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组合式强化脱氮型氧化塘污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8-11-5 8:47:23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2.12.03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强化脱氮型氧化塘污水处理系统。本发明主要解决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存在运行成本高、操作要求高和二次污染等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组合式强化脱氮型氧化塘污水处理系统,由污水收集区、生物处理系统和回流系统组成,污水自进水管导入污水收集区,经过格栅过滤后由提升泵通过输水管道输送至组合式缺氧/好氧塘左侧缺氧区的底部,之后一部分污水经右侧好氧区出水堰顶端部位的回流系统的吸水口经回流系统送入污水收集区内,另一部分流入后续好氧塘,污水通过后续好氧塘后通过排水管排出。本发明具有处理效果好,投资省,操作简单,管理方便,使用寿命长,维护方便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组合式强化脱氮型氧化塘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由污水收集区、生物处理系 统和回流系统组成,所述污水收集区内设有格栅和提升泵,所述生物处理系统包括组合式缺 氧/好氧塘与后续好氧塘两部分,其中组合式缺氧/好氧塘从左到右依次由缺氧区-好氧区-缺 氧区-好氧区四个区依次连接组成,在右侧好氧区与后续好氧塘之间采用隔断堤过渡,在隔断 堤上,留有回流液汇流槽,所述回流系统的吸水口位于右侧好氧区出水堰的顶端部位,回流 系统的另一端与污水收集区相连接;污水自进水管导入污水收集区,经过格栅过滤后由提升 泵通过输水管道输送至组合式缺氧/好氧塘左侧缺氧区的底部,污水在组合式缺氧/好氧塘中 依次通过缺氧区、好氧区、缺氧区、好氧区,之后一部分污水 经右侧好氧区出水堰顶端部位 的回流系统的吸水口经回流系统送入污水收集区内循环处理,另一部分污水从右侧好氧区的 回流液汇流槽流入后续好氧塘,污水通过后续好氧塘后通过排水管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强化脱氮型氧化塘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 缺氧区的池底高度大于好氧区的池底高度,且缺氧区水深3.0~4.0m,底部保留有污泥层, 好氧区水深0.5~1.5m,并安装有能为硝化和反硝化微生物提供附着载体的立体弹性填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强化脱氮型氧化塘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 后续好氧塘水深0.5~1.5m,底部置有土壤层,并在土壤层中栽植水生植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强化脱氮型氧化塘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 组合式缺氧/好氧塘和后续好氧塘的池底、边坡以及围堤均采用粘土或HDPE土工膜材料制成 防渗层。

  说明书

  一种组合式强化脱氮型氧化塘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强化脱氮型氧化塘污水处 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污水的排放量也随之骤增。近年来随着 污水处理事业发展迅速,污水排放标准日益严格,对污水处理脱氮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因此, 创新和提高城镇污水处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脱氮是城镇污水处理厂达标改造的技术难点,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研究,而 现在的绝大多数技术具有运行成本高,操作要求高,存在二次污染等缺点,不利于大范围的 推广。对于县、镇、村的污水处理而言,由于其水量小,地方经济承受力小,以往的污水处 理工艺难以满足小城镇污水处理的现实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开发适合小城镇或农村污水处 理特点的污水处理技术显得尤为迫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针对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存在运行成本高、操作要求高和二次污染等问题, 提供一种集去除SS、BOD、COD、N于一身的组合式强化脱氮型氧化塘污水处理系统。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组合式强化脱氮型氧化塘污水处理系统,由污水收集区、生物处理系统和回流系统 组成,所述污水收集区内设有格栅和提升泵,所述生物处理系统包括组合式缺氧/好氧塘与后 续好氧塘两部分,其中组合式缺氧/好氧塘从左到右依次由缺氧区-好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四 个区依次连接组成,在右侧好氧区与后续好氧塘之间采用隔断堤过渡,在隔断堤上,留有回 流液汇流槽,所述回流系统的吸水口位于右侧好氧区出水堰的顶端部位,回流系统的另一端 与污水收集区相连接;污水自进水管导入污水收集区,经过格栅过滤后由提升泵通过输水管 道输送至组合式缺氧/好氧塘左侧缺氧区的底部,污水在组合式缺氧/好氧塘中依次通过缺氧 区、好氧区、缺氧区、好氧区,之后一部分污水经右侧好氧区出水堰顶端部位的回流系统的 吸水口经回流系统送入污水收集区内循环处理,另一部分污水从右侧好氧区的回流液汇流槽 流入后续好氧塘,污水通过后续好氧塘后通过排水管排出。

