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8.11.21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IPC分类号C02F11/121; C02F11/127
摘要
本发明设计污泥处理装置,公开了一种带有沉淀池的污泥处理装置,其包括沉淀装置,包括外壳体和设置于外壳体内部的集水体,外壳体的下端部设有排泥口,集水体包括圆盘板和圆筒体,圆盘板上表面的中心位置连接有一纵向布置且上端部穿出外壳体上端盖的转杆,圆筒体设置于圆盘板表面上且圆筒体中部设有供转杆穿过的穿孔,圆盘板在转杆作用下能够相对圆筒体转动;圆盘板上设有均匀布置的多个第一通孔,圆筒体的底面上设有能够与第一通孔一一对应的第二通孔,圆盘板相对圆筒体转动1/4圈时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完全错开。本发明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的沉淀室泥水分离处理效率低,且泥水分界线处的上清液难以提取出导致污泥仍然具有较高的含水率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带有沉淀室的污泥处理装置,包括沉淀装置(2),其特征在于:沉淀装置(2)包括沉淀室(201),沉淀室(201)包括外壳体(202)和设置于外壳体(202)内部且能够沿外壳体(202)内壁上下滑动的集水体(203),外壳体(202)的下端部设有排泥口(204),集水体(203)包括圆盘板(205)和圆筒体(206),圆盘板(205)上表面的中心位置连接有一纵向布置且上端部穿出外壳体(202)上端盖的转杆(207),圆筒体(206)设置于圆盘板(205)表面上且圆筒体(206)中部设有供转杆(207)穿过的穿孔(208),圆盘板(205)在转杆(207)作用下能够相对圆筒体(206)转动;圆盘板(205)上设有均匀布置的多个第一通孔(209),圆筒体(206)的底面上设有能够与第一通孔(209)一一对应的第二通孔(210),圆盘板(205)相对圆筒体(206)转动1/4圈时第一通孔(209)与第二通孔(210)完全错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沉淀室的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圆筒体(206)的底面上连接有一纵向布置的推拉杆(211),推拉杆(211)的上端部穿出外壳体(202)上端盖且推拉杆(211)上设有对推拉杆(211)进行限位的紧固件(2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沉淀室的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圆筒体(206)的底面上设有一带有内螺纹的固定座(213),推拉杆(211)为螺纹杆且通过螺纹连接在固定座(213)上,紧固件(212)为紧固螺母且紧固在外壳体(202)上端盖的外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沉淀室的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圆盘板(205)的下表面上固定有一圆形滤网(2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沉淀室的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圆盘板(205)的上表面上设有环形凸起(215),圆筒体(206)的下表面上设有供环形凸起(215)插入的环形容置槽(216)。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带有沉淀室的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圆盘板(205)的外侧壁上形成第一环形凹肩(217),圆筒体(206)的下端部的外侧壁上形成第二环形凹肩(218),第一环形凹肩(217)与第二环形凹肩(218)共同构造成一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设有密封圈(21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沉淀室的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转杆(207)上与圆筒体(206)的连接处固定有一橡胶圈(220),橡胶圈(220)的外侧壁上设有四个均匀布置的弹性圆弧凸点(221),圆筒体(206)的穿孔(208)的内侧壁上设有四个与弹性圆弧凸点(221)对应的圆弧槽(22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沉淀室的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体(202)的外侧壁上还固定有一设置于沉淀室(201)上端部的水泵(223),水泵(223)上连接有能够伸入圆筒体(206)内的排水管(224),还包括通过一出水管与水泵(223)连接的水箱(225),水箱(225)的侧壁上设有与沉淀室(201)下端部连通的冲洗管(226),冲洗管(226)上设有冲洗阀(227)。
说明书
带有沉淀池的污泥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泥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了一种带有沉淀池的污泥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污泥处理是对污泥进行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理的过程。污水处理程度越高,就会产生越多的污泥残余物需要加以处理。对现代化的污水处理厂而言,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已成为污水处理系统运行中最复杂、且花费最高的一部分。
现有技术中对于污泥处理时一般均会先进行泥水分离,即将原污泥通过污泥泵由二沉池打到另一个池子中从而和上清液分离。分离过程之前一般还会进行原污泥浓缩,现有技术中会采用如真空过滤和离心等机械处理的方法将污泥处理成半固体形式,然后再将处理后的污泥进行污泥焚烧处理。
现有技术中将离心后的污泥一般会置入沉淀池内进行上清液分离,采用的方法一般均是在沉淀池的上端部设置溢流口让上清液溢流出沉淀池,该种方式处理效率低,且泥水分界线处的上清液难以提取出,导致污泥仍然具有较高的含水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对于污泥处理存在的处理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带有沉淀池的污泥处理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带有沉淀室的污泥处理装置,包括沉淀装置,沉淀装置包括沉淀室,沉淀室包括外壳体和设置于外壳体内部且能够沿外壳体内壁上下滑动的集水体,外壳体的下端部设有排泥口,集水体包括圆盘板和圆筒体,圆盘板上表面的中心位置连接有一纵向布置且上端部穿出外壳体上端盖的转杆,圆筒体设置于圆盘板表面上且圆筒体中部设有供转杆穿过的穿孔,圆盘板在转杆作用下能够相对圆筒体转动;圆盘板上设有均匀布置的多个第一通孔,圆筒体的底面上设有能够与第一通孔一一对应的第二通孔,圆盘板相对圆筒体转动1/4圈时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完全错开。
作为优选,圆筒体的底面上连接有一纵向布置的推拉杆,推拉杆的上端部穿出外壳体上端盖且推拉杆上设有对推拉杆进行限位的紧固件。推拉杆能够实现对集水体上下滑动的控制,以便于集水体对沉淀室内上层水的更高效、更大程度的收集,充分减小泥中的含水率。
作为优选,圆筒体的底面上设有一带有内螺纹的固定座,推拉杆为螺纹杆且通过螺纹连接在固定座上,紧固件为紧固螺母且紧固在外壳体上端盖的外表面上。推拉杆通过紧固螺母来限位能够使得集水体的位置限位与解除限位均更加方便。
作为优选,圆盘板的下表面上固定有一圆形滤网。圆形滤网的设置能够进一步避免下部沉淀室内的污泥经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进入集水体内。
作为优选,圆盘板的上表面上设有环形凸起,圆筒体的下表面上设有供环形凸起插入的环形容置槽。圆盘板与圆筒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使得两者能够更加稳定的相对滑动,同时实现两者的快速装配与拆卸。
作为优选,圆盘板的外侧壁上形成第一环形凹肩,圆筒体的下端部的外侧壁上形成第二环形凹肩,第一环形凹肩与第二环形凹肩共同构造成一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设有密封圈。密封圈的设置能够实现集水体侧壁与外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密封。
作为优选,转杆上与圆筒体的连接处固定有一橡胶圈,橡胶圈的外侧壁上设有四个均匀布置的弹性圆弧凸点,圆筒体的穿孔的内侧壁上设有四个与弹性圆弧凸点对应的圆弧槽。操作人员能够通过弹性圆弧凸点卡入不同的圆环槽合理控制圆盘板相对圆筒体转动的圈数,即而控制集水体底部是否处于密封状态。
作为优选,外壳体的外侧壁上还固定有一设置于沉淀室上端部的水泵,水泵上连接有能够伸入圆筒体内的排水管,还包括通过一出水管与水泵连接的水箱,水箱的侧壁上设有与沉淀室下端部连通的冲洗管,冲洗管上设有冲洗阀。沉淀室使用一段时间后,还能够通过将水箱内的水对沉淀室下部进行冲洗,保证沉淀室的持续高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