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效沉淀池排泥及污泥回流系统

发布时间:2018-7-23 20:08:51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2.11.07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IPC分类号B01D21/2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沉淀池排泥及污泥回流系统,所述高效沉淀池包括设置在主池体底部的浓缩排泥区,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设于主池体底部浓缩排泥区末端的排泥斗,位于排泥斗上部的排泥槽,排泥槽与排泥斗之间设置有污泥气提装置,该排泥槽与中间储泥池连接,中间储泥池分别设有污泥回流泵组与污泥排放泵组。本实用新型技术可以更好的监测污泥含固率,灵活调节污泥的回流及排放,使回流污泥的浓度和回流比更易控制,能够进一步确保高效沉淀池的出水水质,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排至污泥处理系统的污泥浓度。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效沉淀池排泥及污泥回流系统,所述高效沉淀池包括设置在主池体底部的浓缩排泥区,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设于主池体底部浓缩排泥区末端的排泥斗,位于排泥斗上部的排泥槽,排泥槽与排泥斗之间设置有污泥提升装置,该排泥槽与中间储泥池连接,中间储泥池分别设有污泥回流泵组与污泥排放泵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泥及污泥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中间储泥池独立于主池体之外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泥及污泥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储泥池通过污泥回流泵组与主池体的进水管连接,所述中间储泥池通过污泥排放泵组连接至污泥处理系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泥及污泥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提升装置为污泥气提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泥及污泥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浓缩排泥区末端设置若干格排泥斗,每格排泥斗设置有一套污泥气提装置,所述若干套污泥气提装置与排泥槽组合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泥及污泥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沉淀池为中置式沉淀池或全中式沉淀池。

  说明书

  一种高效沉淀池排泥及污泥回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沉淀池的排泥及污泥回流,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给水厂常规处理和污水厂一级处理中高效沉淀池的排泥及污泥回流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自来水厂的常规处理、污水厂处理和特种水处理较多采用平流沉淀池、机械搅拌澄清池、斜管沉淀池等传统池型,但由于此三种池型分别存在占地面积较大,排泥水量较多,对低温低浊水处理效果较差;混合絮凝部分泥渣浓度较难控制,出水水质易受影响;配水不均匀以致出水水质提高困难等缺点。申请人针对上述缺点,研发了中置式高效沉淀池和全中式高效沉淀池。此两种池型在高效利用池体平面面积,确保进出水配水均匀,提高抗冲击负荷能力方面取得较大进步,但在更加精确控制排泥时间、控制回流比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以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沉淀池排泥及污泥回流系统,它可以使得浓缩污泥进入一个更易于控制的污泥循环系统,通过监测其含固率,解决此两种池型排泥时间、回流比控制多依靠经验确定的问题,有效缩短工况改变时整个工艺单元适应时间,更好的确保出水水质,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排至污泥处理系统的污泥浓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沉淀池排泥及污泥回流系统,所述高效沉淀池包括设置在主池体底部的浓缩排泥区,其特征在于该系统主要包括设于主池体底部浓缩排泥区末端的排泥斗,位于排泥斗上部的排泥槽,排泥槽与排泥斗之间设置有污泥提升装置,该排泥槽与中间储泥池连接,中间储泥池分别设有污泥回流泵组与污泥排放泵组。所述中间储泥池设置于主池体之外。所述污泥提升装置为污泥气提装置。所述中间储泥池通过污泥回流泵组与主池体的进水管连接,所述中间储泥池通过污泥排放泵组连接至污泥处理系统。所述高效沉淀池为中置式沉淀池或全中式沉淀池。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可以更好的监测污泥含固率,灵活调节污泥的回流及排放,使回流污泥的浓度和回流比更易控制,能够进一步确保高效沉淀池的出水水质,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排至污泥处理系统的污泥浓度。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