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06.08.31
公开(公告)日2007.03.28
IPC分类号C02F11/02
摘要
本发明为石油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生物降解提供了一种简便、经济、实用的容器及其制造方法。该发明充分考虑到了石油企业点多面广、地域分散的特点,可以使含油污泥生物降解就地进行。该发明物的主体部分是一进行了防渗处理的砖混结构的槽,在槽底铺设了渗滤管和过滤层。在进行含油污泥生物降解生产时,该发明物可以保证渗滤液能够继续参与生物降解,不会产生二次污染问题。该发明物一经建成,可以多年重复使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砖混结构制成的槽。其特征在于该发明物在砖混结构的槽 底及四周作了防渗处理,并建有渗滤层、渗滤管、循环水槽和 水泵构成的循环废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将生产过程中产生 的渗滤液排入循环水槽,并经水泵抽取再进入池内继续降解
2、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含油污泥生物降解的槽,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槽为砖混结构,并进行了防渗漏处理。
3、一种制造如权利要求1中用于含油污泥生物降解槽的方法,制 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发明物以砖混结构制成,并在池底并建有 渗滤层、渗滤管和循环水槽构成的循环废水处理系统。
4、权利要求3所述渗滤层,其特征在于由沙子和石子按1∶1重 量混合而成。
5、权利要求3所述的渗滤管,其特征在于渗滤管为PVC材质,上 有能过滤污水的小孔。
6、权利要求3所述循环水槽,其特征在于为砖混结构,有踏步深 入槽底。
说明书
含油污泥生物降解槽及其制造方法
1、所属技术领域:生物技术
2、发明背景:
含油污泥处理是石油生产工艺中的一大技术难题。含油污泥来源 于石油开采、集输、加工的各个环节,是指被原油及其它有机物污染 了的、其固体颗粒多在0.1-76μm范围的泥、砂、水的混合物。如油 田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浮渣、油泥,原油沉降罐及储存罐等容器底部沉 积的淤泥等。含油污泥具有含水率高、含油量大以及含有其它有害物 质的特点,不能进行直接排放和利用。
大量未处理或处理不彻底的含油污泥已成为油田的沉重负担。 尤其是油田开发进入中高含水期,采液量大增,含油污泥随之增加。 稠油开采中,由于其粘度高,相对密度大,凝固点低,含污泥量更大。
含油污泥目前基本采用露天堆放或外运掩埋,一般不采取防渗防 扬散措施。露天堆放,污泥中含油的轻质组分会散发到大气中,造成 大气污染。同时,污泥的渗滤液会使堆放场周围的土壤环境遭受严重 的污染,污泥中的有害成分会随渗滤液进入土壤环境。
在雨水淋溶和地面径流的作用下还会使有毒有害的物质进入地面 地下水环境,扩大污染的范围,使当地的地下水、灌溉用水、养殖用 水甚至饮用水源水受到污染。
含油污泥的处理是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极为重视的热点问题。 其处理方法主要有3种: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其中生物 修复技术被认为最有生命力。在美国和欧洲的石油污染泥砂的生物修 复技术早已走出实验室,在污染土壤修复计划中得到应用。
在我国油田企业中,对含油污泥的生物处理刚刚起步,还缺乏规 范的工艺技术和设备。
3、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最主要的目的是为石油生产企业提供一种小型、简便、经 济实用的生物处理设施。本发明充分考虑了石油生产企业布局分散、 点多面广的特点,提供了一种小型固定的含油污泥生物降解槽的制作 方法。
本发明的次要目的,在于使用本发明物后,可以使石油生产企业根 据生产环节中含油污泥的产量大小,调整含油污泥生物降解槽的规模。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在进行含油污泥生物降解生产时,本发明 物的渗滤排水系统可以保证渗滤液能够继续参与生物降解,不会产生 二次污染问题。
本发明物一经建成,可以重复多次使用。由于采取了严格的防渗防 扬散措施,不会对环境构成污染。
4、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砖混结构的槽,其大小根据需要变化。在槽的 底部作了防渗处理。底层填充沙石混合物作为渗滤液的过滤层。在过 滤层底有排水管导引渗滤液进入水槽。水槽设有水泵用于抽取渗滤液 进入池中进行生物再降解处理。
5、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一联合集输站,年产含油污泥50立方米,需进行生物 降解处理。按有效处理厚度40cm计算,需建150平方米处理槽。设 降解槽长15米,宽10米。四周为砖砌240mm厚挡土墙,槽底为强度 C15的砼结构。槽净深1米。槽底与槽壁均作防渗处理。槽底每隔一 米铺设直径50mm的渗滤管与水槽相连。槽底再加入1∶1的沙石填充 至50em厚,作为滤水层。在滤水层上可直接堆放含油污泥进行生物 降解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