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SNR膜污水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8-8-10 20:24:34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2.05.25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SNR膜污水处理装置,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其主要由格栅池、调节池、SNR膜池、沉淀池、加药装置、清水池、RO反渗透装置、SNR多级过滤器、中间水池、污泥池等构成,其中格栅池、调节池通过管道连接安装固定与多个SNR膜池并排设置,消毒池、中间水池并排设置,且与沉淀池通过管道连接安装固定,中间水池的另一侧设置有提升泵,加药装置、RO反渗透装置、SNR多级过滤器通过钢管连接后与提升泵连接,清水池的一侧设置有反冲泵、变频泵,一侧与排水井通过管道连接,排水井的另一端设置有排放口,污泥池与沉淀池通过管道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处理水质稳定、脱氮效果好、泥龄长、动力消耗低、应用范围广。

  权利要求书

  1.SNR膜污水处理装置,其结构主要由格栅池[1]、调节池[2]、 SNR膜池[3]、沉淀池[4]、风机[5]、加药装置[6]、清水池[7]、变 频泵[8]、RO反渗透装置[9]、SNR多级过滤器[10]、提升泵[11]、中 间水池[12]、消毒池[13]、排水井[14]、反冲泵[15]、排放口[16]、 污泥池[17]构成,其特征在于:其中格栅池[1]、调节池[2]通过管道 连接安装固定与多个SNR膜池[3]并排设置,消毒池[13]、中间水池 [12]并排设置,且与沉淀池[4]通过管道连接安装固定,中间水池[12] 的另一侧设置有提升泵[11],加药装置[6]、RO反渗透装置[9]、SNR 多级过滤器[10]通过钢管连接后与提升泵[11]连接,清水池[7]的一 侧设置有反冲泵[15]、变频泵[8],一侧与排水井[14]通过管道连接, 排水井[14]的另一端设置有排放口[16],污泥池[17]与沉淀池[4]通 过管道连接,风机[5]设置于提升泵[11]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NR膜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SNR膜池[3],设置为2~4个,且其内部设置有SNR平板膜,SNR 平板膜的结构由SNR膜、支持板、SNR膜构成,SNR膜的孔径≤0.4μm, 支持板的两面均设置有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NR膜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调节池[2],其内部设置有浮球,且内部还设置有提升泵[1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NR膜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风机[5],其与沉淀池[4]、SNR膜池[3]、调节池[2]、污泥池[17] 通过管道并联连接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NR膜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清水池[7],其内部设置有浮球,且通过管道连接反冲泵[15]与 RO反渗透装置[9]固定,且还通过管道连接变频泵[8],变频泵[8]的 另一端设置有回用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NR膜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SNR多级过滤器[10],其内部设置有不锈钢契形过滤层、石英砂 过滤层、活性炭过滤层,其通过管道连接提升泵[11]与中间水池[12] 串联固定。

  说明书

  SNR膜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到一种SNR膜 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高集成化、高速化的要求,构成 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半导体元件的设计规则更加细微化。随之,要求 DRAM等所采用的电容器的容量上升,要求电介质膜的高介电常数 化。这样的电解质膜为了获得更高的介电常数而需要结晶化,进一步 要求更高结晶性的膜。另外,由于设备的原因而热预算存在制约,期 望一种能在低温下进行成膜、结晶化的膜。

  膜与生物处理工艺结合的膜生物反应器研究迄今已逾30年,膜 处理的商业应用也有20年的历史。

  1969年,美国的Smith首次报道了美国Dorr-Oliver公司,把 活性污泥法和超滤工艺结合处理城市污水的方法。该工艺最引人瞩目 的是用膜分离技术取代常规活性污泥二沉池,用膜分离技术作为处理 单元中富集生物的手段,而不是采用常规的回流循环来增加曝气池中 微生物的浓度。它是用一个外部循环的板框式组件来实现膜过滤的。 在生活污水处理中,获得了极佳的处理效果,BOD<1mg/L,COD=20~ 30mg/L,系统处理能力为10~100m3/d。

  另一个早期的报道是Hardt等人,在1970年用一个10L的好氧 生物反应器处理合成废水,流程中用一个死端超滤膜来实现泥水分 离,其中的MLSS浓度高达30000mg/L,是常规好氧系统的23倍,膜 通量7.5L·m-2/h,COD去除率为98%,Dorr-Oliver公司于60年代 还开发了另外一种膜处理工艺MST(Membrane Sewage Treatment), 在该系统中,污水进入悬浮生长的生物膜反应器中,并通过超滤膜组 件的抽吸作用连续出水,膜组件为板框式,进出口压力分别为 345KN·m-2和172KN·m-2,膜通量为16.9L·m-2/h,尽管这些工 艺取得了良好的出水水质,但由于当时膜技术发展相对落后,膜材料 种类少,价格昂贵,使用寿命短,限制了该工艺的长期稳定运行,污 水膜生物反应器仍然处于初级研究阶段。

