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养殖废水回收处理再利用技术及系统

发布时间:2019-4-4 9:04:49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8.12.29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IPC分类号C02F9/02; C02F103/2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养殖废水回收处理再利用技术及系统,是指根据养殖工艺情况,收集养殖池及养殖水净化处理系统各设备产生的废水,并将废水通过旋流沉淀分为清液和浓缩体,清液依次进入沉淀池和消毒池后再重新抽回净化处理系统进行水质处理后流回到养殖池;浓缩体则进入浓缩沉淀池进一步固液浓缩分离,收集固体废弃物用于制作有机肥料。其优点在于:本发明能在废水未变质前即对废水进行处理,并重新把清液引回系统中处理后再利用,而分离出来的浓缩体则可用于有机肥料的制作,使养殖过程达到零排放的技术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养殖废水回收处理再利用技术,其特征在于,是指根据养殖工艺情况,收集养殖池及养殖水净化处理系统各设备产生的废水,并将废水通过旋流沉淀分为清液和浓缩体,清液依次进入沉淀池(3)和消毒池(4)后再重新抽回净化处理系统,进行水质处理后流回到养殖池;浓缩体则进入浓缩沉淀池(2)进一步固液浓缩分离,收集固体废弃物用于制作有机肥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养殖废水回收处理再利用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液自流进入沉淀池(3)和消毒池(4),且所述的沉淀池(3)和消毒池(4)中的下层浓缩体排入浓缩沉淀池(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养殖废水回收处理再利用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浓缩沉淀池(2)的表面清液自流进入沉淀池(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养殖废水回收处理再利用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废水收集设置为每隔1~3小时从养殖池及净化处理系统的设备中收集处理一次。

  5.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养殖废水回收处理再利用技术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水回收沉淀过滤集污装置(1),所述的废水回收沉淀过滤集污装置(1)包括入水口(11)、清液出水口(12)和浓缩体出水口(13),其中,废水回收沉淀过滤集污装置(1)的清液出水口(12)依次与沉淀池(3)和消毒池(4)相连通,所述的浓缩体出水口(13)与浓缩沉淀池(2)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养殖废水回收处理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池(3)和消毒池(4)的下部呈漏斗形,所述的沉淀池(3)和消毒池(4)的底部均与浓缩沉淀池(2)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养殖废水回收处理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废水回收沉淀过滤集污装置(1)、浓缩沉淀池(2)、沉淀池(3)和消毒池(4)按由高到低依次排列布置,且所述的浓缩沉淀池(2)上部设有与沉淀池(3)上部相连通的回流管(7)。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一种养殖废水回收处理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废水回收沉淀过滤集污装置(1)还包括第一旋流筒(14)和设于第一旋流筒(14)内上部的第二旋流筒(15),所述的入水口(11)与第二旋流筒(15)相连通,且入水口(11)的朝向偏离第二旋流筒(15)的中心位置;所述的清液出水口(12)设于第一旋流筒(14)上部的侧壁上,所述的浓缩体出水口(13)设于第一旋流筒(14)的底侧,所述的第二旋流筒(15)下部连通有至少一根与第一旋流筒(14)连通的连通管(16),所述的连通管(16)设有用于向第一旋流筒(14)供水的供水口,所述的供水口的朝向偏离第一旋流筒(14)的中心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养殖废水回收处理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旋流筒(14)和第二旋流筒(15)的下部均呈漏斗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养殖废水回收处理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通管(16)设置若干根,且环绕第二旋流筒(15)的中心位置均匀分布在第二旋流筒(15)的外部。

