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0.03.04
公开(公告)日2010.12.22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1/28; C02F3/34; C02F3/32; C02F1/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田低浓度面源污水生态净化设施,其特征在于:利用现有的农田沟渠,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经济型水生植物带、格栅、沉淀池、复合介质滤水坝。所述的经济型水生植物带种植的水生植物为慈姑或茭白。所述的复合介质滤水坝中的复合介质为核桃壳、褐煤、钢渣、陶粒等高效氮磷吸附复合介质。所述的复合介质滤水坝的高度为所述的农田沟渠深度的60%~8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具有对农田低浓度面源污水的生态净化功能,可有效削减其氮、磷含量;充分利用现有的农田沟渠空间,节约了土地资源;设施结构简单,便于建设和后期维护,建设成本低;种植经济型水生植物,可有效降低运行维护成本。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适用于农田低浓度面源污水生态净化的设施,其特征在于:沿水流方向,在农田沟渠(1)内依次设有经济型水生植物带(2)、格栅(3)、沉淀池(4)、复合介质滤水坝(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田低浓度面源污水生态净化设施,其特征在于:复合介质滤水坝(5)的高度为农田沟渠(1)深度的60%~80%。
说明书
农田低浓度面源污水生态净化设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田面源污染防治工程领域,涉及一种农田低浓度面源污水生态净化设施。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化肥施用量的不断增加,农田降雨径流或排水中总氮、总磷含量分别为2~15mg/L、0.1~0.5mg/L,为V~IV类地表水,属于低浓度面源污水,是农田水网区河流、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诱因。然而,现有的农田沟渠只具有排水功能,净水功能弱化。其中,现有的土沟渠水土流失严重,不能有限截留水中的悬浮物与泥沙;现有的“三面光”沟渠水生生物量少、尤其是水生植物量少,基本不具有生态净水功能。如何利用现有的农田沟渠进行生态化工程改造,构建净水能力强的农田低浓度面源污水生态净化设施,防治农田面源污染,亟需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田低浓度面源污水生态净化设施,有效削减农田降雨径流或排水时产生的低浓度面源污水中的氮、磷含量,实现其生态净化,有效防治农田水网区河流、湖泊的富营养化。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沿水流方向,在现有的农田沟渠内依次设有经济型水生植物带、格栅、沉淀池、复合介质滤水坝。
所述的经济型水生植物带种植的水生植物为慈姑或茭白。
所述的复合介质滤水坝中的复合介质为核桃壳、褐煤、钢渣、陶粒等高效氮磷吸附复合介质。
所述的复合介质滤水坝的高度为所述的农田沟渠深度的60%~80%。
其原理为:通过在经济型水生植物带种植慈姑或茭白,增加设施内的生物量,尤其是水生植物量,增强对氮磷的吸收、吸附能力,降低水中的氮磷含量;通过格栅、沉淀池的拦截与沉淀,去除悬浮物,降低水中颗粒态氮磷含量;通过复合介质滤水坝中复合介质以及其上附着的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联合作用,进一步降低水中的氮磷含量,从而实现农田低浓度面源污水生态净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所述设施具有对降雨径流或排水时产生的农田低浓度面源污水的生态净化功能,可有效防治农田水网区河流、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并且不影响农田沟渠正常的排水功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农田沟渠空间,不与粮争地,节约了土地资源;设施结构简单,便于建设和后期维护,建设成本低;种植经济型水生植物,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可有效降低运行维护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