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污水处理提标改造污水深度处理工艺方法

发布时间:2018-8-12 11:05:04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4.02.21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提标改造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它是在污水处理厂原工艺的二沉池与消毒池之间增加一段高效沉淀池+竖片纤维滤布滤池的组合工艺;高效沉淀池由快速混合区和高效沉淀区2个模块组成;在快速混合区内投加FeCl3药剂与污水搅拌反应,FeCl3药剂投加量为5~8mg/L;快速混合区停留时间为1.5~2min;高效沉淀区停留时间为15~20min;竖片纤维滤布滤池停留时间为8~12min;二沉池出水先经高效沉淀池处理,再经竖片纤维滤布滤池处理,最后经消毒池后,出水达到污水处理一级A排放标准。本发明有效解决了高效沉淀池工艺单独使用出水SS不稳定以及滤布滤池单独使用无法除磷的问题,且不用再过量投加絮凝药剂,大大降低了加药成本,避免了投加PAM对在线监测仪表探头的污损。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处理提标改造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它是以污水处 理厂原工艺:进水→粗格栅→细格栅→初沉池→生化反应池→二沉池→消毒池→ 出水为基础,在原工艺的二沉池与消毒池之间增加一段高效沉淀池+竖片纤维滤 布滤池的组合工艺;

  所述高效沉淀池由快速混合区和高效沉淀区2个功能模块组成;在快速混合 区内投加FeCl3药剂与污水搅拌反应,FeCl3药剂投加量为5~8mg/L;污水在快速 混合区的停留时间为1.5~2min;污水在高效沉淀区的停留时间为15~20min;

  污水在竖片纤维滤布滤池中的停留时间为8~12min;

  二沉池出水先经高效沉淀池处理,再经竖片纤维滤布滤池处理,最后经消毒 池后,出水TP≤0.5mg/L,SS≤10mg/L,COD≤50mg/L,达到污水处理一级A排 放标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提标改造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 竖片纤维滤布滤池设计2组并联的池体,每组池体停留时间4~6min;所述消毒 池采用紫外线消毒装置进行消毒。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污水处理提标改造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其特征 在于,高效沉淀池使用斜管式沉淀,控制上升流速在12-18m/h;FeCl3药剂投加, 采用质量浓度30%的FeCl3商品溶液,直接通过加药泵加入高效沉淀池的快速混 合搅拌区内。

  说明书

  污水处理提标改造污水深度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市政污水处理项目一级A出水指标 污水提标处理段工艺,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提标改造污水深度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市政污水处理项目的出水指标已经由原先的一级B标准提高到一级A 标准。现有的市政污水处理成熟工艺流程为:进水→粗格栅→细格栅→沉砂池(初 沉池)→生化反应池→二沉池→消毒池→出水,该工艺只能达到原先的一级B 标准出水指标,不能达到现在的一级A标准出水指标,无法满足提标以后的出 水水质要求,原因是:

  1、现有的市政污水处理项目针对除磷的工艺主要是依靠生化工艺段污水中 的噬磷菌将污水中的磷富集到污泥中,然后进入二沉池沉淀,以剩余污泥的形式 去除。此方法除磷的缺点在于:随着进水水质波动,除磷效果并不稳定,无法满 足0.5mg/L的出水指标;剩余污泥如果停留时间较长,污泥中的磷会重新释放出 来。

  2、现有的市政污水处理项目去除水中悬浮颗粒物(SS)的工艺主要是初沉 +二沉的重力沉淀法进行去除。此方法除水中悬浮颗粒物(SS)的缺点在于:污 水在经过两次沉淀后水中仍有大量比重和水接近、粒径在10~100um的悬浮颗粒 物,这些悬浮物是无法通过重力沉淀的方法去除的。造成污水中的水中悬浮颗粒 物(SS)在下降到某个值(通常在20mg/L左右)后就很难去除了。

  高效沉淀池工艺与滤布滤池工艺作为独立的污水处理工艺在污水处理行业 中均有大量的实际运行案例,且都是各自的领域中的先进处理工艺。

  高效沉淀池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先后投加助凝剂(如PAC)和絮凝剂(如PAM) 搅拌,使污水中的溶解性磷酸盐(PO43-)与Fe3+或Al3+充分反应,形成FePO4↓和AlPO4↓并形成絮团、加速沉淀的过程。该工艺单独使用时通常设计在污水 处理工艺的初沉池位置,通过加药——搅拌——沉淀的处理工艺将水中的悬浮物 控制在80mg/L左右,并能有效地控制水中的总P含量。但是这个方法无法去除 水中比重和水接近、粒径在10~100um的悬浮颗粒物,因此在二沉池与消毒池之 间单独使用高效沉淀池工艺的话,虽然能稳定出水总P含量≤0.5mg/L的市政一 级A指标,但是出水悬浮颗粒物(SS)含量会因水质、水量的波动以及天气等 环境因素的影响,无法稳定在10mg/L以下。此外,为确保出水水质达标,单独 使用高效沉淀池时往往需要过量投加药剂,如此操作不仅会造成药剂的浪费;过 量的投加PAM絮凝剂会增加水质的粘稠度,流经的设备更加容易附着污物,使 得后端的设备、仪表(如出水水质监控仪表等)探头更易污损。

