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一体化中水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8-8-16 18:44:42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2.05.02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化中水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调节槽、曝气格栅、气浮槽、厌氧槽、好氧槽、沉淀槽、过滤槽和消毒槽,以及虹吸式排泥管,曝气格栅位于调节槽的进水口处,气浮槽位于调节槽上端,虹吸式排泥管的一端位于调节槽内,另一端位于沉淀槽底部,待处理污水首先经过曝气格栅,然后由提升泵抽送至气浮槽中后,顺次流过最高液位差逐次降低的气浮槽、厌氧槽、好氧槽、沉淀槽、过滤槽和消毒槽。该一体化中水处理装置中的沉淀槽底部淤积的污泥可由虹吸式排泥管抽送至调节槽内,从而保证该一体化中水处理装置的出水质量。本发明提供的一体化中水处理装置通过虹吸式排泥管实现沉淀槽内污泥的回流,并提高了该装置可处理污水的负荷。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一体化中水处理装置,用于污水处理,包括调节槽(2)、曝气 格栅(1)、气浮槽(3)、厌氧槽(4)、好氧槽(5)、沉淀槽(6)、过滤 槽(7)和消毒槽(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虹吸式排泥管(9),所述曝气 格栅(1)位于所述调节槽(2)的进水口(13)处,所述气浮槽(3)位于所 述调节槽(2)上端,所述虹吸式排泥管(9)的一端位于所述调节槽(2)内, 另一端位于所述沉淀槽(6)底部,经过所述曝气格栅(1)的待处理污水由 提升泵抽送至所述气浮槽(3)中后,顺次流过最高液位差逐次降低的所述气 浮槽(3)、厌氧槽(4)、好氧槽(5)、沉淀槽(6)、过滤槽(7)和消毒 槽(8)。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中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 油池,所述隔油池的出水口与所述调节槽(2)的进水口相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中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 槽(2)底部设置有曝气穿孔管(21),所述曝气穿孔管(21)通过空气管与 风机(12)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中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 包括污泥回流管(10),所述污泥回流管(10)具有一个进泥口和两个出泥 口,所述进泥口位于所述沉淀槽(6)底部,两个所述出泥口分别位于所述好 氧槽(5)和所述厌氧槽(4)内,所述污泥回流管(10)上的气动污泥泵由 所述风机(12)驱动。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中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 槽(5)内设置有与所述风机(12)连接的好氧曝气管(51),所述好氧曝气 管(51)上位于所述好氧槽(5)底部的一端具有曝气盘(52)。

  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中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 槽(6)上端设置有浸没式穿孔管(61),所述浸没式穿孔管(61)的出水端 与所述过滤槽(7)内的滤槽进水管(71)连通。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化中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 槽(6)内设置有沉淀板(63),所述沉淀板(63)上具有蜂窝状斜孔,且所 述沉淀板(63)位于所述浸没式穿孔管(61)的下方,所述过滤槽(7)为连 续流动砂滤槽,所述连续流动砂滤槽与所述风机(12)连接。

  8.按照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中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槽(2)内设置有液位计。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体化中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 槽(5)内具有悬浮活性填料,所述消毒槽(8)内具有紫外线照射仪器。

  10.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体化中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 体化中水处理装置的出水口(14)和所述进水口(13)上均连接有柔性管道。

  说明书

  一体化中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中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十二五”环保发展规划中已明确提出分散式污水处理与集中式污 水处理相结合,并且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保护,特别是对污水的处理提出 了更高的标准。由于水资源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紧缺,使得中水的 回用也越发的得以重视,尤其对于酒店或景区等分散式产污单位提出了更高 的中水回用要求。

