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含油污泥热解及其资源化方法

发布时间:2018-9-6 16:11:34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1.07.11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IPC分类号C02F11/1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油污泥热解及其资源化方法,属于环境保护及节能技术领域。在向含油污泥中加入煤矸石粉和Fe3O4后,依次对混合物进行混合、造粒、预热干燥(以热解气为热源)和热解,再以循环水对预干燥器排出的热解气进行冷却,热解气中的水汽和烃类分别以含油污水和液态烃形式冷凝下来,含油污水进污水处理场做达标处理,液态烃回收利用,泥渣经活化后制得富有磁性的碳质吸附剂。本发明可完全实现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并制备较大孔容和比表面积的碳质吸附剂。本发明特别适用于油罐底泥、油田采油污泥、槽车或油轮底泥等含油率较高的含油污泥的热解处理。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含油污泥热解及其资源化方法,包括:

  (1)往含油污泥中加入煤粉和Fe3O4粉,混合均匀并进行造粒,得到含油污泥颗粒;

  (2)以热解气对含油污泥颗粒进行预干燥,以除去部分水分;

  (3)预干燥后的含油污泥颗粒进行热解反应,得到热解气和泥渣;

  (4)所得热解气进行冷凝,得到含油污水和液态烃;

  (5)所得热解泥渣进入活化装置,经过活化后得到富有磁性的碳质吸附剂。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含油污泥、煤粉与Fe3O4的质量配比为1∶0.01~1.0∶0.01~0.15,所述的煤粉选自无烟煤粉、褐煤煤粉、烟煤煤粉、焦煤煤粉和煤矸石粉构成的一组物质。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煤粉选自煤矸石粉。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造粒的操作压力为1.0~10.0MPa,最终成型颗粒为直径0.5~5mm,长度2~10mm的柱状颗粒。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预干燥的热源为热解装置产生的高温热解气。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热解反应的温度为400~1000℃,热解时间为0.2h~6h。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热解过程中通入氮气、氩气、二氧化碳或氦气作保护气体。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泥渣的活化条件为:温度为400~800℃,时间为0.1h~5h。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的泥渣活化为物理活化,活化过程中往活化炉中通入水蒸气或CO2。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往含油污泥中加入化学活化剂,化学活化剂加入量为含油污泥量的0.01%~10%,所述化学活化剂选自氯化锌、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和氯化钾组成的一组物质。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的泥渣活化为化学活化,活化过程中往活化炉中通入或不通入水蒸气或CO2。

  1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6),热解气冷凝后得到的不凝气通入油气后处理装置进行处理。

  说明书

  一种含油污泥热解及其资源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油污泥热解及其资源化方法,属于环境保护和节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含油污泥的产生贯穿于采油、炼油、油品储运、污水处理等各个环节,仅我国的采油行业含油污泥年产量就超过百万吨。含油污泥中含有大量石油烃类,若不加回收利用,不仅浪费油气资源,而且因含水率较高,污泥体积庞大,需要占用大面积土地进行储存或填埋。煤矸石是在掘进、开采和洗煤过程中排出的固体废物,是碳质、泥质和砂质页岩的混合物,发热值较低,含碳20%~30%。中国历年已积存煤矸石约1000Mt,并且每年仍继续排放约100Mt,不仅堆积占地,而且还能自燃污染空气或引起火灾。目前,煤矸石主要被用于生产矸石水泥、混凝土的轻质骨料、耐火砖等建筑材料,但利用量仍然较少。国内外针对含油污泥的处理技术有焚烧、生物处理技术和热解等。由于含油污泥本身热值较低,焚烧时需要额外添加燃料,焚烧费用较高,而且产生SO2和NOx等二次污染物。生物处理技术需时较长、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而且有些物质微生物无法完全降解。油泥热解是利用油泥中有机质的不稳定性,在无氧条件下受热分解成油、水、不凝气和碳四种物质,该技术可有效实现油泥的资源化,被认为是焚烧技术的替代技术,但由于在热解前需要对污泥进行干化处理,且后续操作需要无氧环境,能量消耗和设备投资较大。如何降低现有热解技术的能耗,并降低设备投资和使含油污泥真正实现资源化,是热解技术能够得到全面推广应用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专利CN200610200510.9介绍的微波辐射污泥制生物柴油的方法,首先利用微波辐射装置产生的高温气体对含油污泥进行风干,除去污泥中大部分水分;再向污泥中加入吸波介质,经微波辐射加热后的油气经冷凝得到液体产物和不凝性可燃气体,固体产物与不凝性可燃气体混合燃烧预干燥含油污泥,或作为吸波介质加入预干燥污泥中进行吸波反应。经该技术处理后,虽可回收生物质柴油,但含油污泥本身在焚烧时都需要额外添加燃料,而经热解回收液态燃料后的焦渣热值会更低,因此焦渣燃烧的可行性较差。

  美国专利 USP4666585提出一条将含油污泥送入焦化装置进行处理的技术路线,取焦化馏分油与含油污泥搅拌、混合制成油浆,送到焦化进料口,让含油污泥经历高温得以处理,但该过程引入较多的水分,一来限制含油污泥的处理量,二来影响焦化装置的正常操作。