  竖片纤维滤布滤池的工作原理是将污水流过高致密性的滤布,利用滤布来截 留、吸附污水中的悬浮物,从而达到降低、稳定水中SS的目的。由于现有的污 水厂基本都需要通过加药来除磷,这个过程会使水中的SS升高,如果单独使用 滤布滤池作为污水厂的深度处理工艺,滤布会因为进水SS偏高而频繁的对滤布 进行冲洗,这样会降低滤池的使用效率和寿命,同时频繁的冲洗也会增加工艺的 运行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同时解决原工艺中除磷 和除悬浮物这两大难题,能降低加药成本,且能避免投加PAM对在线监测仪表 探头造成污损的污水处理提标改造污水深度处理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污水处理提标改造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如下:进水→粗格栅→细格栅→沉 砂池(初沉池)→生化反应池→二沉池→高效沉淀池→竖片纤维滤布滤池→消毒 池→出水,即以污水处理厂原工艺:进水→粗格栅→细格栅→沉砂池(初沉池) →生化反应池→二沉池→消毒池→出水为基础,在原工艺的二沉池与消毒池之间 增加一段高效沉淀池+竖片纤维滤布滤池的组合工艺;

  所述高效沉淀池由快速混合区和高效沉淀区2个功能模块组成;在快速混合 区内投加FeCl3药剂与污水搅拌反应,FeCl3药剂投加量为5~8mg/L;污水在快速 混合区的停留时间为1.5~2min;污水在高效沉淀区的停留时间为15~20min;

  污水在竖片纤维滤布滤池中的停留时间为8~12min;

  二沉池出水先经高效沉淀池处理,再经竖片纤维滤布滤池处理,最后经消毒 池后,出水总P含量≤0.5mg/L,悬浮物SS≤10mg/L,COD≤50mg/L,各项指 标均可达到污水处理一级A排放标准(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优选方案:竖片纤维滤布滤池设计2组并联的池体,每组池体停留时间 4~6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污水处理提标改造污水深度处理工艺,针对原工艺除磷与除悬浮物 效果不好这一现状,采用了在传统的市政污水处理工艺(进水→粗格栅→细格栅 →沉砂池(初沉池)→生化反应池→二沉池→消毒池→出水)的后段——二沉池 与消毒池之间增加一段高效沉淀池+竖片纤维滤布滤池的组合工艺(即:进水→ 粗格栅→细格栅→沉砂池(初沉池)→生化反应池→二沉池→高效沉淀池→竖片 纤维滤布滤池→消毒池→出水),通过工艺的改良,解决了原工艺中除磷与除悬 浮物这两个最难达标的问题。同时,本发明将高效沉淀池+竖片纤维滤布滤池组 合在一起的新工艺,有效地解决了高效沉淀池工艺单独使用出水SS不稳定以及 滤布滤池单独使用无法除磷的问题。

  本发明的污水处理提标改造污水深度处理工艺(高效沉淀池+竖片纤维滤布 滤池组合工艺)具有如下优点:

  1、仅针对原项目后段工艺做修改,不需要改动整个工艺流程;(即:进水→ 粗格栅→细格栅→沉砂池(初沉池)→生化反应池→二沉池→高效沉淀池→竖片 纤维滤布滤池→消毒池→出水。在改造项目中只需要变动二沉池至消毒池之间的 管道即可。)

  2、通过加药+搅拌沉淀的方式除磷,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加药量。通常投加 质量浓度为2%~5%的FeCl3溶液,FeCl3溶液的投加量根据项目具体的水质、水 量而定,通常2%~5%的FeCl3溶液的投加量为污水体积量的3~5%,出水磷含量 可稳定在0.5mg/L以下。

  3、将高效沉淀池与竖片纤维滤布滤池结合后,高效沉淀池在去除水中悬浮 物方面的功能只需要考虑去除粒径较大、易沉降的悬浮物,这样在设计沉淀池的 停留时间时可以适当缩短,从而减少高效沉淀池的池容,降低土建成本;(通常 单独使用高效沉淀池作为深度处理工艺时,加药搅拌后的设计停留时间都要在 30min以上,而将高效沉淀池与竖片纤维滤布滤池结合后,设计停留时间只需要 在15~20min即可。)去除水中不易沉降的悬浮物的工作由后续的竖片纤维滤布滤 池来完成,经由纤维滤布吸附过滤后,水中悬浮物(SS)能够稳定在10mg/L以 下。

  4、将高效沉淀池与竖片纤维滤布滤池结合后,原先用于混凝、加速沉淀的 PAM变得不再需要,避免了投加PAM对在线监测仪表探头的污损。

  5、原先要投加的PAC可以改成价格更加低廉的FeCl3,因为将高效沉淀池 与竖片纤维滤布滤池结合后,就不需要PAC在助凝方面的用途了,同时投加药 剂时只需要考虑除磷的加药量,而不用再过量投加加速水中悬浮物絮凝沉淀的药 剂,大大降低了加药成本。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