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方法

发布时间:2019-3-11 9:01:06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8.08.02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103/0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收集池中的渗滤液通过提升泵泵入中和池中进行中和,随后依次经过混凝池和絮凝池进行预处理;渗滤液流入初沉池进行固液分离,清液自动流入温控池,调节水温;调温完成的清液依次流入SBR池和MBR膜池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经抽吸泵泵入清水池中,完成渗滤液的处理。本发明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方法采用自动化操作,人工干预时间短,便于系统的维护,同时,设备运行流程短、运行费用低。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垃圾渗滤液原液由收集池收集后通过提升泵泵入中和池中进行中和,调节PH至7.0-8.5,随后依次经过混凝池和絮凝池进行预处理;

  其中,中和池、混凝池和絮凝池工作时分别实时加入NaOH、PAC和PAM;

  2)步骤1)处理后的渗滤液流入初沉池进行固液分离,清液自动流入温控池,调节水温至30-35℃;

  3)步骤2)中调温完成的清液流入SBR池后,SBR池电动阀自动开启,控制曝气时间为8-16小时,实现好氧状态,然后SBR池电动阀关闭,曝气停止,气管泄空阀打开,同时自动开启潜水搅拌机,实现厌氧状态,搅拌时间为8-16小时;

  4)步骤3)处理后的清液流入MBR膜池,曝气盘在距装备底部400mm处持续曝气;

  5)步骤4处理后的水经抽吸泵泵入清水池中,完成渗滤液的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池通过热电阻和传感器自动调节水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MBR膜池内的气水比为80∶1-150∶1,曝气时,溶解氧调节至2-4mg/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MBR膜片采用中空纤维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NaOH、PAC和PAM分别通过各自的计量泵精确加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BR膜池设有气升泵,自动控制MBR膜池内电动阀的启停,并且与SBR池内电动阀联动,SBR池内好氧状态时污泥回流,厌氧状态时停止。

  说明书

  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垃圾渗滤液是一类高浓度、成分复杂的有机废水,渗滤液是国内外水处理界的一大难题。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属于垃圾处理的一个阶段,且水量较小,并分散于城市各个角落,而且其处理设备对空间要求较高,即要尽可能的减少垃圾处理设备设施的体积,保护周边景观环境。传统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一般采用生化+膜处理,以上工艺虽然处理效果尚可,但存在诸多弊端:较大的占地面积、较高的运行费用、较高的工艺运行要求,特别是中转站垃圾渗滤液的特点决定其不适合采用空间占用大、处理时间长的工艺路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渗滤液处理工艺运行费用高、时间长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垃圾渗滤液原液由收集池收集后通过提升泵泵入中和池中进行中和,调节PH至7.0-8.5,随后依次经过混凝池和絮凝池进行预处理;

  其中,中和池、混凝池和絮凝池工作时分别实时加入NaOH、PAC和PAM;

  2)步骤1)处理后的渗滤液流入初沉池进行固液分离,清液自动流入温控池,调节水温至30-35℃;

  3)步骤2)中调温完成的清液流入SBR池后,SBR池电动阀自动开启,控制曝气时间为8-16小时,实现好氧状态,然后SBR池电动阀关闭,曝气停止,气管泄空阀打开,同时自动开启潜水搅拌机,实现厌氧状态,搅拌时间为8-16小时;

  4)步骤3)处理后的清液流入MBR膜池,曝气盘在距装备底部400mm处持续曝气;

  5)步骤4处理后的水经抽吸泵泵入清水池中,完成渗滤液的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温控池通过热电阻和传感器自动调节水温。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MBR膜池内的气水比为80∶1-150∶1,曝气时,溶解氧调节至2-4mg/L。

  进一步的,MBR膜片采用中空纤维膜。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NaOH、PAC和PAM分别通过各自的计量泵精确加入。

  进一步的,所述MBR膜池设有气升泵,自动控制MBR膜池内电动阀的启停,并且与SBR池内电动阀联动,SBR池内好氧状态时污泥回流,厌氧状态时停止。

  采用上述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方法采用自动化操作,人工干预时间短,便于系统的维护,同时,设备运行流程短、运行费用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实施例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垃圾渗滤液原液由收集池收集后通过提升泵泵入中和池中进行中和,调节PH至7.0-8.5,随后依次经过混凝池和絮凝池进行预处理;

  其中,中和池、混凝池和絮凝池工作时分别通过计量泵实时精准加入NaOH、PAC和PAM;

  2)步骤1)处理后的渗滤液流入初沉池进行固液分离,清液自动流入温控池,所述温控池通过热电阻和传感器自动调节水温至30-35℃;

  3)步骤2)中调温完成的清液流入SBR池后,SBR池电动阀自动开启,控制曝气时间为8-16小时,实现好氧状态,然后SBR池电动阀关闭,曝气停止,气管泄空阀打开,同时自动开启潜水搅拌机,实现厌氧状态,搅拌时间为8-16小时;

  4)步骤3)处理后的清液流入MBR膜池,MBR膜片采用中空纤维膜,曝气盘在距装备底部400mm处持续曝气,其中,MBR膜池内的气水比为80∶1-150∶1,曝气时,溶解氧调节至2-4mg/L;

  其中,所述MBR膜池设有气升泵,自动控制MBR膜池内电动阀的启停,并且与SBR池内电动阀联动,SBR池内好氧状态时污泥回流,厌氧状态时停止;

  5)步骤4处理后的水经抽吸泵泵入清水池中,完成渗滤液的处理。

  综上,本发明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方法采用自动化操作,人工干预时间短,便于系统的维护,同时,设备运行流程短、运行费用低。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