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基于生物接触氧化的污水处理设备

发布时间:2018-12-26 14:14:43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8.02.06

  公开(公告)日2018.10.30

  IPC分类号C02F3/30; C02F9/14

  摘要

  一种基于生物接触氧化的污水处理设备,属于环境治理设备领域,包括接触氧化组件、沉淀澄清组件和曝气组件,所述接触氧化组件与沉淀澄清组件连通的设置,曝气组件可驱动的埋设在接触氧化组件内部,所述接触氧化组件包括共轴线设置的内反应器和外反应器,所述外反应器环套在内反应器的外侧;以此,通过环套共轴线布置的外反应器和内反应器,污水须经过内反应器,才能到达外反应器,采用该种推流式的处理方式,实现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功能的微生物在空间上的选择分配,可充分发挥同类微生物种群间的协同作用,克服不同微生物种群间的拮抗作用,显著提高处理效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生物接触氧化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接触氧化组件(10)、沉淀澄清组件(20)和曝气组件(30),所述接触氧化组件(10)与沉淀澄清组件(20)成连通的设置,曝气组件(30)可驱动的埋设在接触氧化组件(10)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氧化组件(10)包括共轴线设置的内反应器(11)和外反应器(12),所述外反应器(12)环套在内反应器(11)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接触氧化组件(10)还包括设置在外反应器(12)顶端的中心检修口(14),以及用来保持中心检修口(14)打开或关闭的基座(13),其中,基座(13)、中心检修口(14)与外反应器(12)成共轴线的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接触氧化组件(10)还包括一端可拆卸的的固定在内反应器(11)和外反应器(12)内部容器底部的支架上,相对设置的另外一端随水流可来回摆动的生物填料模块(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生物填料模块(15)为漂浮型仿水草填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内反应器(11)包括共轴心设置的内反应器外罐体(111)和内反应器内罐体(112),所述内反应器内罐体(112)顶端平齐的套设在内反应器外罐体(111)的内部,且内部保持连通的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内反应器外罐体(111)与内反应器内罐体(112)之间留有间隔的布置,以形成环形导流缝隙(11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内反应器(11)还包括开设在内反应器内罐体(112)上,用来与外反应器(12)连通的内反应器出水口(115)。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内反应器(11)还包括设置在内反应器内罐体(112)外周侧,且与之共轴线布置的导流板(11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外反应器(12)包括外反应器罐体(121),以及与外反应器罐体(121)连通的外反应器出水管(122),所述外反应器出水管(122)布置在外反应器罐体(121)的外周侧,且位于外反应器罐体(121)的顶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沉淀澄清组件(20)包括沉淀澄清池罐体(21)、沉淀澄清罐进水管(22)、沉淀澄清池出水管(23),其中,沉淀澄清罐进水管(22)的入水端外接经接触氧化组件(10)净化处理后的污水,其出水端与沉淀澄清池(21)连通;沉淀澄清池出水管(23)的进水端布置在沉淀澄清池(21)的排水远端,且与之连通的设置。

  说明书

  一种基于生物接触氧化的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具体地,是涉及一种基于生物接触氧化反应的污水处理设备,属于环境治理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与农村的差异化越来越明显,对于人口比较集中的城市,采取集中式的污水处理方式,能很好的解决城市生活污水问题。但很大部分地区农村地广人稀,很多地方因管网投资巨大,或地形地势问题而无法铺设污水管网,致使大量生活污水未得到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易造成严重水体污染。因此,分散式的污水处理设备对农村地区污水的处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中小型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是众多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设备。

  目前,中小型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大多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是一种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创的污水处理技术,具体地,在生物反应池内充填填料,将已经充氧的污水浸没全部填料,通过一定的流速流经填料,通过在填料上布满生物膜,使得污水能够与生物膜广泛接触,继而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的作用下,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净化。但是现有的生物接触氧化池为单一池型,流态上属于完全混合式,换言之,微生物均在同一个反应池内。但鉴于不同微生物的代谢类型,以及对代谢消耗的营养的不同,容易在同一个反应池内形成微生物间的生存竞争,降低微生物对污水的净化作用,而且生物反应池内悬挂的填料是固定在高低设置的填料支架上面的,填料下方是曝气头或者曝气管,曝气头或者曝气管损坏后由于有固定式填料的阻挡而使得人员无法进入池底检修或者更换,污水设备的处理效率逐步降低直至设备报废,另外,为了保证生物反应池内的污泥浓度不致降低,通常通过回流泵将沉淀池内的污泥进行部分回流,增加了动力消耗。

