理系统设计[J].给水排水,2009,35(4):69-71. 中公开的煤水处理系统;

  王振中,朱琼华.化工装置蒸汽冷凝液处理方法探讨[J].能源研究与利用, 2000,2:29-30.中公开的冷凝液(即凝结水)处理装置;

  专利申请号CN201110039308.3中公开的废水处理系统(用作本实用新 型中的浓盐水处理单元或蒸发处理单元);

  姜兴涛,姜成旭.利用蒸发塘处置煤化工浓盐水技术[J].化工进展, 2012,31:276-278.中公开的蒸发塘;

  佘白兰.化工企业化学水处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化工给排水设计, 1993,1:5-9.中公开的化学水处理系统。

  本发明人在认真分析煤气化项目用、耗、排水点的基础上,结合各水点 水质特点及要求,创造性地将用水系统划分,再通过合理选择处理工艺和统 筹回用水去向,意外地发现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煤气化项目的零废水排放。 具体地,将煤气化项目中产生的污水、排水、再生废水、反洗废水等污废水 进行分类、逐级处理,最终以盐泥的形式排入蒸发塘,从而实现零废水排放。 同时,将处理后的产水再次利用到水质满足其使用要求的单元中,以使用水 最优化,最大程度地节约用水,实现一水多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彻底处理煤气化 项目中产生的污水、排水、再生废水、反洗废水等污废水,实现零废水排放, 利于环境保护;同时,充分回收利用,以使用水最优化,有效地节省了水资 源,明显地降低了煤气化项目运营成本。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