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污水自吸过滤技术

发布时间:2019-1-10 16:27:00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8.03.13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IPC分类号B01D29/35; B01D29/66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自吸过滤装置,装置与污水槽连通,包括过滤罐、卧式水泵,过滤罐顶部设置有顶盖,顶盖上设置有污水进口和清水进口,污水进口连接污水进管,污水进管连接污水槽和过滤罐,清水进口连接清水管,过滤罐内设置有内筒,过滤罐的侧壁上设置有滤水出口,滤水出口通过滤水出管与卧式水泵连接,内筒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过滤孔,内筒的侧壁与过滤罐的侧壁之间留有距离从而形成滤水腔,过滤罐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内筒与污水进口、清水进口和排污口均连通,滤水腔与污水进口、清水进口和排污口均隔开,排污口连接排污管,在污水槽的上方设置有筛网,筛网与污水槽通过管道连接,筛网位于排污管下方用于过滤从排污管流出的污液。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自吸过滤装置,所述装置与污水槽连通,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罐(1)、卧式水泵(2),所述过滤罐(1)顶部设置有顶盖(1a),所述顶盖(1a)上设置有污水进口(1b)和清水进口(1c),所述污水进口(1b)连接污水进管(3),所述污水进管(3)连接污水槽和过滤罐(1),所述清水进口(1c)连接清水管(4),过滤罐(1)内设置有内筒(5),过滤罐(1)的侧壁上设置有滤水出口(1d),所述滤水出口(1d)通过滤水出管(6)与所述卧式水泵(2)连接,所述内筒(5)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过滤孔(5a),内筒(5)的侧壁与过滤罐(1)的侧壁之间留有距离从而形成滤水腔(7),过滤罐(1)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1e),内筒(5)与污水进口(1b)、清水进口(1c)和排污口(1e)均连通,滤水腔(7)与污水进口(1b)、清水进口(1c)和排污口(1e)均隔开,排污口(1e)连接排污管(8),在污水槽的上方设置有筛网(9),所述筛网(9)与污水槽通过管道连接,筛网(9)位于排污管(8)下方用于过滤从排污管(8)流出的污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自吸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管(4)、排污管(8)、滤水出管(6)上均设置有阀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 自吸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8)上的阀门为球阀。

  说明书

  污水自吸过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输送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污水自吸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化工厂污水、雨水收集槽常位于地平面下,槽内污水输送一般采用立式液下泵,使泵体部分浸没于水中。由于污水槽内经常伴有杂物,极易堵塞泵口,造成泵故障,维修必须将立式泵吊出,维修困难,并且清理不便。采用卧式泵加进口管安装底阀,底阀也容易堵塞导致密封不严,故障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易堵塞、减少维修、有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污水自吸过滤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污水自吸过滤装置,所述装置与污水槽连通,包括过滤罐、卧式水泵,所述过滤罐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上设置有污水进口和清水进口,所述污水进口连接污水进管,所述污水进管连接污水槽和过滤罐,所述清水进口连接清水管,过滤罐内设置有内筒,过滤罐的侧壁上设置有滤水出口,所述滤水出口通过滤水出管与所述卧式水泵连接,所述内筒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过滤孔,内筒的侧壁与过滤罐的侧壁之间留有距离从而形成滤水腔,过滤罐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内筒与污水进口、清水进口和排污口均连通,滤水腔与污水进口、清水进口和排污口均隔开,排污口连接排污管,在污水槽的上方设置有筛网,所述筛网与污水槽通过管道连接,筛网位于排污管下方用于过滤从排污管流出的污液。

  作为优选地,所述清水管、排污管、滤水出管上均设置有阀门,方便控制整个污水输送过程,在不同阶段均可分开控制。

  作为优选地,所述排污管上的阀门为球阀,可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对内筒拦截的杂物进行排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卧式泵,不需要底阀,增加进口、采用自吸过滤方案,集自吸与过滤一体,设计思路新颖,操作简单,能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解决了立式泵维修量大、泵口杂物清理难的问题。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