  这也构成了需要进一步改进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以解决所存在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生物接触氧化的污水处理设备,以此,通过环套共轴线布置的外反应器和内反应器,污水须经过内反应器,才能到达外反应器,采用该种推流式的处理方式,实现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功能的微生物在空间上的选择分配,可充分发挥同类微生物种群间的协同作用,克服不同微生物种群间的拮抗作用,显著提高处理效率。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生物接触氧化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接触氧化组件、沉淀澄清组件和曝气组件,所述接触氧化组件与沉淀澄清组件成连通的设置,曝气组件可驱动的埋设在接触氧化组件内部,所述接触氧化组件包括共轴线设置的内反应器和外反应器,所述外反应器环套在内反应器的外侧;以此,通过环套共轴线布置的外反应器和内反应器,污水须经过内反应器,才能到达外反应器,采用该种推流式的处理方式,实现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功能的微生物在空间上的选择分配,可充分发挥同类微生物种群间的协同作用,克服不同微生物种群间的拮抗作用,显著提高处理效率。

  优选地,接触氧化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外反应器顶端的中心检修口,以及用来保持中心检修口打开或关闭的基座,其中,基座、中心检修口与外反应器保持共轴线的设置

  优选地,接触氧化组件还包括一端可拆卸的的固定在内反应器和外反应器内部容器底部的支架上,相对设置的另外一端随水流可来回摆动的生物填料模块。

  优选地,内反应器包括共轴心设置的内反应器外罐体和内反应器内罐体,所述内反应器内体罐顶端平齐的套设在内反应器外罐体的内部,且内部保持连通的设置;

  进一步地,内反应器内罐体的底端开设有与内反应器外罐体连通的缺口。。

  优选地,内反应器外罐体与内反应器内罐体之间留有间隔的布置,以形成环形导流缝隙;

  进一步地,在环形导流缝隙的顶端还设有与内反应器内罐体保持连通的内反应器进水口;

  进一步地,该内反应器进水口设置在环形导流缝隙的顶部,以便于污水经过进水口后,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从环形导流缝隙的顶端向下流动,在通过内反应器内罐体底端的连通口后,折回向上流动,形成推流式的折流,实现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功能的微生物在空间上的选择分配

  优选地,内反应器还包括开设在内反应器内罐体上,用来与外反应器连通的内反应器出水口;

  进一步地,内反应器出水口设置在内反应器外罐体与外反应器交界处;

  优选地,内反应器还包括设置在内反应器内罐体外周侧,且与之共轴线布置的导流板;

  更进一步地,导流板顶端与内反应器外罐体侧壁固定,且低于内反应器出水口的设置。

  优选地,外反应器包括外反应器罐体,以及与外反应器罐体连通的外反应器出水管,所述外反应器出水管布置在外反应器罐体的外周侧,且位于外反应器罐体的顶端;

  进一步地,在外反应器罐体的内部容腔底部可拆卸的固定设置有生物填料模块,其内部的容腔为外反应器外反应区域。

  优选地,沉淀澄清组件包括沉淀澄清池罐体、沉淀澄清罐进水管、沉淀澄清池出水管,其中,沉淀澄清池的入水端外接经接触氧化组件净化处理后的污水,其出水端与沉淀澄清池连通;沉淀澄清池出水管的进水端布置在沉淀澄清池的排水远端,且与之连通的设置;

  为了更好的实现污水的沉淀效果,延长污水沉淀的时间,进一步地,沉淀澄清池出水管固定在沉淀澄清池的顶端;

  进一步地,沉淀澄清池的入水端与接触氧化组件中的外反应器出水管连通,以此,经接触氧化组件生化处理后的水经沉淀澄清池进入沉淀澄清池的内部,澄清后由沉淀澄清池出水管外排;

