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9.11.29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IPC分类号B01D21/00; B01D21/02; B01D21/24; B01D21/30; C02F1/5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逆向流斜管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沉淀池本体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连通的沉泥区、斜管沉淀区、集水区,集水区内设有冲洗装置,沉泥区的底部矩形阵列有多个沉泥坑,相邻两个沉泥坑的边缘相连,沉泥坑包括弧形坡道和设置在弧形坡道底部的集泥区,弧形坡道的坡度沿靠近集泥区的方向逐渐变小,沉泥坑上方设有排泥管道,排泥管道包括沿沉淀池本体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在沉泥坑上方的多组排泥总管,排泥总管上设有与沉泥坑一一对应的排泥支管,排泥支管的进泥端设置有吸泥嘴,吸泥嘴抵靠在集泥区的内底部,排泥管道的一端伸出沉淀池本体外并在这一端的端部设有排泥泵;本发明提高了污泥排出的效率和效果,保证了污水处理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逆向流斜管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1),所述沉淀池本体(1)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连通的沉泥区(13)、斜管沉淀区(12)、集水区(11),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区(11)内设有冲洗装置(2),所述沉泥区(13)的底部矩形阵列有多个沉泥坑(16),相邻两个沉泥坑(16)的边缘相连,所述沉泥坑(16)包括向下的弧形坡道(161)和设置在弧形坡道(161)底部的向下凹陷的集泥区(162),所述弧形坡道(161)的坡度沿靠近集泥区(162)的方向逐渐变小,所述沉泥坑(16)上方设有排泥管道(4),所述排泥管道(4)包括沿沉淀池本体(1)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在沉泥坑(16)上方的多组排泥总管(41),所述排泥总管(41)上设有与沉泥坑(16)一一对应的排泥支管(42),所述排泥支管(42)的进泥端设置有吸泥嘴(43),所述吸泥嘴(43)抵靠在集泥区(16)的内底部,所述排泥管道(4)的一端伸出沉淀池本体(1)外并在这一端的端部设有排泥泵(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向流斜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装置(2)包括长度与沉淀池本体(1)的宽度相同的支撑框架(21),所述支撑框架(21)的下方设有清洗总管(22),所述清洗总管(22)上沿清洗总管(22)的长度方向设有多组倒置的U型冲洗管(23),所述U型冲洗管(23)的一端设有小型潜水泵(24),所述U型冲洗管(23)的中段设有用于调节压力的手动球阀(25),所述U型冲洗管(23)的另一端连通清洗总管(22),所述清洗总管(22)的两侧设有清洗支管(26),所述清洗支管(26)通过连接管连通清洗总管(22),所述清洗支管(26)的下端设有低压清洗喷头,所述支撑框架(21)上设有用于将冲洗装置(2)沿沉淀池本体(1)的长度方向前后移动的移动机构(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逆向流斜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3)包括设置在支撑框架(21)上端面两端的变频减速电机(31),所述变频减速电机(31)的输出轴上设有链轮一(32),所述支撑框架(21)的下端面两端设有主动轮(33),所述集水区(11)的上方的沉淀池本体(1)内左右两侧壁上沿沉淀池本体(1)的长度方向上设有主滑轨(14),所述主动轮(33)可在主滑轨(14)上沿主滑轨(14)的长度方向自由滚动,所述主动轮(33)中心设有转轴(34),所述转轴(34)外端固定连接有链轮二(35),所述链轮一(32)和链轮二(35)之间通过链条(36)链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逆向流斜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21)的中段下方均匀的设有多组从动轮(37),所述集水区(11)的上方的沉淀池本体(1)内沿沉淀池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有多组副滑轨(15),所述副滑轨(15)与主滑轨(14)长度相同且与主滑轨(14)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从动轮(37)与副滑轨(15)一一对应并可在副滑轨(15)上沿副滑轨(15)的长度方向自由滚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逆向流斜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两组清洗支管(26) 下部的低压清洗喷头沿清洗支管(26)的轴线方向错位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逆向流斜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冲洗管(23)的中段伸出沉淀池的水面上,并在手动球阀(25)所在位置的一侧设有压力表(27)。
说明书
一种逆向流斜管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工业给水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逆向流斜管沉淀池。
背景技术
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沉淀池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
斜管沉淀池是指在沉淀区内设有斜管的沉淀池。斜管沉淀池根据其相互运动方向分为逆(异)向流、同向流和侧向流三种不同分离方式。每两块平行斜板间(或平行管内)相当于一个很浅的沉淀池。斜管沉淀池优点是:①利用了层流原理,提高了沉淀池的处理能力;②缩短了颗粒沉降距离,从而缩短了沉淀时间;③增加了沉淀池的沉淀面积,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
