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400-000-2365

全程自养脱氮耦合除磷工艺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时间:2020-4-24 9:00:10

污水处理专利技术

  申请日2019.12.13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IPC分类号C02F3/28

  摘要

  本发明涉及城市污水处理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程自养脱氮耦合除磷装置;其可有效放出处理后的清洁水,可防止部分洁净水滞留于工作腔内,给使用者带来便利,实用性较高;并且,方便放出放置槽内的厌氧污泥颗粒,使用效果较强,从而提高其使用可靠性;包括机体和支撑板,机体内设置有工作腔,支撑板的顶端设置有放置槽,放置槽内设置有厌氧污泥颗粒层;还包括液压装置、连接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螺纹杆、螺纹管、压板和链条,液压装置的左端设置有连接板,螺纹杆底端与压板顶端连接;支撑板前端的左侧和右侧分别铰接于工作腔前侧壁的左侧和右侧,还包括两组步进电机和带动杆,两组步进电机的输出端分别设置有两组传动辊。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全程自养脱氮耦合除磷装置,包括机体(1)和支撑板(2),机体(1)内设置有工作腔,机体(1)的前侧壁上设置有取放口,并且取放口与工作腔相通,并在取放口的侧壁上设置有挡板(6),支撑板(2)的顶端设置有放置槽,并在放置槽内设置有厌氧污泥颗粒层(5),机体(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水管和排水管,并在进水管和排水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3)和第二阀门(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压装置(7)、连接架(8)、第一电机(9)、第二电机(10)、螺纹杆(11)、螺纹管(12)、压板(13)和链条(14),工作腔的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槽,并在所述固定槽内设置有收缩架,所述收缩架的左端设置有收缩槽,液压装置(7)安装在所述收缩槽内,液压装置(7)的左端设置有连接板,并在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调节架(31),所述调节架(31)上设置有调节槽,第一电机(9)安装在所述调节槽内,所述第一电机(9)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轴,所述连接架(8)顶端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两组带动架,所述两组带动架分别安装在传动轴的前侧和后侧,连接架(8)内设置有调节腔,连接架(8)的底端设置有开口,并且所述开口与调节腔相通,在所述调节腔的顶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底端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固定设置有滚珠轴承(15),螺纹管(12)外侧壁与所述滚珠轴承(15)内侧壁连接,螺纹杆(11)底端与压板(13)顶端连接,螺纹杆(11)顶端插入并螺装至螺纹管(12)内部,第二电机(10)安装在调节腔内,所述第二电机(10)的输出端设置有带动轴,并在所述带动轴和螺纹管(12)上分别设置有主动链轮和被动链轮(16),链条(14)套设在主动链轮和被动链轮(16)上;支撑板(2)前端的左侧和右侧分别铰接于工作腔前侧壁的左侧和右侧,还包括两组步进电机(17)和带动杆(18),工作腔上设置有安装架(30),所述安装架(30)底端设置有卡槽,两组步进电机(17)分别安装在所述卡槽内的前侧和后侧,两组步进电机(17)的输出端分别设置有两组传动辊(19),所述两组传动辊(19)上均设置有多组活动板(20),带动杆(18)底端铰接于支撑板(2)顶端,所述带动杆(18)上均设置有多组固定板(2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程自养脱氮耦合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明板(22),机箱上设置有观察孔,并且所述观察孔与工作腔相通,所述透明板(22)安装在观察孔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程自养脱氮耦合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流板(23),所述导流板(23)安装在工作腔的左侧壁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程自养脱氮耦合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板(24),所述挡板(6)上设置有拉槽,拉板(24)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所述拉槽的左侧壁和右侧壁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程自养脱氮耦合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固定锚(25),机体(1)底端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两组固定杆(26),两组固定锚(25)分别安装在所述两组固定杆(26)的底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全程自养脱氮耦合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主动链轮、被动链轮(16)、链条(14)和滚珠轴承(15)均为不锈钢材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全程自养脱氮耦合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组支腿(27),四组支腿(27)分别安装在机体(1)底端的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所述四组支腿(27)底端分别设置有四组滚轮(28)。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全程自养脱氮耦合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推杆(29),机箱右端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两组支架,推杆(29)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所述两组支架连接。

