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住宅小区雨污水处理与回用生态系统(Ⅰ)

发布时间:2018-8-12 21:55:26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2.05.11

  公开(公告)日2012.12.05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住宅小区雨污水处理与回用生态系统(Ⅰ),其特征包括化粪池、吸附池、好氧池、雨污混合池和人工湿地区。其中吸附池利用花生壳、椰子壳、玉米棒等有机废弃物做吸附剂,吸附处理废水中的氮磷等,并将吸附处理后的吸附剂用于堆制有机肥。好氧池与吸附池相连,好氧池实行底部曝气;将雨水与好氧池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混合,进入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处理后的水可达标排放或回用绿化用水或者小区业主冲洗卫生间用水。总之,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出水水质稳定,运行成本低,较好地实现了小区雨污水的循环利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住宅小区雨污水处理与回用生态系统(Ⅰ),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包括化粪池(1)、吸附池(2)、好氧池(3)、雨污混合池(4)和人工湿地区(5)构成。

  2.根据权利1所述住宅小区雨污水处理与回用生态系统(Ⅰ),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3)曝气头位于池体底部,好氧池(3)与吸附池(2)间设置有格栅。

  说明书

  住宅小区雨污水处理与回用生态系统(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处理住宅小区雨污水处理与回用生态系统(Ⅰ)。

  背景技术

  根据国家环保标准规定,城市住宅小区必须设置独立的污水处理设施,即住宅小区污水处理系统。但受经济因素、技术等多方面限制,传统二级处理工艺不适用于住宅小区生活污水处理。因此,在构建住宅小区污水处理系统时既需考虑建设成本、运行成本,还需考虑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近年来已有对住宅小区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回用的,如中国专利200610063031.7、200920086997.1等,这些处理方式各有优点,但均存在建设成本较高,废弃物回收利用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住宅小区生活污水和雨水回用的生态处理系统,实现废水处理与回收循环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

  一种住宅小区雨污水处理与回用生态系统(Ⅰ),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包括化粪池(1)、吸附池(2)、好氧池(3)、雨污混合池(4)和人工湿地区(5)构成。

  为降低好氧池(3)废水污染负荷,提高好氧池(3)处理效果,所述吸附池(2)填充花生壳、椰子壳、玉米棒等吸附剂。

  为提高好氧池(3)曝气效果,所述曝气头位于池体底部,好氧池(3)与吸附池(2)间设置有格栅。

  为减少人工湿地区(5)废水异味对小区居民生活的影响,所述人工湿地区(5)采用潜流式进水方式。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湿地系统的净化能力,上述湿地系统填充基质粒径和填充厚度均进行过人工筛选。填充的基质包括沙土、炉渣和砾石等三种。炉渣粒径5~30 mm,优选10—15mm;砾石粒径5~35mm,优选15—20mm。沙土填充厚度50~250mm,优选200mm;炉渣填充厚度150~300mm,优选200mm;砾石填充厚度50~250mm,优选150mm。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发明湿地系统的净化能力,本湿地净水方式采用间歇式进水,利用未进水的时段进一步补充湿地系统内部氧含量,从而提高湿地系统内部自动供氧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处理工艺是:小区生活污水进入化粪池内进行生化处理,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有机污染物;化粪池出水进入吸附池,利用花生壳、椰子壳、玉米棒等吸附处理废水中, 处理时间24小时;吸附池出水进入曝气池进行好氧处理,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好氧池处理时间2小时;好氧池出水进入雨污混合池,混合均匀后进入湿地处理区;湿地处理区水流速为为0.33cm3/s,每次进水6d,然后停止进水1d,利用停休期对湿地系统内部进行充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将小区化粪池与吸附池、好氧池、绿化用地有机结合,实现小区内零污水排放,并将小区污水处理与小区绿化有机结合,美化了小区环境,节约绿化用水,降低了小区运行成本。同时节约用地,运行成本低,维护方便,处理效果理想。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