  传统的好氧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在高污泥负荷的情况运行会出现 污泥膨胀现象,使得泥不难于分离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出水不达 标,且活性污泥工艺的活性污泥浓度一般在3000~5000mg/l,对于 浓度高于5000mg/l则处理难度较大,且现有系统系统需要新建生化 沉淀池,故导致占地面积和土建投资投入较大,且设备臃肿,体积庞 大等弊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SNR膜污 水处理装置,具有运行管理方便、占地面积小、处理水质稳定、脱氮 效果优良、降耗低、安装方便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SNR膜污水处理装置,其结构主要由格栅池、调节池、SNR膜池、 沉淀池、风机、加药装置、清水池、变频泵、RO反渗透装置、SNR多 级过滤器、提升泵、中间水池、消毒池、排水井、反冲泵、排放口、 污泥池构成,其中格栅池、调节池通过管道连接安装固定与多个SNR 膜池并排设置,消毒池、中间水池并排设置,且与沉淀池通过管道连 接安装固定,中间水池的另一侧设置有提升泵,加药装置、RO反渗 透装置、SNR多级过滤器通过钢管连接后与提升泵连接,清水池的一 侧设置有反冲泵、变频泵,一侧与排水井通过管道连接,排水井的另 一端设置有排放口,污泥池与沉淀池通过管道连接,风机设置于提升 泵的一侧。

  所述的SNR膜池,设置为2~4个,且其内部设置有SNR平板膜, SNR平板膜的结构由SNR膜、支持板、SNR膜构成,SNR膜的孔径≤ 0.4μm,支持板的两面均设置有膜。

  所述的调节池,其内部设置有浮球,且内部还设置有提升泵。

  所述的风机,其与沉淀池、SNR膜池、调节池、污泥池通过管道 并联连接固定。

  所述的清水池,其内部设置有浮球,且通过管道连接反冲泵与 RO反渗透装置固定,且还通过管道连接变频泵,变频泵的另一端设 置有回用处。

  所述的SNR多级过滤器,其通过管道连接提升泵与中间水池串联 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为:

  首先原水经格栅池,通过污泥池中的活性污泥来去除水中可生物 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再通过SNR膜池中的SNR膜将净化后的水和活性 污泥进行固液分离,然后流经调节池,通过调节池内部的提升泵和风 机,将污水送至SNR平板膜,进行初步处理,原水(活性污泥等)经 曝气,通过支持板上的一侧膜,经另一侧膜流出,然后再流经下一个 SNR膜池,SNR平板膜能够截留住活性污泥以及绝大多数的悬浮物, 取得清澈的出水;

  回流路线工作流程:污水经RO反渗透过滤器、SNR多级过滤器 反冲洗水回至调节池,另一部分污泥池中的上清液回流至格栅池,流 经SNR膜池,再进行膜处理。

  为了使得膜能够连续长期稳定的使用,在SNR平板膜的下方以一 定强度的空气不断对膜进行冲刷,既起到为生物氧化供氧作用,又防 止活性污泥附着在膜的表面造成膜的污染,平板膜能够截留几乎所有 的微生物,尤其是针对难以沉淀的、增殖速度慢的微生物,因此系统 内的生物相极大丰富,活性污泥驯化、增量的过程大大缩短,处理的 深度和系统抗冲击的能力得以加强,处理水质稳定。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与传统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 的有益效果如下:

  1、运行管理方便:用膜抽吸作用来进行泥水分离,污泥膨胀不 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出水水质,可以适用于居民小区、公共建筑、 海防、海岛和部分营地灯,应用范围较广;

  2、占地面积小:本系统不需生化沉淀池,大大减少了占地面积 和土建投资,其土建占地约为传统工艺的1/3,采用集成一体化设备, 代替了传统的生化沉淀池、砂滤池、二沉池和污泥浓缩处理设备;

  3、处理水质稳定:平板膜能够截留几乎所有的微生物,尤其是 针对难以沉淀的、增殖速度慢的微生物,在线监测自动化调整曝气量、 循环量、加药量,实现一体化编程控制,也可以手动自动切换;

  4、具有很好的脱氮效果:采用反渗透净水处理装置及物理化学 一体消毒装置,系统有利于增殖缓慢的硝化细菌的截留、生长和繁殖, 系统硝化效率得以提高,出水可直接用生活用水;

  5、泥龄长:膜分离使污水中的大分子难降解成分,在体积有限 的生物反应器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大大提高了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 效率。反应器在高容积负荷、低污泥负荷、长泥龄下运行,可以实现 基本无剩余污泥排放;

  6、动力消耗低:平板膜所需的吸引压力仅为-0.1~-0.4公斤 /cm2左右,动力消耗低;

  7、安装固定多样快捷:装置可采用混凝土地坦式安装,也可以 采用不锈钢箱体固定。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