  其中:所述缺氧区的池底高度大于好氧区的池底高度,且缺氧区水深3.0~4.0m,底部 保留有污泥层,好氧区水深0.5~1.5m,并安装有能为硝化和反硝化微生物提供附着载体的 立体弹性填料。

  所述后续好氧塘水深0.5~1.5m,底部置有土壤层,并在土壤层中栽植水生植物。

  所述组合式缺氧/好氧塘和后续好氧塘的池底、边坡以及围堤均采用粘土或HDPE土工膜 材料制成防渗层。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缺氧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①接受由好氧区回流来的硝化液, 在缺氧区实现反硝化反应,提高氮的去除率;②当进水中存在较高浓度的难降解物质时,起 到改善难降解成分的可降解性的作用;③缺氧区存在的缺氧菌以及厌氧菌可以使部分有机污 染物得到降解。

  好氧区主要起到以下两方面的作用:①由好氧微生物去除BOD;②担负脱氮过程中的硝化 作用。在好氧区设置有立体弹性填料,能起到为硝化反应的微生物提供附着物的作用,从而 有效提高塘内的生物量。填料的设置也同时为反硝化微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条件,可以兼顾同 步反硝化的实现。局部交替的缺氧区与好氧区为硝化反应与反硝化作用提供了良好环境。另 外,由于污水循环回流,多次经过缺氧区与好氧区,有效提高了氮的去除率。

  后续好氧塘内栽植水生植物,能起到过滤作用,并为微生物提供附着载体,以去除剩余的 COD、氮、磷和致病细菌。回流系统可将从好氧区产生的硝化液回流至污水收集区,污水通过 回流系统再次经过生物处理系统,提高了出水水质。污水通过污水收集池、生物处理系统以 及回流系统后,由出水管排出,达到处理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组合式缺氧/好氧塘在同一个塘内实现缺氧/好氧的交替环境,在去除COD的同时,实现 硝化、反硝化反应的交替进行,利于脱氮。

  2、缺氧区与好氧区高低交错型池底。本系统不需通过曝气与否来实现缺氧/好氧的交替环 境,而是通过池体深度的变化实现缺氧/好氧的交替环境,在同一个塘内,利用池底高度的不 同,依次形成缺氧区、好氧区、缺氧区、好氧区。

  3、缺氧区设计较深的深度以保证缺氧环境,好氧区设计较浅的深度,因为空气中的氧溶 解于流动水层中,可保证有氧条件。

  4、组合式缺氧/好氧塘与后续好氧塘之间采用隔断堤过渡,在隔断堤上,留有回流液汇流 槽,利于回流液向回流管的导出。

  5、回流系统使污水多次在缺氧区与好氧区的交替环境中进行处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氮的 去除率。

  6、在好氧塘中放置立体弹性材料,可为微生物提供附着载体,并可兼顾同步反硝化的实 现。

  7、在后续好氧塘中种植水生植物起到过滤以及吸附微生物的作用,不仅可以去除剩余的 COD、N、P,致病菌等,而且可以起到美观绿化的作用。后续好氧塘中种植水生植物可向塘中 提供更多的氧,可以提高微生物的活性的作用,进而提高处理效率。

  8、回流式氧化塘农村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可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常温条件下,最终出水 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的B标准。低温条件下,出 水水质可达到GB18918-2002二级标准。

  9、具有技术性能稳定,处理效果好,投资省,操作简单,管理方便,使用寿命长,维护 方便等优点。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