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400-000-2365

涂装废水处理达标排放系统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时间:2020-4-29 8:37:08

污水处理专利技术

  申请日2019.12.17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11/122; C02F101/30

  摘要

  本发明涉及涂装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涂装废水处理达标排放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包括收集水池、水池曝气装置、污泥脱水设备、中和絮凝反应一体机、芬顿处理塔、预处理水收集罐、污水反应处理一体机、污泥储存罐、生化处理设备以及生化池电控系统,所述收集水池依次通过管道与所述水池曝气装置、预处理水收集罐以及污水反应处理一体机连接;中和处理后的水进入生化处理设备,经生物池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功能,使污水中呈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被降解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净化后水经沉淀池沉淀后达到到国家三级排放标准,处理过程中的污泥由污泥收集池收集后通过板框压滤机进行脱水处理后作为固废处理。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涂装废水处理达标排放系统,包括收集水池(1)、水池曝气装置(2)、污泥脱水设备(3)、中和絮凝反应一体机(5)、芬顿处理塔(6)、预处理水收集罐(7)、污水反应处理一体机(8)、污泥储存罐(9)、生化处理设备(11)以及生化池电控系统(119),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水池(1)依次通过管道与所述水池曝气装置(2)、预处理水收集罐(7)以及污水反应处理一体机(8)连接;

  所述污泥储存罐(9)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污泥脱水设备(3)、中和絮凝反应一体机(5)以及污水反应处理一体机(8)连接;

  所述中和絮凝反应一体机(5)通过管道连接有收集水箱(10),所述芬顿处理塔(6)包括箱体(61),所述箱体(61)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中和絮凝反应一体机(5)和预处理水收集罐(7)连接,所述预处理水收集罐(7)通过管道与污水反应处理一体机(8)连接;

  所述收集水箱(10)通过管道与所述生化处理设备(1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涂装废水处理达标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水池(1)与污水反应处理一体机(8)连接管道的端部上安装有污水提升泵(110),所述污水提升泵(110)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污水提升泵(110)均位于收集水池(1)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涂装废水处理达标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反应处理一体机(8)的一侧设有自动加药装置(4),所述自动加药装置(4)的一侧设有爬梯(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涂装废水处理达标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和絮凝反应一体机(5)的一侧设有一体加药装置(51),所述一体加药装置(51)的数量设置为三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涂装废水处理达标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61)的一侧设有芬顿加药装置(64),所述箱体(61)的一侧通过法兰盘固定安装有回流管(62),所述回流管(62)的端部均延伸至箱体(61)的内部,且回流管(62)上安装有加药阀(63),所述加药阀(63)的数量设置为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涂装废水处理达标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反应处理一体机(8)的内部安装有搅拌机(81),所述搅拌机(81)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且污水反应处理一体机(8)与所述污泥储存罐(9)的连接管道上安装有自动排泥阀(82),且污水反应处理一体机(8)中分别设有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第三反应池以及反应处理沉淀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涂装废水处理达标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水箱(10)与所述生化处理设备(11)连接管道的端部上安装有生物池给水泵(101),所述生物池给水泵(101)位于所述收集水箱(10)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涂装废水处理达标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处理设备(11)包括沉淀池(111)和生物池(112),所述沉淀池(111)和生物池(112)的一侧分别开设有第二溢流口(114)和第一溢流口(113),且沉淀池(111)的一侧还设有排放口(115),所述沉淀池(111)和生物池(112)均通过管道与所述收集水箱(10)连接,且沉淀池(111)与收集水箱(10)的连接管道上设有第一隔膜泵(116),所述生物池(112)的内部分别固定安装有曝气装置器(117)和水温控制装置(118),所述第一隔膜泵(116)、曝气装置器(117)以及水温控制装置(118)均与所述生化池电控系统(119)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涂装废水处理达标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脱水设备(3)为板框式脱水机,且污泥脱水设备(3)与污泥储存罐(9)连接的管道上安装有第二隔膜泵(12)。

  说明书

  一种涂装废水处理达标排放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涂装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涂装废水处理达标排放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涂装行业的含喷漆漆雾的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存在诸多的困难点,问题点,尤其是汽车,电子,电器,化妆品等涂装及化工企业,高浓度的涂装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漆雾颗粒,水质酸性大,其水质的污染物浓度高,处理难度大,处理后产生的固废漆渣含水率高,处理费用高,涂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来自涂装漆雾清洗产生,为高浓度有机废水,主要以悬浮物与颗粒污染物为主和冲洗污染物,废水呈酸性,含有大量有机化合物如羧酸、醇、酯类,苯类,并具有毒性且具有不可直接进行生化处理。

