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2.08.07
公开(公告)日2013.02.20
IPC分类号B01D29/35
摘要
一种滤筒及应用该滤筒的脱硫废水过滤装置,属于废水过滤装置技术领域,滤筒的主体为圆柱形筒体,圆柱形筒体采用杯形结构,上沿口配合设置向外侧延伸的翻边,应用该滤筒的脱硫废水过滤装置,包括配合连接的废水旋流站供给箱的进液管、石膏浆液降液管,其特征在于进液管的入口端套接设置滤筒,滤筒的圆柱形筒体套入进液管内,进液管与石膏浆液降液管之间依次设置调节短管、阀门,进液管与调节短管之间通过连接法兰、法兰盖连接固定,滤筒的翻边配合设置在连接法兰、法兰盖之间;因滤筒直接套入废水旋流站供给箱的进液管,浆液以自流方式依靠重力流入罐体,不会增加系统的阻力,有效地解决了脱硫装置运行中废水旋流器堵塞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滤筒,其特征在于其主体为圆柱形筒体(11b),圆柱形筒体(11b)采用杯形结构,上沿口配合设置向外侧延伸的翻边(11a)。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滤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柱形筒体(11b)由柱形环和筒底连接构成,柱形环和筒底的网孔直径小于废水旋流站旋流子入口内径。
3. 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滤筒的脱硫废水过滤装置,包括配合连接的废水旋流站供给箱的进液管(9)、石膏浆液降液管(1),其特征在于进液管(9)的入口端套接设置滤筒(11),滤筒(11)的圆柱形筒体(11b)套入进液管(9)内,进液管(9)与石膏浆液降液管(1)之间依次设置调节短管(3)、阀门(2),进液管(9)与调节短管(3)之间通过连接法兰(8)、法兰盖(4)连接固定,滤筒(11)的翻边(11a)配合设置在连接法兰(8)、法兰盖(4)之间。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硫废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筒(11)的翻边(11a)与连接法兰(8)、法兰盖(4)之间分别依次设置垫片(7)、防腐内衬层(6)。
说明书
一种滤筒及应用该滤筒的脱硫废水过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过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火电厂烟气脱硫系统的滤筒及应用该滤筒的脱硫废水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火电厂烟气脱硫系统多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利用石灰石粉制浆。因石灰石粉料本身可能会含有大量的杂质,在制浆过程中,一些杂质颗粒会进入脱硫系统的石膏浆液中,当石膏浆液在浆液沟(池)中循环时,也会混入一部分杂质颗粒,这些杂质颗粒都可能会造成废水旋流器的堵塞。问题严重时,废水旋流器每月堵塞甚至会达到两次以上,造成系统停机,需要对旋流器进行清理,增大了检修维护的工作量,降低了设备的投运率。废水旋流器的堵塞不仅会影响脱硫废水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而且由于积存的废水排出不畅,还会造成系统浆液中氯离子含量超标,降低石膏品质和循环浆液的活性,对整套脱硫装置的运行效率产生影响。同时,在清理旋流子堵塞颗粒物时,设备内的腐蚀性浆液会流到地面,污染环境。
针对上述问题,电厂较普遍采用的改造方案是在废水旋流站供给泵入口处增加滤网,该方案虽然解决了废水旋流设备的堵塞,却增加了废水旋流站供给泵入口处的阻力,随着杂质颗粒在滤网表面的聚集,还会不断加大滤网处的阻力降;同时滤网的拆卸也极不方便,运行维护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设计提供一种滤筒及应用该滤筒提供一种易卸式无阻力的脱硫废水过滤装置技术方案,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所述的一种滤筒,其特征在于其主体为圆柱形筒体,圆柱形筒体采用杯形结构,上沿口配合设置向外侧延伸的翻边。
所述的一种滤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柱形筒体由柱形环和筒底连接构成,柱形环和筒底的网孔直径小于废水旋流站旋流子入口内径。
所述的应用上述滤筒的脱硫废水过滤装置,包括配合连接的废水旋流站供给箱的进液管、石膏浆液降液管,其特征在于进液管的入口端套接设置滤筒,滤筒的圆柱形筒体套入进液管内,进液管与石膏浆液降液管之间依次设置调节短管、阀门,进液管与调节短管之间通过连接法兰、法兰盖连接固定,滤筒的翻边配合设置在连接法兰、法兰盖之间。
所述的脱硫废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筒的翻边与连接法兰、法兰盖之间分别依次设置垫片、防腐内衬层。
上述的一种滤筒及应用该滤筒的废水脱硫装置,构思新颖、结构合理,运行周期长、维护工作量小且运行成本低,有效地解决了脱硫装置运行中废水旋流器堵塞的问题,因所述滤筒直接套入废水旋流站供给箱的进液管,浆液以自流方式依靠重力流入罐体,不会增加系统的阻力;当需要清理堆积的杂质颗粒时,只需关闭阀门、卸下调节短管便可将滤筒整体直接抽出即可,操作十分方便,而且不会有石膏浆液溢流到地面,可保持操作环境清洁、避免了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