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8.10.11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103/3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柔面料印染废水的中水回用方法,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着稳定性不高的问题。本超柔面料印染废水的中水回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搅拌:将超柔面料印染废水输入搅拌筒内,通过搅拌作业将印染废水均质、均量;B、加药:搅拌筒输出的均质、均量印染废水进入加药池内,按照药水与印染废水质量比1:400—500的比例混合,混合后废水中的杂物形成污泥沉淀在加药池底部,加药池上部为比较纯净的净化废水;C、沉淀;D、中水回流。本超柔面料印染废水的中水回用方法稳定性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超柔面料印染废水的中水回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搅拌:将超柔面料印染废水输入搅拌筒内,通过搅拌作业将印染废水均质、均量;
B、加药:搅拌筒输出的均质、均量印染废水进入加药池内,按照药水与印染废水质量比1:400—500的比例混合,混合后废水中的杂物形成污泥沉淀在加药池底部,加药池上部为比较纯净的净化废水;
C、沉淀:将上述净化废水输入沉淀池内,在沉淀池内投入好氧菌种,上述净化废水经好氧处理后使其内的有机物降解,得到净化水;
D、中水回流:通过水泵和水管将上述的净化水输送至印染车间中的蓄水池处备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柔面料印染废水的中水回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包括一次搅拌筒和二次搅拌筒,上述一次搅拌筒的数量为若干个,上述二次搅拌筒的数量为一个,若干一次搅拌筒均与二次搅拌筒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柔面料印染废水的中水回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搅拌筒和二次搅拌筒均包括筒体、电机和搅拌桨,上述筒体呈筒状,上述电机固连在筒体外侧,上述搅拌桨位于筒体内且与电机的转轴相固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柔面料印染废水的中水回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搅拌筒中搅拌桨转速为200—300转/分钟,所述二次搅拌筒中搅拌桨的转速为50—80转/分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柔面料印染废水的中水回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干一次搅拌筒的尺寸均相同且它们直线排列设置并处于同一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柔面料印染废水的中水回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药水为Ca(OH)2、FeSO4和水的混合物,其中三者的质量比依次为1:2: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柔面料印染废水的中水回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在沉淀池中放置有若干悬浮填料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柔面料印染废水的中水回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内设置有笼体,笼体的两侧具有呈杆状的连杆,上述连杆轴向固连在沉淀池内,所述连杆上还固连有从动轮,上述沉淀池上部固连有驱动件,驱动件上具有主动轮,上述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传动带相连接,上述悬浮填料球位于笼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柔面料印染废水的中水回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笼体内具有若干隔板,上述隔板由上至下设置,隔板一端与笼体一侧相连,隔板另一端与笼体另一侧之间形成供悬浮填料球通过的间隙,上下相邻的两个隔板其间隙分别位于其左右两侧,若干隔板在笼体内形成能使悬浮填料球呈S形轨迹移动的通道,上述通道的尺寸略大于悬浮填料球尺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超柔面料印染废水的中水回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填料球包括呈球形的本体,所述本体上具有若干贯穿的通孔且本体为塑料材料。
说明书