  然而尚无一套完善的有效的处理设备与工艺针对涂装工厂进行有效的处理,针对涂装生产的工厂如建造大型大规模的废水处理设施,需要投资巨大的费用,涂装生产工厂根本无法负担,针对目前涂装生产工厂的涂装废水处理,研发出可以普遍推广和行之有效的涂装废水处理达标排放的系统工艺和建造成本低的系统处理设备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涂装废水处理达标排放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涂装废水处理达标排放系统,包括收集水池、水池曝气装置、污泥脱水设备、中和絮凝反应一体机、芬顿处理塔、预处理水收集罐、污水反应处理一体机、污泥储存罐、生化处理设备以及生化池电控系统,所述收集水池依次通过管道与所述水池曝气装置、预处理水收集罐以及污水反应处理一体机连接;

  所述污泥储存罐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污泥脱水设备、中和絮凝反应一体机以及污水反应处理一体机连接;

  所述中和絮凝反应一体机通过管道连接有收集水箱,所述芬顿处理塔包括箱体,所述箱体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中和絮凝反应一体机和预处理水收集罐连接,所述预处理水收集罐通过管道与污水反应处理一体机连接;

  所述收集水箱通过管道与所述生化处理设备连接。

  优选的,所述收集水池与污水反应处理一体机连接管道的端部上安装有污水提升泵,所述污水提升泵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污水提升泵均位于收集水池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污水反应处理一体机的一侧设有自动加药装置,所述自动加药装置的一侧设有爬梯。

  优选的,所述中和絮凝反应一体机的一侧设有一体加药装置,所述一体加药装置的数量设置为三个。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一侧设有芬顿加药装置,所述箱体的一侧通过法兰盘固定安装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端部均延伸至箱体的内部,且回流管上安装有加药阀,所述加药阀的数量设置为两个。

  优选的,所述污水反应处理一体机的内部安装有搅拌机,所述搅拌机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且污水反应处理一体机与所述污泥储存罐的连接管道上安装有自动排泥阀,且污水反应处理一体机中分别设有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第三反应池以及反应处理沉淀池。

  优选的,所述收集水箱与所述生化处理设备连接管道的端部上安装有生物池给水泵,所述生物池给水泵位于所述收集水箱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生化处理设备包括沉淀池和生物池,所述沉淀池和生物池的一侧分别开设有第二溢流口和第一溢流口,且沉淀池的一侧还设有排放口,所述沉淀池和生物池均通过管道与所述收集水箱连接,且沉淀池与收集水箱的连接管道上设有第一隔膜泵,所述生物池的内部分别固定安装有曝气装置器和水温控制装置,所述第一隔膜泵、曝气装置器以及水温控制装置均与所述生化池电控系统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污泥脱水设备为板框式脱水机,且污泥脱水设备与污泥储存罐连接的管道上安装有第二隔膜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根据涂装生产过程的产生水量与涂装喷漆量来具体设计设备的处理量,针对上述可不直接进行生化处理的废水,原水预处理采用物理化学沉淀的处理工艺,利用污水反应处理一体机,在第一反应池添加PH调整剂调节PH值,并同时在设备第二第三反应池分别加入混凝剂,助凝剂,使其中的SS以沉淀形式与溶液主体分离而得以净化后的水作为预处理水进入下一道继续处理。

  2、本发明针对预处理后的水无法做到达标排放,且本废水有机物含量极高,并具有毒性,不可直接做生化处理,在预处理的物化处理后的水使用芬顿(Fenton)法,利用Fe2+和H2O2之间的链反应催化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OH),氧化有毒和难降解的有机化合物,芬顿反应处理后水经中和处理设备配合运用药剂调节PH值、加入混凝剂,助凝剂处理,使芬顿氧化后水的悬浮物以沉淀形式与溶液主体分离而得以再次净化后进行生化处理。

  3、本发明中中和处理后的水进入生化处理设备,经生物池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功能,使污水中呈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被降解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使污水得以再次净化,净化后水经沉淀池沉淀后达到到国家三级排放标准,处理过程中的污泥由污泥收集池收集后通过板框压滤机进行脱水处理后作为固废处理,使用方便。(发明人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