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9.04.02
公开(公告)日2019.08.13
IPC分类号E03F5/2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黑臭水体整治的活水泵站包括潜水泵,属于城市水环境领技术领域。其包括潜水泵、防护罩、泵基础板、加固层、活水管道、管支架及管堵,防护罩为不锈钢矩形框架结构,罩住潜水泵,防护罩与潜水泵均通过螺栓固定在泵基础板上,防护罩下层为封闭的薄钢板,可防止河底泥沙涌入,上层为活动盖板,便于后期检修;所述泵基础板位于加固层上,泵基础板用于固定上部结构;所述活水管道与潜水泵连接,所述活水管道通过管支架固定在驳岸上。本发明通过在河道里安装活水泵站,节约了用地,同时直接抽取河水,控制柜设置在驳岸上,岸上直接可以操控活水泵站,且结构简单、操作管理方便、运行稳定、整体吊装检修,可减少取水井的设置,减少工程投资,尤其针对于城区段用地紧张的黑臭水体整治。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黑臭水体整治的活水泵站,其特征是:包括防护罩(1)、潜水泵(2)、泵基础板(3)、加固层(8)、活水管道(5)及管支架(4),防护罩(1)罩住潜水泵(2),防护罩(1)与潜水泵(2)均通过螺栓固定在泵基础板(3)上;所述泵基础板(3)位于加固层(8)上,泵基础板(3)用于固定上部结构;所述活水管道(5)与潜水泵(2)连接,所述活水管道(5)通过管支架(4)固定在驳岸(11)上,为了防止空管时管道上浮,活水管道(5)管中心标高不低于河道常水位标高,管堵(7)位于管道末端,控制柜设置在驳岸上,通过岸上控制柜内的控制单元控制河道内的活水泵站,所述防护罩(1)为矩形框架结构,其矩形框架结构由矩形框架、钢筋网(14)、薄钢板(13)组成,所述矩形框架下部区域附着薄钢板(13),防止河底泥沙涌入,所述矩形框架上部区域附着钢筋网(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臭水体整治的活水泵站,其特征是:所述泵基础板(3)、加固层(8)为水工构筑物,混凝土采用防渗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少于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臭水体整治的活水泵站,其特征是:所述矩形框架的支架间距为30cm~40cm,所述钢筋网(14)的孔径为3~5mm,所述钢筋网(14)为附着于四周的4个面和上部的1个面组成,其中上部1个面的框架能打开,方便后续检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臭水体整治的活水泵站,其特征是:所述潜水泵(2)设有检修绳索挂至驳岸上,且防护罩(1)与泵基础板(3)通过螺栓连接,可实现防护罩(1)、潜水泵(2)、泵基础板(3)整体吊装检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臭水体整治的活水泵站,其特征是:所述潜水泵(2)连通活水管道(5),所述活水管道(5)设置为水平布置,管支架(4)按照活水管道(5)的管径以15~25m间距.布置,管支架(4)设置管箍对活水管道(5)进行固定,防止活水管道(5)受到水击或外力脱离管支架(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臭水体整治的活水泵站,其特征是:所述管支架(4)采用不锈钢304材质,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驳岸(1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臭水体整治的活水泵站,其特征是:所述活水管道(5)管道末端布水均匀,在管道末端设置多个出水口(6),其横截面随着管长逐渐变小,所述活水管道(5)中间衔接位置采用同心异径管和异径三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臭水体整治的活水泵站,其特征是: 对于连通的河道,活水泵站设置在外河(10)与目标河道(9)的交叉口,活水管道(5)末端出口设置在目标河道(9)的中部;对于断头浜河道,活水泵站设置在外河(10)与目标河道(9)的交叉口,活水管道(5)末端设置在目标河道(9)的末端。
说明书
一种黑臭水体整治的活水泵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黑臭水体整治的活水泵站,属于城市水环境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河道黑臭现象成为了老百姓反映强烈的水环境问题,不仅损害了城市人居环境,也严重影响城市形象。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剧,许多城市河道的空间不断被侵占,挤压,部分河道成为了断头浜,甚至死浜、湖塘。当自然流淌的河道被挤压、斩断为断头浜后,河道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差,水质恶化严重,极易演变为黑臭水体。城市黑臭水体的整治目前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清水补给、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的基本技术路线具体实施。