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1.07.21
公开(公告)日2012.04.11
IPC分类号F28D20/00; F24J3/00; F25B30/06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在废热能源再利用领域的蓄能污水源引退水系统,包括蓄能池、用于从污水渠中汲水的一次污水泵,一次污水泵通过一次污水管连接到蓄能池;还包括二次污水泵,二次污水泵通过二次污水管和污水源热泵系统的热能采集器相连通;还包括污水退水管,污水退水管的两端分别和污水源热泵系统的热能采集器、污水渠连通。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应用了所述蓄能污水源引退水系统的污水源热泵系统。本实用新型的蓄能污水源引退水系统能够将高峰时期的多余的污水量储存起来,并保持污水的热能不变,在污水最低峰时补充给污水源热泵系统使用,使本实用新型的污水源热泵系统不受污水排量的限制。
权利要求书
1.蓄能污水源引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蓄能池、用于从污水渠中汲水的一次污水泵,所述的一次污水泵通过一次污水管连接到所述蓄能池;还包括用于向污水源热泵系统的 热能采集器供水的二次污水泵,二次污水泵通过二次污水管和污水源热泵系统的热能采集器 相连通;还包括用于将污水源热泵系统的热能采集器的回水引回污水渠的污水退水管,所述 的污水退水管的两端分别和所述的污水源热泵系统的热能采集器、污水渠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污水源引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阻机,所述的 防阻机安装在所述一次污水泵和污水渠之间的管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污水源引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蓄能池内设置 有水位感应器,该水位感应器控制一次污水泵的启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污水源引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蓄能池上还连 接有和退水管相通的溢水管,在所述的溢水管上设置有感应排水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能污水源引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溢水管、退水管 的连接点和污水源热泵系统的热能采集器之间的污水退水管上设置有向污水渠排水的单向 阀。
6.污水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蓄能污水源引退水系 统。
说明书
蓄能污水源引退水系统及应用其的污水源热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热能源再利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能污水源引退水系统,本实用新 型还涉及一种应用了该蓄能污水源引退水系统的污水源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污水源热泵的污水源条件是必须从污水干管采集污水源进行引退水,且污水干管的 最低流量必须满足污水源热泵系统循环量的要求,而污水的排放一般在凌晨3-5点时候最低, 晚上6-10点及早上7-9点为高峰,两者之间相差很大。如果只以污水最低排放量来确定是否 上马污水源热泵系统,那么将有很多建筑受到限制,也白白浪费污水中的热能,不能最有效 和最大化的利用再生能源及降低排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高峰时期的多余的污水量储存起来、并保持污水 的热能不变、在污水最低峰时补充给污水源热泵系统使用的蓄能污水源引退水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蓄能污水源引退水系统,包括蓄能池、用于从污水渠中汲水的一次污水泵, 所述的一次污水泵通过一次污水管连接到所述蓄能池;还包括用于向污水源热泵系统的热能 采集器供水的二次污水泵,二次污水泵通过二次污水管和污水源热泵系统的热能采集器相连 通;还包括用于将污水源热泵系统的热能采集器的回水引回污水渠的污水退水管,所述的污 水退水管的两端分别和所述的污水源热泵系统的热能采集器、污水渠连通。
优选的,还包括防阻机,所述的防阻机安装在所述一次污水泵和污水渠之间的管道上。
优选的,在所述的蓄能池内设置有水位感应器,该水位感应器控制一次污水泵的启闭。
优选的,在所述的蓄能池上还连接有和退水管相通的溢水管,在所述的溢水管上设置有 感应排水阀。
优选的,在所述溢水管、退水管的连接点和污水源热泵系统的热能采集器之间的污水退 水管上设置有向污水渠排水的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含所述蓄能污水源引退水系统的污水源热泵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蓄能污水源引退水系统能够将高峰时期的多余的污水量储存起来,并保持 污水的热能不变,在污水最低峰时补充给污水源热泵系统使用,使本实用新型的污水源热泵 系统不受污水排量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