  目前,一体化中水处理装置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为采用水解、厌氧 处理、好氧生化处理、二次沉淀处理、二次提升处理、普通沙滤处理、消毒 等工序的一体化中水处理装置,其水解池内设置有机械搅拌机构,二次沉淀 池内的污泥采用泵抽的方式回流到前端处理池内,此装置动力消耗较大,且 一旦进水负荷增大,则处理后的中水将无法达到回用标准;第二种为采用格 栅、沉淀预处理、厌氧、好氧生化加中空纤维膜过滤、消毒等工序组合而成 的一体化中水处理装置,该装置中中空纤维膜过滤采用自吸泵抽吸方式出水, 动力消耗较大,中空纤维膜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反清、酸洗,造成该装置 投资成本较高,且运行繁琐;第三种为采用预处理、水解酸化、两级曝气生 物滤池、过滤以及消毒等工序组成而成的一体化中水处理装置,该装置运行 时同样需要二次提升或一次较高的提升,其需要使用进水泵、反洗泵、风机 等动力设备,动力损耗同样较大,无法满足负荷较大的污水处理,且运行与 反洗之间设置有多个切换阀门,设备较为复杂,导致运行维护点较多,且技 术要求较高。显然,上述一体化中水处理装置均存在动力消耗较大的问题, 并且这些一体化中水处理装置无法满足负荷较大的污水的处理要求;另外上 述各一体化中水处理装置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投资成本较高、运行较为繁琐、 运行维护点多、技术要求较高的问题。

  综上所述,如何降低一体化中水处理装置的动力消耗,并提高其可处理 污水的负荷,已成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化中水处理装置,该装置的动力消耗较小, 且提高了其可处理污水的负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一体化中水处理装置,用于污水处理,包括调节槽、曝气格栅、气 浮槽、厌氧槽、好氧槽、沉淀槽、过滤槽和消毒槽,还包括虹吸式排泥管, 所述曝气格栅位于所述调节槽的进水口处,所述气浮槽位于所述调节槽上端, 所述虹吸式排泥管的一端位于所述调节槽内,另一端位于所述沉淀槽底部, 经过所述曝气格栅的待处理污水由提升泵抽送至所述气浮槽中后,顺次流过 最高液位差逐次降低的所述气浮槽、厌氧槽、好氧槽、沉淀槽、过滤槽和消 毒槽。

  优选地,还包括隔油池,所述隔油池的出水口与所述调节槽的进水口相 连接。

  优选地,所述调节槽底部设置有曝气穿孔管,所述曝气穿孔管通过空气 管与风机连接。

  优选地,该装置还包括污泥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管具有一个进泥口和 两个出泥口,所述进泥口位于所述沉淀槽底部,两个所述出泥口分别位于所 述好氧槽和所述厌氧槽内,所述污泥回流管上的气动污泥泵由所述风机驱动。

  优选地,所述好氧槽内设置有与所述风机连接的好氧曝气管,所述好氧 曝气管上位于所述好氧槽底部的一端具有曝气盘。

  优选地,所述沉淀槽上端设置有浸没式穿孔管,所述浸没式穿孔管的出 水端与所述过滤槽内的滤槽进水管连通。

  优选地,所述沉淀槽内设置有沉淀板,所述沉淀板上具有蜂窝状斜孔, 且所述沉淀板位于所述浸没式穿孔管的下方,所述过滤槽为连续流动砂滤槽, 所述连续流动砂滤槽与所述风机连接。

  优选地,所述调节槽内设置有液位计。

  优选地,所述好氧槽内具有悬浮活性填料,所述消毒槽内具有紫外线照 射仪器。

  优选地,所述一体化中水处理装置的出水口和所述进水口上均连接有柔 性管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一体化中水处理装置包括调节槽、曝 气格栅、气浮槽、厌氧槽、好氧槽、沉淀槽、过滤槽和消毒槽,以及虹吸式 排泥管,曝气格栅位于调节槽的进水口处,气浮槽位于调节槽上端,虹吸式 排泥管的一端位于调节槽内,另一端位于沉淀槽底部,待处理污水首先经过 曝气格栅,然后由提升泵抽送至气浮槽中后,顺次流过最高液位差逐次降低 的气浮槽、厌氧槽、好氧槽、沉淀槽、过滤槽和消毒槽。该一体化中水处理 装置中的沉淀槽底部淤积的污泥可由虹吸式排泥管抽送至调节槽内,从而保 证该一体化中水处理装置的出水质量。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相比于背景技术中所介绍的内容,本发明提供的一 体化中水处理装置通过虹吸式排泥管实现沉淀槽内污泥的回流,避免采用泵 抽方式实现污泥回流所带来的动力损耗较大的问题,并且提高该装置可处理 污水的负荷。

  另一方面,该装置避免使用中空纤维膜,从而降低了装置的投资成本, 简化了装置的运行;该装置结构较为简单,各处理单元之间不需要采用切换 阀门进行控制,从而减少了运行维护点,降低了技术要求。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