  专利CN200810036047.8介绍的一种微波热解制备生物质油的方法,生物质由料仓通过螺旋输送机进入微波热解反应器,并升温至450℃~550℃,产生的高温有机蒸气由引风机送入旋风分离器进行气固分离,去除碳粒和沙子;有机蒸气再送入冷凝器进行淬冷,生物质油滴入油罐。该技术为生物质材料指出了一条出路,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市场上引风机多为常温操作,输送高温气体的引风机价格昂贵,另一方面,热解碳渣未进行有效利用。

  专利CN02133117.0提出了一条处理含油污泥的路线,将含油污泥进行机械脱水后与萃取溶剂油混合并预热,混合均匀后再进行热萃取——脱水处理,然后进行固液分离,液相进入焦化装置,固相可作为燃料,热萃取——脱水的汽相经冷凝后进行油水分离,水相排入污水处理场,油相进一步处理并利用。该技术虽可回收含油污泥中的有用组分,但增加了焦化装置的操作负荷,同时萃取后固相作为燃料使用时,必须加入热值较高的辅助燃料方能燃烧完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合理的含油污泥处理技术,使含油污泥完全实现资源化和无害化,同时制备具有较大孔容和比表面积的富磁碳质吸附剂,从而解决了活性炭遇水粉化后,难于与废水分离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的含油污泥热解及其资源化方法,包括:

  (1)往含油污泥中加入煤粉和Fe3O4粉,混合均匀并进行造粒,得到含油污泥颗粒;

  (2)以热解气对含油污泥颗粒进行预干燥,以除去部分水分;

  (3)预干燥后的含油污泥颗粒进行热解反应,得到热解气和泥渣;

  (4)所得热解气进行冷凝,得到含油污水和液态烃;

  (5)所得热解泥渣进入活化装置,经过活化后得到富有磁性的碳质吸附剂。

  根据本发明的含油污泥热解方法,步骤(1)中所述的含油污泥为油罐底泥、油田采油污泥、槽车或油轮底泥等含油率较高的含油污泥。所述的煤粉选自无烟煤粉、褐煤煤粉、烟煤煤粉、焦煤煤粉和煤矸石粉构成的一组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煤矸石粉。其中含油污泥、煤矸石与Fe3O4的质量配比为1∶0.01~1.0∶0.01~0.15。

  根据本发明的含油污泥热解及其资源化方法,所述造粒的操作压力一般为1.0~10.0MPa,最终成型颗粒可以为直径0.5~5mm,长度2~10mm的柱状颗粒。

  步骤(2)所述的污泥预干燥可以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方法进行。本发明中预干燥热源优选热解装置产生的高温热解气,其中预干燥器出口热解气冷却温度控制80~120℃,此时含油污泥中绝大部分水分转化为水蒸气。

  步骤(3)中含油污泥颗粒热解装置的加热源可以取自微波、红外线、电加热或化石燃料燃烧热。热解温度为400~1000℃,优选400~800℃;热解时间为0.2h~6h。

  所述的热解可以为连续操作,热解装置中可以通入氮气、氩气、二氧化碳或氦气作保护气体。

  步骤(4)中所述热解气在进行冷凝前可以首先用于含油污泥颗粒的预干燥。热解气直接冷凝或先用于预干燥含油污泥颗粒后进行冷凝,其中的水汽和烃类分别以含油污水和液态烃形式冷凝下来,含油污水进污水处理场做达标处理,液态烃回收利用。

  根据本发明的含油污泥热解方法,高温热解气可以通入热解气/循环水冷却器中进行冷凝。热解气/循环水冷却器设有液态烃和含油污水排出管,其中液态烃进行再加工后回收利用,含油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场做达标处理后排放。所述的热解气/循环水冷却器可以为套管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或板式换热器,油气最终冷凝温度为20~50℃。

  步骤(5)中所述泥渣的活化条件为:温度为400~800℃,时间为0.1h~5h。泥渣活化可采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物理活化过程中,需要往活化炉中通入活化介质水蒸气或CO2,优选水蒸气。若采用化学活化,则在造粒前应往含油污泥中加入化学活化剂,化学活化剂的加入量为含油污泥量的0.01%~10%。所述化学活化剂选自氯化锌、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和氯化钾组成的一组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化学活化过程中,可以往活化炉中通入或不通入活化介质水蒸气或CO2。

  泥渣活化装置的气相出口与循环水/热解气冷却器气相入口端可以通过气体管线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含油污泥热解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6),热解气冷凝后得到的不凝气通入油气后处理装置进行处理。所述的油气后处理装置采用冷凝、吸收、吸附、催化燃烧、蓄热燃烧技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与现有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具有如下效果:

  (1)除可回收油气资源外,将热解泥渣活化制取污水和废气治理中常用的碳质吸附剂,完全实现含油污泥的资源化。

  (2)通过在含油污泥中加入Fe3O4,制得的碳质吸附剂为富磁碳质吸附剂,易于与处理对象分离,如以磁选方法分离。

  (3)通过加入煤矸石粉和挤压造粒,生产的碳质吸附剂机械强度更大,并可利用采煤废物煤矸石,为煤矸石废弃物提供了一条利用途径。

  (4)本发明方法中还可以通过向含油污泥中加入KOH、NaOH和氯化钾等物质,采用化学方法活化热解泥渣。

  (5)在热解气/循环水冷却器后连接风机,可采用常温风机,一次性投资较低。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