  说明书

  一种全程自养脱氮耦合除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污水处理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程自养脱氮耦合除磷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全程自养脱氮耦合除磷装置是一种用于对相关的物料进行脱氮处理以使其满足清除城市污水的磷元素的,其在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全程自养脱氮耦合除磷装置包括机体和支撑板,机体内设置有工作腔,支撑板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工作腔的左侧壁和右侧壁连接,机体的前侧壁上设置有取放口,并且取放口与工作腔相通,并在取放口的侧壁上设置有挡板,支撑板的顶端设置有放置槽,并在放置槽内设置有厌氧污泥颗粒层,机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水管和排水管,并在进水管和排水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现有的全程自养脱氮耦合除磷装置在使用时,使用者打开第一阀门并向工作腔内放入需要进行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并利用厌氧污泥颗粒去除城市污水中的氮元素和磷元素,打开第二阀门由出料管放出处理后的洁净污水;然而,现有的全程自养脱氮耦合除磷装置在使用中发现,其易导致部分处理后的清洁水,易导致部分洁净水滞留于工作腔内,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实用性较低;并且,其不方便放出放置槽内的厌氧污泥颗粒,使用效果较差,致使其使用可靠性较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有效放出处理后的清洁水,可防止部分洁净水滞留于工作腔内,给使用者带来便利,实用性较高;并且,方便放出放置槽内的厌氧污泥颗粒,使用效果较强,从而提高其使用可靠性的全程自养脱氮耦合除磷装置。

  本发明的一种全程自养脱氮耦合除磷装置,包括机体和支撑板,机体内设置有工作腔,机体的前侧壁上设置有取放口,并且取放口与工作腔相通,并在取放口的侧壁上设置有挡板,支撑板的顶端设置有放置槽,并在放置槽内设置有厌氧污泥颗粒层,机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水管和排水管,并在进水管和排水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还包括液压装置、连接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螺纹杆、螺纹管、压板和链条,工作腔的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槽,并在所述固定槽内设置有收缩架,所述收缩架的左端设置有收缩槽,液压装置安装在所述收缩槽内,液压装置的左端设置有连接板,并在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调节架,所述调节架上设置有调节槽,第一电机安装在所述调节槽内,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轴,所述连接架顶端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两组带动架,所述两组带动架分别安装在传动轴的前侧和后侧,连接架内设置有调节腔,连接架的底端设置有开口,并且所述开口与调节腔相通,在所述调节腔的顶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底端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固定设置有滚珠轴承,螺纹管外侧壁与所述滚珠轴承内侧壁连接,螺纹杆底端与压板顶端连接,螺纹杆顶端插入并螺装至螺纹管内部,第二电机安装在调节腔内,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带动轴,并在所述带动轴和螺纹管上分别设置有主动链轮和被动链轮,链条套设在主动链轮和被动链轮上;支撑板前端的左侧和右侧分别铰接于工作腔前侧壁的左侧和右侧,还包括两组步进电机和带动杆,工作腔上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底端设置有卡槽,两组步进电机分别安装在所述卡槽内的前侧和后侧,两组步进电机的输出端分别设置有两组传动辊,所述两组传动辊上均设置有多组活动板,带动杆底端铰接于支撑板顶端,所述带动杆上均设置有多组固定板。

  本发明的一种全程自养脱氮耦合除磷装置,还包括透明板,机箱上设置有观察孔,并且所述观察孔与工作腔相通,所述透明板安装在观察孔上。

  本发明的一种全程自养脱氮耦合除磷装置,还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安装在工作腔的左侧壁上。

  本发明的一种全程自养脱氮耦合除磷装置,还包括拉板,所述挡板上设置有拉槽,拉板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所述拉槽的左侧壁和右侧壁连接。

  本发明的一种全程自养脱氮耦合除磷装置,还包括两组固定锚,机体底端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两组固定杆,两组固定锚分别安装在所述两组固定杆的底端。

  本发明的一种全程自养脱氮耦合除磷装置,所述主动链轮、被动链轮、链条和滚珠轴承均为不锈钢材质。

  本发明的一种全程自养脱氮耦合除磷装置,还包括四组支腿,四组支腿分别安装在机体底端的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所述四组支腿底端分别设置有四组滚轮。

  本发明的一种全程自养脱氮耦合除磷装置,还包括推杆,机箱右端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两组支架,推杆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所述两组支架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第一电机旋转可带动连接架转动至适宜的角度,第二电机带动带动轴同时带动主动链轮旋转,以带动链条同时带动被动链轮旋转,可带动螺纹管旋转以带动螺纹杆移动,从而带动压板进行移动对厌氧污泥颗粒进行挤压,可有效放出处理后的清洁水,可防止部分洁净水滞留于工作腔内,给使用者带来便利,实用性较高;并且,步进电机带动传动辊旋转可带动活动板进行移动,活动板移动可带动固定板移动使其带动带动杆移动同时,从而使支撑板发生倾斜,其方便放出放置槽内的厌氧污泥颗粒,使用效果较强,从而提高其使用可靠性。(发明人彭大伟;梅华斌;张宇;黄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