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0.04.30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1/58; C02F3/20; C02F3/3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生物脱氮除磷一体化设备,包括中间的混合反应池、设置在混合反应池两边的三相分离池以及设置在三相分离池外边的过滤池。本实用新型运行稳定可靠,具有极强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同时可以通过工艺操作模式的调整,营造出好氧/缺氧/厌氧环境,有效地脱除氮磷等营养物质,是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系统。本实用新型作为现有污水处理厂技术改造的方案时,具有适应性强、构造简单、几乎不占用新的土地、能够充分利用现有构筑物并对其改动很小的优点,符合技术改造的原则,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生物脱氮除磷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的混合反应池、设置在混合反应池两边的三相分离池以及设置在三相分离池外边的过滤池;其中:
所述混合反应池包括上层的悬浮生物膜区和下层的脱落生物膜区,所述脱落生物膜区与三相分离池之间设置为穿孔墙,所述脱落生物膜区的穿孔墙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搅拌器,所述脱落生物膜区底部设置有多个曝气器,所述脱落生物膜区底部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泥管、上方设置有污水管,污水管与污水泵的出口连通,污水泵的入口通过污水进水管与外界的污水区连通;
所述三相分离池包括上部沉淀区和下部三相分离区,所述沉淀区中部设置有向下倾斜的反射板,反射板的底边倾斜插在三相分离区的上方,所述沉淀区的上部设置有与反冲洗泵进口连通反冲洗水进水管,反冲洗泵出口通过反冲洗水出水管与过滤池的出水区的中部连通;
所述过滤池包括上部的进水区、中部的过滤区和下部的出水区,所述出水区的底部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水管,所述出水区的中部设置有与反冲洗泵出口连通的反冲洗水出水管,所述过滤池与三相分离池之间的隔墙低于混合反应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生物脱氮除磷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器为微孔曝气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生物脱氮除磷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的进水区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泄水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生物脱氮除磷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区为一体化过滤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生物脱氮除磷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分离区的底部为向穿孔墙倾斜的斜壁。
说明书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一体化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采用生化混合反应和三相分离结合的污水生物脱氮除磷一体化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氮、磷污染的日趋严重,环境矛盾的尖锐化,以及人们对环境意识的加强和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对氮、磷的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
我国颁布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对氮和磷的出水浓度做了明确规定:磷酸盐一级A标准为总氮≤15mg/L,总磷(以P计)≤1.0mg/L(2005-12-31前建设的)和总磷≤0.5mg/L(2006-01-01起建设的),一级B标准为总氮≤20mg/L,总磷≤1.5mg/L(2006-12-31前建设的)和总磷≤1.0mg/L(2006-01-01起建设的),并于2003年7月1日开始实施。位于GB 3095一类区的所有(包括现有和新建、改建、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执行一级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流域及湖泊、水库等封闭、半封闭水域时,执行一级标准的A标准,排入GB 3838地表水II I类功能水域(划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GB 3097海水二类功能水域时,执行一级标准的B标准。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对N、P指标要求更严。一级标准要求氨氮≤10mg/L,元素磷≤0.1mg/L;二级标准也要求元素磷≤0.1mg/L,氨氮≤20mg/L;三级标准要求元素磷≤0.3mg/L。但是,目前国内已建的许多城镇污水处理厂是很难满足这个要求的。对于未建或在建的污水处理厂若仅采用常规的二级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很难满足此排放要求,加上气候条件和管理方面的制约,严格达标排放更加困难。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生化混合反应和三相分离结合的污水生物脱氮除磷一体化设备。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的,一种污水生物脱氮除磷一体化设备,包括中间的混合反应池、设置在混合反应池两边的三相分离池以及设置在三相分离池外边的过滤池;其中:
所述混合反应池包括上层的悬浮生物膜区和下层的脱落生物膜区,所述脱落生物膜区与三相分离池之间设置为穿孔墙,该脱落生物膜区的穿孔墙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搅拌器,所述脱落生物膜区底部设置有多个曝气器,脱落生物膜区底部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泥管、上方设置有污水管,污水管与污水泵的出口连通,污水泵的入口通过污水进水管与外界的污水区连通;
所述三相分离池包括上部沉淀区和下部三相分离区,所述沉淀区中部设置有向下倾斜的反射板,反射板的底边倾斜插在三相分离区的上方,所述沉淀区的上部设置有与反冲洗泵进口连通反冲洗水进水管,反冲洗泵出口通过反冲洗水出水管与过滤池的出水区的中部连通;
所述过滤池包括上部的进水区、中部的过滤区和下部的出水区,所述出水区的底部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水管,所述出水区的中部设置有与反冲洗泵出口连通的反冲洗水出水管,所述过滤池与三相分离池之间的隔墙低于混合反应池。
其中曝气器优选微孔曝气器;过滤区优选一体化过滤器。
为了避免在大量处理污水时过滤区流速跟不上整体流量的问题,在过滤池的进水区还可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泄水管。
为了使沉淀至三相分离区底部的污泥滑回脱落生物膜区排出,优选将三相分离区的底部设置为向穿孔墙倾斜的斜壁。
本实用新型应用SBR(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与一体化氧化沟的构型理念,引入UASB(升流式厌氧三相分离区203)三相分离技术,在三相分离池内设置三相分离板来有机耦合混合反应池与三相分离池,构成连续进出水、间歇反应的零回流生化/沉淀系统。同时在混合反应池引入悬浮载体生物膜和均粒过滤技术,强化处理效果。将过滤器置于过滤池,以过滤池上部清水作为反冲洗水,将过滤器、反冲洗系统与生化混合反应/三相分离之间的合理工艺耦合,形成优化节能的生化混合反应/三相分离一体化构型。本实用新型运行稳定可靠,具有极强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同时可以通过工艺操作模式的调整,营造出好氧/缺氧/厌氧环境,有效地脱除氮磷等营养物质,是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作为现有污水处理厂技术改造的方案时,具有适应性强、构造简单、几乎不占用新的土地、能够充分利用现有构筑物并对其改动很小的优点,符合技术改造的原则,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