超柔面料印染废水的中水回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超柔面料印染废水 的中水回用方法。
背景技术
面料印染废水需要进行净化处理才能向外界排放。现有的印 染污水主要是通过生化沉淀处理,其处理过程主要依靠药水将废 水中的杂物转化为污泥,然后在通过沉淀从而将印染废水转化为 比较纯净的水。
但是,现有的作业过程中印染废水中杂质在各处不均匀悬浮。 这样导致与药水反应不完全,从而导致废话转化率比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印 染成本低的超柔面料印染废水的中水回用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超柔面料印染废水的中水回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 法包括以下步骤:
A、搅拌:将超柔面料印染废水输入搅拌筒内,通过搅拌作业 将印染废水均质、均量;
B、加药:搅拌筒输出的均质、均量印染废水进入加药池内, 按照药水与印染废水质量比1:400—500的比例混合,混合后废水 中的杂物形成污泥沉淀在加药池底部,加药池上部为比较纯净的 净化废水;
C、沉淀:将上述净化废水输入沉淀池内,在沉淀池内投入好 氧菌种,上述净化废水经好氧处理后使其内的有机物降解,得到 净化水;
D、中水回流:通过水泵和水管将上述的净化水输送至印染车 间中的蓄水池处备用。
经过搅拌后均质、均量的印染废水中各处杂质保持均衡。上 述均衡后的废水在加药池中与药水能充分混合,从而能使废水中 的杂物能稳定的沉淀在加药池底部。当然,在加药池上部为比较 纯净的废水。
在沉淀池内沉淀过程中在好氧菌种的作用下能有效的对废水 中的有机物降解。
当然,最终得到的净化水在水泵和水管的作用下输送至印染 车将中备用。
在上述的超柔面料印染废水的中水回用方法中,所述步骤A 中包括一次搅拌筒和二次搅拌筒,上述一次搅拌筒的数量为若干 个,上述二次搅拌筒的数量为一个,若干一次搅拌筒均与二次搅 拌筒相连接。
在上述的超柔面料印染废水的中水回用方法中,所述一次搅 拌筒和二次搅拌筒均包括筒体、电机和搅拌桨,上述筒体呈筒状, 上述电机固连在筒体外侧,上述搅拌桨位于筒体内且与电机的转 轴相固连。
在上述的超柔面料印染废水的中水回用方法中,所述一次搅 拌筒中搅拌桨转速为200—300转/分钟,所述二次搅拌筒中搅拌 桨的转速为50—80转/分钟。
一次搅拌筒其搅拌速度比较快,同时,一次搅拌筒尺寸比较 小,这样能使废水得到充分搅拌。
二次搅拌筒尺寸比较大,经一次搅拌后的废水进行二次搅拌 能能使废水更加均质、均量。
在上述的超柔面料印染废水的中水回用方法中,若干一次搅 拌筒的尺寸均相同且它们直线排列设置并处于同一高度。
这样能提高其结构紧凑性,而且,进入二次搅拌筒内的废水 速度也一致。
在上述的超柔面料印染废水的中水回用方法中,所述步骤B 中药水为Ca(OH)2、FeSO4和水的混合物,其中三者的质量比依 次为1:2:10。
在上述的超柔面料印染废水的中水回用方法中,所述步骤C 中在沉淀池中放置有若干悬浮填料球。
在上述的超柔面料印染废水的中水回用方法中,所述沉淀池 内设置有笼体,笼体的两侧具有呈杆状的连杆,上述连杆轴向固 连在沉淀池内,所述连杆上还固连有从动轮,上述沉淀池上部固 连有驱动件,驱动件上具有主动轮,上述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传 动带相连接,上述悬浮填料球位于笼体内。
驱动件带动主动轮转动过程中,在传动带的作用下从动轮随 着转动。
由于从动轮与连杆固连,而连杆又是轴向固连在沉淀池处。 最终能带动笼体转动,由于悬浮填料球位于笼体内。转动的笼体 能带动悬浮填料球翻转,通过转动的悬浮填料球使水中的微生物 和杂物稳定的附着在其上,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在上述的超柔面料印染废水的中水回用方法中,所述笼体内 具有若干隔板,上述隔板由上至下设置,隔板一端与笼体一侧相 连,隔板另一端与笼体另一侧之间形成供悬浮填料球通过的间隙, 上下相邻的两个隔板其间隙分别位于其左右两侧,若干隔板在笼 体内形成能使悬浮填料球呈S形轨迹移动的通道,上述通道的尺 寸略大于悬浮填料球尺寸。
若干隔板在笼体内形成S形的通道,同时由于通道尺寸略大 于悬浮填料球,因此,悬浮填料球在笼体内有序的呈S形轨迹移 动。
由于悬浮填料球沿设定轨迹移动,因此,悬浮填料球不会突 然碰触到笼体,避免附着在其上的微生物和杂质掉落。
在上述的超柔面料印染废水的中水回用方法中,所述悬浮填 料球包括呈球形的本体,所述本体上具有若干贯穿的通孔且本体 为塑料材料。
这样的结构能使微生物和杂物等稳定的附着在悬浮填料球 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超柔面料印染废水的中水回用方法由于 废水预先经过搅拌处理,搅拌处理又是分两个阶段进行的。因此, 废水被均质、均量处理后才进行后续处理,因此,它与药水能充 分混合发生反应。提高其废水处理效果,最终得到的中水纯净度 比较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同时,笼体的设置能避免悬浮填料球突然碰触到笼体上,不 会使附着在其上的微生物或其它杂物由悬浮填料球上掉落,进一 步的提高了其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