现有的逆向流沉淀池在使用时,斜管的集泥成为水处理行业运行的难题,集泥后的逆向流斜管的过水断面缩小,使出水浊度升高,必须放空采用人工手持水管逐块进行冲洗,存在清洗十分不便、清洗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清洗完成后污泥会沉积在沉淀池底部,这时需要通过吸泥泵将底部的污泥排出,但现有的沉淀池在对底部污泥排出时,容易因为水的流动导致污泥飞溅,使得集泥与后续的待沉淀的水流接触,造成斜管内二次集泥,影响污泥排出的效率和污泥排出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的沉淀池在对底部污泥排出时,容易因为水的流动导致污泥飞溅,影响污泥排出的效率和污泥排出的效果的问题,特提供一种逆向流斜管沉淀池。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逆向流斜管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所述沉淀池本体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连通的沉泥区、斜管沉淀区、集水区,所述集水区内设有冲洗装置,所述沉泥区的底部矩形阵列有多个沉泥坑,相邻两个沉泥坑的边缘相连,所述沉泥坑包括向下的弧形坡道和设置在弧形坡道底部的向下凹陷的集泥区,所述弧形坡道的坡度沿靠近集泥区的方向逐渐变小,所述沉泥坑上方设有排泥管道,所述排泥管道包括沿沉淀池本体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在沉泥坑上方的多组排泥总管,所述排泥总管上设有与沉泥坑一一对应的排泥支管,所述排泥支管的进泥端设置有吸泥嘴,所述吸泥嘴抵靠在集泥区的内底部,所述排泥管道的一端伸出沉淀池本体外并在这一端的端部设有排泥泵。
上述方案中,所述冲洗装置包括长度与沉淀池本体的宽度相同的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下方设有清洗总管,所述清洗总管上沿清洗总管的长度方向设有多组倒置的U型冲洗管,所述U型冲洗管的一端设有小型潜水泵,所述U型冲洗管的中段设有用于调节压力的手动球阀,所述U型冲洗管的另一端连通清洗总管,所述清洗总管的两侧设有清洗支管,所述清洗支管通过连接管连通清洗总管,所述清洗支管的下端设有低压清洗喷头,所述支撑框架上设有用于将冲洗装置沿沉淀池本体的长度方向前后移动的移动机构
上述方案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框架上端面两端的变频减速电机,所述变频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链轮一,所述支撑框架的下端面两端设有主动轮,所述集水区的上方的沉淀池本体内左右两侧壁上沿沉淀池本体的长度方向上设有主滑轨,所述主动轮可在主滑轨上沿主滑轨的长度方向自由滚动,所述主动轮中心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外端固定连接有链轮二,所述链轮一和链轮二之间通过链条链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撑框架的中段下方均匀的设有多组从动轮,所述集水区的上方的沉淀池本体内沿沉淀池本体的长度方向设有多组副滑轨,所述副滑轨与主滑轨长度相同且与主滑轨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从动轮与副滑轨一一对应并可在副滑轨上沿副滑轨的长度方向自由滚动。
上述方案中,两组清洗支管下部的低压清洗喷头沿清洗支管的轴线方向错位设置。
上述方案中,所述U型冲洗管的中段伸出沉淀池的水面上,并在手动球阀所在位置的一侧设有压力表。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沉泥坑的设置,可将污泥沉降至沉泥坑中,利用坡度渐缓的弧形坡道将污泥缓缓划入集泥区内,再通过排泥支管将每个集泥区中的集泥及时排除,解决了现有的沉淀池在对底部污泥排出时,容易因为水的流动导致污泥飞溅,使得集泥与后续的待沉淀的水流接触,造成斜管内二次集泥,影响污泥排出的效率和污泥排出的效果的问题,提高了污泥排出的效率和效果,保证了污水处理的效果。
2.本发明通过将冲洗装置设置为U型冲洗管一端连接潜水泵,U型冲洗管另一端连接清洗总管,清洗总管连接清洗支管,清洗支管下方设置低压清洗喷头,同时将冲洗装置与移动机构连接的方式,对斜管进行清洗时,水泵开启同时冲洗装置沿着沉淀池本体的长度方向移动,水流通过清洗支管下方的低压喷头射出低压射流扰动斜管内的集泥,使斜管内的集泥滑落至沉泥区,冲洗装置到达沉淀池的一端后,移动装置停止同时控制水泵停止,净沉一段时间后,使滑落的集泥沉降至池底,一段时间之后重新启动水泵开启进水,移动装置控制冲洗装置向沉淀池的另一端移动,重复上述清洗过程,直至完成设定的循环周期后,完全停止冲洗装置和移动机构,完成对斜管内的集泥进行清洗,同时将清洗管路沿池宽方向全宽度布置,使得往复一个周期后完成对斜管的一次全面积扫洗,实现了对斜管内集泥的自动化冲洗,同时不需要将沉淀池放空,在沉淀池正常工作时即可实现对污泥的清理,解决了现有的逆向流沉淀池斜管集泥后只能将沉淀池放空后采用人工手持水管逐块进行冲洗,造成清洗十分不便、清洗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极大的提高对斜管内集泥的冲洗效率,冲洗方便,同时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3.本发明通过将移动机构设置成由变频减速电机通过链轮链条结构带动主动轮前后滚动的方式,在沉淀池的上端沿长度方向设置两组滑轨,即实现将冲洗装置前后往复行走,再通过设置PLC控制器的方式,控制变频减速电机工作,即可实现自动控制冲洗装置对斜管进行全面积扫洗,提高了冲洗的效率,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4.本发明通过从动轮的设置,在沉淀池的长度方向设置多组副轨道的方式,对整体装置起到了支撑的作用,提高了整体装置的稳定性,保证了使用的安全。
5.本发明通过将两组清洗支管下部的低压清洗喷头沿清洗支管的轴线方向错位设置的方式,提高了低压射流的覆盖面积,提高了对斜管内集泥的清洗效率,保证清洗的效果。
6.本发明通过压力表的设置,对水压进行监控,避免了由于水压过大,将沉淀池中的水搅浑浊的问题,保证了清洗的效果。(发明人李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