  进一步地,沉淀澄清组件还包括伸入沉淀澄清池罐体内部,且朝沉淀澄清池罐体的底端延伸设置的竖流管;

  进一步地,该竖流管沿沉淀澄清池罐体的轴线延伸;

  进一步地,竖流管顶端为直管形状,底端部为喇叭口形状,且与沉淀澄清池罐体共轴线的布置;

  进一步地,沉淀澄清池出水端伸入竖流管的内侧布置;以此,通过沉淀澄清池引流进来的污水,直接冲击在竖流管的周侧,污水撞击竖流管后回弹分散,使得污水中的水和污泥再次分离,加快了水和污泥的分离,提高了沉淀澄清的效率;

  进一步地,在沉淀澄清池罐体的内部型腔内部,沉淀澄清池和竖流管所围设成的区域为沉淀澄清反应区域,沉淀澄清反应区域与沉淀澄清池罐体底端之间的作业区域为集泥区。

  进一步地,为了确保整个沉淀澄清组件能持续、稳定的工作,沉淀澄清组件还包括排泥管和潜污泵,排泥管贯穿沉淀澄清池罐体,且延伸至沉淀澄清池罐体内部容腔的底部;潜污泵固定在沉淀澄清池罐体内部容腔的底部,且与排泥管驱动的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检修和维护的便捷,沉淀澄清组件还包括可打开或者关闭沉淀澄清池罐体内部容腔的检修口;

  进一步地,检修口设置在沉淀澄清池罐体的顶端。

  优选地,气组件包括曝气机、供气主管和曝气管,其中,曝气机通过供气主管伸入内反应器和外反应器的容腔,且与之连通的设置;曝气管可拆卸的固定在内反应器和外反应器的容腔的底端,与供气主管连通的设置;以此,曝气机将内反应器和外反应器的空气源源不断的输送至内部型腔,通过曝气机的间歇运行,在曝气区分别营造好氧状态和缺氧状态,曝气时为好氧状态,不曝气时为缺氧状态,在同一区域内进行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实现脱氮;

  更进一步地,曝气管搁置在内反应器和外反应器的容腔的底端,与供气主管连通的设置;以此,放置在罐体底部的曝气管不受填料的阻挡而得以提升到顶部检修口处检修,这就保证了曝气系统得以实现方便地检修和管理,检修人员永远不用进入罐体检修,还可以实现不停水检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生物接触氧化的污水处理设备,通过环套共轴线布置的外反应器和内反应器,污水须经过内反应器,才能到达外反应器,采用该种推流式的处理方式,实现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功能的微生物在空间上的选择分配,可充分发挥同类微生物种群间的协同作用,克服不同微生物种群间的拮抗作用,显著提高处理效率;由共轴设置的内反应器外罐体和内反应器内罐体组成的内反应器,通过内反应器外罐体与内反应器内罐体之间形成的环形导流缝隙,和在环形导流缝隙顶端与内反应器内罐体保持连通的内反应器进水口,在通过内反应器内罐体底端的连通口后,折回向上流动,形成推流式的折流,显著提高处理效率;经过触氧生化处理后的水经沉淀澄清池进入竖流管的内部,直接冲击在竖流管的周侧,污水撞击竖流管后回弹分散,使得污水中的水和污泥再次分离,加快看水和污泥的分离,提高了沉淀澄清的效率;通过排泥管和潜污泵,确保整个沉淀澄清组件能持续、稳定的工作;气机通过曝气管伸入内反应器和外反应器内部的容腔,通过曝气机的间歇运行,在曝气区分别营造好氧状态和缺氧状态,曝气时为好氧状态,不曝气时为缺氧状态,在同一区域内进行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实现脱氮;通过搁置在内反应器和外反应器的容腔的底端的曝气管,得放置在罐体底部的曝气管不受填料的阻挡而得以提升到顶部检修口处检修,这就保证了曝气系统得以实现方便地检修和管理,检修人员永远不用进入罐体检修,还可以实现不停水检修。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