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溢流污水一级强化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8-11-24 17:37:37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1.04.08

  公开(公告)日2011.08.03

  IPC分类号C02F1/5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溢流污水一级强化处理装置,由纵向设置的隔板(1)将反应器分割成网格絮凝区(2)、折板絮凝区(3)和斜管沉淀区(4),所述网格絮凝区(2)与折板絮凝区(3)之间设置有纵向延伸的水流通道(21),所述网格絮凝区(2)内横向布置有网格(8),所述折板絮凝区(3)的内壁上左右交错设置有导流斜板(9),所述进水口(6)与网格絮凝区(2)之间依次设置有细格栅(10)、加药箱(11)和进水压力泵(1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经济、高效的溢流污水处理装置,具有处理负荷高,出水水质稳定的特点,能有效控制雨天溢流污水排放对水体的污染,特别适合于南方多雨城市进行溢流污染控制。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溢流污水一级强化处理装置,由纵向设置的隔板(1)将反应器分割成网格絮凝区(2)、折板絮凝区(3)和斜管沉淀区(4),所述斜管沉淀区(4)内布置有相互平行的斜管(5),所述网格絮凝区(2)与进水口(6)连通,所述斜管沉淀区(4)与出水口(7)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絮凝区(2)与折板絮凝区(3)之间设置有纵向延伸的水流通道(21),该水流通道(21)将所述网格絮凝区(2)的下部与折板絮凝区(3)的上部连通,所述网格絮凝区(2)内横向布置有网格(8),所述折板絮凝区(3)的内壁上左右交错设置有导流斜板(9),所述进水口(6)与网格絮凝区(2)之间依次设置有细格栅(10)、加药箱(11)和进水压力泵(12),所述折板絮凝区(3)的下部通过穿孔板(13)与所述斜管沉淀区(4)的下部相通。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溢流污水一级强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布置在所述网格絮凝区(2)内的网格(8)为3~5张,所述网格(8)上下间隔设置且下方的网格(8)孔隙大于上方的网格(8)孔隙。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溢流污水一级强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沉淀区(4)的底部为多斗排泥区(14),所述多斗排泥区(14)的斗底设置有穿孔排泥管(15)。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溢流污水一级强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5)上端朝折板絮凝区(3)倾斜60°,该斜管(5)下端的左侧设置有挡板(16),所述导流斜板(9)与所述隔板(1)的夹角为45°。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溢流污水一级强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絮凝区(2)和折板絮凝区(3)构成絮凝区,该絮凝区的顶板(17)、底板(18)以及网格(8)、导流斜板(9)均为可拆卸板。

  说明书

  溢流污水一级强化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溢流污水的处理装置,属于城市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许多城市特别是老城区,大部分都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即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套排水管网内排出,并在末端建立污水处理厂。遇到雨量增多的雨季,尤其是南方多雨城市,经常会出现污水溢流漫溢,造成道路积水,影响交通。溢流污水水量大,水质差,不经处理直接排放水体,对城市水体污染严重并危及人体健康。也有部分城市建设调蓄池控制溢流污水,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污水对城市河道的污染,但大容量的调蓄池工程造价高,使用频率低,占地广,管理复杂,且多数情况下调蓄池不能储存全部的溢流污水。若能在建造调蓄池的基础上设置处理装置,对超过调蓄池容积的溢流污水进行快速、经济、高效的处理并就地排放,才是有效控制城市雨天溢流污水污染的最好办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经济、高效的溢流污水处理装置,具有处理负荷高,运行管理费用低,出水水质稳定的特点。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溢流污水一级强化处理装置,由纵向设置的隔板(1)将反应器分割成网格絮凝区(2)、折板絮凝区(3)和斜管沉淀区(4),所述斜管沉淀区(4)内布置有相互平行的斜管(5),所述网格絮凝区(2)与进水口(6)连通,所述斜管沉淀区(4)与出水口(7)连通,关键在于:所述网格絮凝区(2)与折板絮凝区(3)之间设置有纵向延伸的水流通道(21),该水流通道(21)将所述网格絮凝区(2)的下部与折板絮凝区(3)的上部连通,所述网格絮凝区(2)内横向布置有网格(8),所述折板絮凝区(3)的内壁上左右交错设置有导流斜板(9),所述进水口(6)与网格絮凝区(2)之间依次设置有细格栅(10)、加药箱(11)和进水压力泵(12),所述折板絮凝区(3)的下部通过穿孔板(13)与所述斜管沉淀区(4)的下部相通。

  本发明采用泵前加药方式,在进水压力泵前设置加药箱,药剂借助泵叶高速旋转充分搅拌,达到与污水瞬间混合的效果;格栅可阻止大的悬浮物及杂质进入反应器;网格絮凝区内设置有网格,增加污染物颗粒之间的碰撞机率,强化混凝效果;水流经纵向延伸的水流通道进入折板絮凝区,折板絮凝区设置有导流斜板,使污水的流程变长,并结合助凝剂,促使絮体形成大而重的矾花,提高絮凝效果;水流经穿孔板进入斜管沉淀区,达到布水均匀的效果,沉淀区内设置有斜管,絮体颗粒随水流自下而上流经斜管,斜管起到整流和泥水分离的作用,从而去除水中的杂质颗粒。

  作为优选,布置在所述网格絮凝区(2)内的网格(8)为3~5张,所述网格(8)上下间隔设置且下方的网格(8)孔隙大于上方的网格(8)孔隙。

  所述斜管沉淀区(4)的底部为多斗排泥区(14),所述多斗排泥区(14)的斗底设置有穿孔排泥管(15),多斗排泥区减少排泥区的占地面积。

  所述斜管(5)上端朝折板絮凝区(3)倾斜60°,该斜管(5)下端的左侧设置有挡板(16),所述导流斜板(9)与所述隔板(1)的夹角为45°。

  所述网格絮凝区(2)和折板絮凝区(3)构成絮凝区,该絮凝区的顶板(17)、底板(18)以及网格(8)、导流斜板(9)均为可拆卸板,便于拆除后清洗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整个反应器采用一体化设计,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度地削减溢流污水的SS、TP和COD等各项污染物,高效快速,处理负荷高,且出水水质稳定,有效控制雨天溢流污水排放对水体的污染,特别适合于南方多雨城市。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