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循环混凝水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8-12-11 13:08:02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07.11.16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IPC分类号C02F9/02; C02F1/5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循环混凝水处理工艺方法,它包括加药和混合两个基本工序。被处理水经过1次以上加药-混合循环后再进入絮凝和沉淀(称为“循环微絮凝”)或经过1次以上的加药-混合-初絮凝后再进入终絮凝和沉淀(称为“循环初微絮凝”)。这种方法有助于降低水力搅拌的动力需求,提高絮凝药剂与被处理水的混合效果,它为混凝法在除铁、除锰、除氟中的应用开辟了更加有效的途径,也为传统的混凝水处理工艺设备化、小型化提供了可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混凝水处理工艺方法,包括加药、混合两个基本工序过程。其特点是: 所处理的水经过1次以上加药—混合循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工艺,其特点是:在水循环过程中,在加药的同时, 向水中加入空气。

  3.如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处理工艺,其特点是:采用循环初絮凝,即所处理 的水经过1次以上的加药-混合-初絮凝循环。

  说明书

  循环混凝水处理工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是一项水处理工艺方法,属水处理领域。它包括加药混合两个 基本工序。其特点是:所处理的水经过一次以上的加药-混合循环过程,从而对 水进行循环絮凝处理。根据单个循环所完成的工序不同,又可分为循环微混凝 和循环初混凝。

  背景技术

  混凝,又称絮凝,是水处理中的一种重要工艺,一般包括加药—混合—絮 凝三个工序工程。其中,混合是在加药后立即进行,用高强度的搅拌使所加入 的药剂与被处理充分混合,一般要求混合的速度梯度G约在500-1000/秒,混 合时间在10-30秒之内,以便絮凝剂迅速分散和水解,并且使被处理水中的胶体 脱稳后迅速凝聚形成絮体(这个过程也称微絮凝)。经过混合后的水再经过一个 较低的速度内(速度梯度G约在20-100/秒)进行T5-20分钟的絮凝搅拌,以便 絮体经过絮凝形成絮化并尽快长大以致沉淀,从而祛除水中的胶体和杂质。

  在小型水处理设备中使用混凝技术需要解决两个主要技术问题:一个是加 药装置的微型化,二是搅拌动力的小型化。我公司专利“可添加挥发性药齐的 加药装置”(专利号:ZL200620012195.2)和专利申请“可同时加入多种挥发性 药液或气体的加药装置”(专利申请号:200720154812.7)成功地解决了混凝所 需要的加药装置微型化问题。

  现在的大型水处理工程中,为了保证水处理的质量,需要对混凝沉淀后的 水进行及时检验,如果发现混凝效果不理想,可以将水重新抽回到絮凝池再次 进行混凝。这种方法提出一种重复混凝-沉淀的思路,但这种方案要求检验以前 先进行沉淀,并且设计的基础是一次混凝。即其工艺方法是:

  搅拌强度G: 500-1000 20-100 0

  持续时间T: 10-30秒 10-30分 >20分

  一般,絮凝和沉淀所需要大大长于其它工序所需要的时间,因此这种工艺方法 可以在大型水处理工程上使用,但却很难使用到小型水处理设备上。

  为了提高絮凝的效果,现行的水处理中也使用一种多级串联絮凝的水处理 技术。即加药并混合搅拌后,让被处理的水先后进入多级絮凝池,每级池的搅 拌强度甚至可以逐渐降低,但多级絮凝所用的时间之和达到甚至超过一次絮凝 所需要的时间。这种工艺实质是一种循环絮凝工序,但这里的絮凝只是混凝过 程中的一个絮凝工序。研究表明,这种絮凝的效果比一次絮凝的效果提高1.67 倍,但无助于处理工艺的设备化和设备的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循环混凝工艺。它包括加药-混合两个基本工序。其 特点是:所处理的水经过一次以上的加药-混合循环过程,从而对水进行循环絮 凝处理。它包括两种形式,即循环微絮凝工艺和循环初絮凝工艺,两种工艺的 工艺方法如下:

  循环微混凝:

  循环初混凝:

  显然,循环微絮凝是在絮体刚形成情况下就进入下一次循环,循环初絮凝 是在絮花没有完全长大以前进入下一次循环。两种循环混凝方法都要求在没有 实现完整的絮凝以前进行循环,从而避免了已经长大的絮花在循环中被打散(研 究证明,已经形成的絮花被打散后,很难再长大),因此这两种循环水处理工艺 在技术是可行的。我们在实验中已经多次重复验证了上述两种循环混凝工艺。 并且已经将循环初絮凝工艺成功运用到自控型柯灵牌除铁锰装置,现在最早的 这批装置已经运行了半年左右的时间。显然,循环混凝工艺后有几下优点:

  1.降低了水力搅拌所需要的总动能:由于每个循环的初期絮凝所需要的搅拌时 间缩短,甚至可以降低一些搅拌强度,因此可以降低了一个循环中的搅拌需 要的总动能GT。由于水力搅拌的总动能取决于被处理水本身的动能,因此, 循环混凝有利于降低强制循环泵的功率。

  2.延长絮花在混合阶段存在的时间,有利于祛除水中的阴离子(如除氟)和化 学反应需要较长时间的物质的祛除(如除铁、除锰)。此法已经在除铁除锰 和除氟装置上成功使用。

  3.降低了每次循环中的加药量:有的混凝处理需要添加大量的絮凝药剂,对加 药装置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多次循环加药可以降低每次循环的加药量,从而 提高了加药装置的适应性。

  4.采用可同时加入多种挥发性药液或气体的加药装置(专利申请号: 200720154812.7),还可以在加药的同时,加入空气,循环次数越多,加入的 空气越多,这对地下水除铁除锰、对含有大量微生物的地表水的处理都是非 常有宜的。这一技术已经有关产品中成功使用。

  当然,循环混凝需要解决循环的动力问题,并对控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显然,本发明专利是一种对传统混凝法的发展,它使絮凝法在除铁、除锰、 除氟中的应用开辟了更加有效的途径,也为传统的混凝水处理工艺设备化、小 型化提供了可能。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