  说明书

  一种养殖废水回收处理再利用技术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养殖废水回收处理再利用,具体涉及一种养殖废水回收处理再利用技术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水产养殖产业的迅速发展,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残饵、粪便、有机物大大增加,导致近海湖泊等水域的富营养化及赤潮,国内外对养殖废水的处理都视为一大难题,常用的主要由物理、化学、生物以及综合净化的方式,通过沉淀过滤、固定分解、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湿地水生植物净化等多种方法,工艺繁杂,占地面积大,处理反应周期长,使用污水处理方法投资大,运行成本高,很难满足养殖废水处理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养殖废水回收处理再利用技术。本发明能在废水未因有机废物堆积而变质前即进行固液分离,设备能实时得到清理,无需人工维护,而且能充分利用养殖废水,实现零排放。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养殖废水回收处理再利用技术的系统。本发明各装置之间巧妙的设计连接,能有效实现上述技术方法的免维护、零排放的作用,并且该系统固液分离效果好,大大降低了废水处理成本。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养殖废水回收处理再利用技术,是指根据养殖工艺情况,收集养殖池及养殖水净化处理系统各设备产生的废水,并将废水通过旋流沉淀分为清液和浓缩体,清液依次进入沉淀池和消毒池后再重新抽回净化处理系统,进行水质处理后流回到养殖池;浓缩体则进入浓缩沉淀池进一步固液浓缩分离,收集固体废弃物用于制作有机肥料。

  优选地,所述的清液自流进入沉淀池和消毒池,且所述的沉淀池和消毒池中的下层浓缩体排入浓缩沉淀池。

  优选地,所述的浓缩沉淀池的表面清液自流进入沉淀池。

  优选地,所述的废水收集设置为每隔1~3小时从养殖池及净化处理系统的设备中收集处理一次。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应用养殖废水回收处理再利用技术的系统,包括废水回收沉淀过滤集污装置,所述的废水回收沉淀过滤集污装置包括入水口、清液出水口和浓缩体出水口,其中,废水回收沉淀过滤集污装置的清液出水口依次与沉淀池和消毒池相连通,所述的浓缩体出水口与浓缩沉淀池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的沉淀池和消毒池的下部呈漏斗形,所述的沉淀池和消毒池的底部均与浓缩沉淀池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的废水回收沉淀过滤集污装置、浓缩沉淀池、沉淀池和消毒池按由高到低依次排列布置,且所述的浓缩沉淀池上部设有与沉淀池上部相连通的回流管。

  优选地,所述的废水回收沉淀过滤集污装置还包括第一旋流筒和设于第一旋流筒内上部的第二旋流筒,所述的入水口与第二旋流筒相连通,且入水口的朝向偏离第二旋流筒的中心位置;所述的清液出水口设于第一旋流筒上部的侧壁上,所述的浓缩体出水口设于第一旋流筒的底侧,所述的第二旋流筒下部连通有至少一根与第一旋流筒连通的连通管,所述的连通管设有用于向第一旋流筒供水的供水口,所述的供水口的朝向偏离第一旋流筒的中心位置,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旋流筒和第二旋流筒的下部均呈漏斗形。

  优选地,所述的连通管设置若干根,且环绕第二旋流筒的中心位置均匀分布在第二旋流筒的外部。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养殖废水回收处理再利用技术及系统,其优点在于,能根据养殖工艺情况,实时从养殖池和净化处理系统中抽取出废水,无需在养殖池中堆积较浓的废水而使废水发黑变臭才进行处理,废水经过一系列的固液分离后,重新引回系统中再利用,而分离出来的浓缩体则可用于有机肥料的制作,达到零排放的技术效果,而且由于废水实时抽取进行处理,净化处理系统中如机械、生物等处理池内的有机废物能被收集利用,不会产生堵塞等情况,免除了设备需要经常维护和清洗。

  本发明的系统中,经过巧妙的连环设计,废水自主流动即可经过各个装置中实现上述的技术效果,最后只需要废水回收泵把清液抽回净化处理系统中使用,固液分离的效果显著,而且大部分利用机械的处理方式,大大减少处理成本。

  本发明所述的废水回收沉淀过滤集污装置,是利用废水由上而下旋流沉淀的原理,达到有效的浓缩体和清水的分离,降低了废水处理的成本,经过一段时间的该系统循环,当第一旋流筒的底层积蓄较浓的沉淀物后,即可引入浓缩沉淀池并作为制作有机肥料的浓缩体,沉淀池和消毒池底部积蓄的有机废物也能引入浓缩沉淀池中进行再一次地沉淀,而浓缩沉淀池的上层清液又能引入沉淀池形成循环,进一步达到清液和浓缩体的分离,区别于现有的养殖池废水处理方法,进一步实现零排放的效果。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