这种封闭或半封闭的河道在完成“控源截污、内源治理”后急需对水质进行提升,目前传统的做法是河道上建设双向调水泵站,可以两侧进行调水,但是双向调水泵站同时会阻断水系连通,影响河道正常的功能;或者在驳岸上建设调水泵站,对封闭或半封闭的河道进行调水从而活水循环。但目前整治的大部分河道往往位于城区,河道蓝线被压缩,周围用地有限,很多工程没有足够的红线设置调水泵站,急需一种结构简单、经济实用的调水活水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双向调水泵站会阻断水系连通,影响河道正常的功能,驳岸上的调水泵站往往需要占地,目前城区河道往往用地有限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黑臭水体整治的活水泵站,能节约用地,同时直接可抽取河水,控制柜设置在驳岸上,通过岸上控制柜内的控制单元控制河道内的活水泵站,且结构简单、操作管理方便、运行稳定。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黑臭水体整治的活水泵站包括潜水泵,其包括潜水泵、防护罩、泵基础板、加固层、活水管道及管支架,防护罩为不锈钢矩形框架结构,罩住潜水泵,防护罩与潜水泵均通过螺栓固定在泵基础板上;所述泵基础板位于加固层上,泵基础板用于固定上部结构;所述活水管道与潜水泵连接,所述活水管道通过管支架固定在驳岸上,为了防止空管时管道上浮,活水管道管中心标高不低于河道常水位标高,管堵位于管道末端,控制柜设置在驳岸上,通过岸上控制柜内的控制单元控制河道内的活水泵站,所述防护罩为矩形框架结构,其矩形框架结构由矩形框架、钢筋网、薄钢板组成,所述矩形框架下部区域附着薄钢板,防止河底泥沙涌入,所述矩形框架上部区域附着钢筋网。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潜水泵、防护罩及活水管道材质均采用316L不锈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泵基础板、加固层为水工构筑物,混凝土采用防渗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少于10m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矩形框架的支架间距为30cm~40cm,所述钢筋网的孔径为3~5mm,所述钢筋网为附着于四周的4个面和上部的1个面组成,其中上部1个面的框架能打开,方便后续检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潜水泵设有检修绳索挂至驳岸上,且防护罩与泵基础板通过螺栓连接,可实现防护罩、潜水泵、泵基础板整体吊装检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潜水泵连通活水管道,所述活水管道设置为水平布置,管支架按照活水管道的管径以15~25m间距布置,管支架设置管箍对活水管道进行固定,防止活水管道受到水击或外力脱离管支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支架采用不锈钢304材质,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驳岸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水管道管道末端布水均匀,可在末端设置多个出水口,其横截面随着管长逐渐变小,所述活水管道5中间衔接位置采用同心异径管和异径三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对于连通的河道,活水泵站设置在外河与目标河道的交叉口,活水管道末端出口设置在目标河道的中部;对于断头浜河道,活水泵站设置在外河与目标河道的交叉口,活水管道末端设置在目标河道的末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活水泵站需要设置在河道两侧具有开阔地带处,方便潜水泵检修和养护。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活水泵站适用于岸上用地紧张,需要将活水泵站安装在驳岸下侧河道的工况条件。活水泵站中的潜水泵抽取河道中的水,加压后通过管道排至远处河道,从而起到活水作用。为了让活水管道中布水较为均匀,活水管道管径逐级变小。由于潜水泵安装在河床上,需要对河底淤泥进行处理,埋设加固层,防止泵不均匀下沉,还可以局部加高河床,防止潜水泵吸入河底沉积物。同时为了防止河道打捞船只对潜水泵意外触伤,建议在潜水泵外加不锈钢防护罩,对潜水泵进行保护。
(2)本发明通过在河道里安装活水泵站,节约了用地,同时直接抽取河水,控制柜设置在驳岸上,岸上直接可以操控活水泵站,且结构简单、操作管理方便、运行稳定、经济适用,可减少取水井的设置,减少工程投资,尤其针对于城区段用地紧张的黑臭水体整治。
(3)本发明通过在河道里安装活水泵站,无需设置导轨,能够适应城区不同坡度的驳岸,提高了适应性;且活水泵站可实现整体吊装,检修方便。
(4)本发明用于黑臭水体整治的活水泵站,设置在驳岸下侧河道内,不占用驳岸上用地,节约用地,减少了行政审批。通过岸上控制柜内的PLC控制河道内的活水泵站,简单方便。
(5)本发明用于黑臭水体整治的活水泵站,活水管道末端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通过设置多个出水口,均匀出水。
(6)本发明用于黑臭水体整治的活水泵站,外加防护罩不仅起到格栅过滤的作用,同时还能防止河道中打捞船对潜水泵的冲撞,防止潜水泵的破坏。(发明人刘晋;段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