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400-000-2365

复合型农村污水处理工艺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时间:2020-6-13 9:01:48

污水处理专利技术

  申请日2020.03.09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复合型农村污水处理装置。本发明复合型农村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隔油池、一级人工湿地和二级人工湿地。本发明通过格栅除去污水中较大颗粒的漂浮物,经格栅处理的水进入隔油池除去污水中大部分的油污后,流入一级人工湿地和二级人工湿地;本发明对农村污水中可能产生的油污做了基本的去除,有效缓解后期由于油脂堵塞等原因所导致的污水处理效率低下的问题;本发明复合型农村污水处理装置污水净化效率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复合型农村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隔油池、一级人工湿地和二级人工湿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农村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油池为平流式隔油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农村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人工湿地包括一级人工湿地池和设于所述一级人工湿地池内的垂直隔板,所述垂直隔板的底端固定于所述一级人工湿地池的底部,将所述一级人工湿地池分为上行流区和下行流区;所述上行流区和下行流区的内部均分为三层,由下至上依次为底层、中间层和顶层;所述上行流区和下行流区的各层均填充有填料,且所述上行流区的中间层中填料的粒径比下行流区的中间层中填料的粒径大;

  所述上行流区的侧面且不高于所述上行流区的底层处设有第一进水口,所述隔油池和所述一级人工湿地通过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所述下行流区的侧面且不高于所述下行流区的底层处设有出水口,所述一级人工湿地和二级人工湿地通过所述出水口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型农村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流区的中间层中填料的粒径为15~20mm;所述下行流区的中间层中填料的粒径为10~15mm。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型农村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流区和下行流区的中间层的深度均为30~35cm。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型农村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流区和下行流区的顶层中填料的粒径相同,均为10~15mm;所述上行流区和下行流区的底层中填料的粒径相同,均为20~25mm。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型农村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流区和下行流区的顶层的深度均为15cm;所述上行流区和下行流区的底层的深度均为20cm。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型农村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人工湿地包括二级人工湿地池,所述二级人工湿地池的内部分为水平的四层,由上至下依次为覆盖层、滤料层、过渡层和蓄水层;所述二级人工湿地池的侧面且不高于所述蓄水层处设有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下行流区的出水口连通。

  9.如权利要求8述的复合型农村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人工湿地池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均设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的内部置有陶粒。

  10.如权利要求9述的复合型农村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上均设有与所述蓄水层连通的管道,所述管道上设有阀门。

  说明书

  一种复合型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复合型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有:厕所污水、厨房污水、生活洗涤污水和其他污水。一般农村污水具有水量不均,水量变化较大的特点。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食品及油类实用的增加,厨房污水有污染程度加剧的趋势。在农村污水排放量中,厨房污水占据总量的五分之一。由于污水治理工程的不完善,大部分采用混合水渠进行污水的分散排放,导致周围的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农村污水水质情况相对一般,主要含有COD、N、P、SS和细菌,和部分油脂,基本不含重金属和有害物质,有良好的生化特性。

  目前,农村污水的主要处理方法有土壤深入植物、稳定塘处理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生物滤池技术、膜反应器、化粪池,厌氧发酵罐技术等。

  另外由于人工湿地容易出现堵塞的现象,且为露天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速度比较缓慢,容易出现湿地满流后,因为来不及处理来水,而导致表面污水发臭易产生蚊虫等现象。

  现有技术一般不将厨房污水的处理纳入农村污水的处理范围内,由于并未为对油脂进行处理,容易影响后续处理工序的处理效率。农村污水在处理过程中易产生恶臭气体,导致周围环境恶劣,影响村民环境。另外,多数系统在完成污水处理过程中容易忽视由于堵塞、降雨等导致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或附近沟渠等问题,而造成人工湿地产生难闻气体、水质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净化效率高且能有效避免堵塞的污水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复合型农村污水处理装置,其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隔油池、一级人工湿地和二级人工湿地。

  本发明通过格栅除去污水中较大颗粒的漂浮物,经格栅处理的水进入隔油池除去污水中大部分的油污后,流入复合人工湿地。本发明对农村污水中可能产生的油污做了基本的去除,有效缓解后期由于油脂堵塞等原因所导致的污水处理效率低下的问题。本发明污水处理装置污水净化效率高。

  进一步地,所述隔油池为平流式隔油池。

  进一步地,所述一级人工湿地包括一级人工湿地池和设于所述一级人工湿地池内的垂直隔板,所述垂直隔板的底端固定于所述一级人工湿地池的底部,将所述一级人工湿地池分为上行流区和下行流区;所述上行流区和下行流区的内部均分为三层,由下至上依次为底层、中间层和顶层;所述上行流区和下行流区的各层均填充有填料,且所述上行流区的中间层中填料的粒径比下行流区的中间层中填料的粒径大;

  所述上行流区的侧面且不高于所述上行流区的底层处设有第一进水口,所述隔油池和所述一级人工湿地通过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所述下行流区的侧面且不高于所述下行流区的底层处设有出水口,所述一级人工湿地和二级人工湿地通过所述出水口连通。

  本发明污水处理装置中一级人工湿地采用复合垂直流,经隔油池处理的水从第一进水口进入上行流区,上行后进入下行流区下行,然后从下行流区的出水口进入二级人工湿地,这样避免了在初步作用下由于管道堵塞,导致人工湿地难以运行。

  本发明上行流区中间层填料使用粒径较大的填料作为过滤层,下行流区中间层使用较小一点粒径的过滤层。利用垂直隔板将区域分开,每个区域的滤料相对单一,通过利用两侧不同的区间使用不同层次的滤料来进行污水处理,使污水可以在避免堵塞情况下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也方便了单个区域进行检查和填料的替换。

  进一步地,所述上行流区的中间层中填料的粒径为15~20mm;所述下行流区的中间层中填料的粒径为10~15mm。

  进一步地,上行流区域填充高度为0.7m,下行流区域填充高度为0.6m。其中,填充高度指的是上层、中间层和底层的整体填充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上行流区和下行流区的中间层的深度均为30~35cm。

  进一步地,所述上行流区和下行流区的顶层中填料的粒径相同,均为10~15mm;所述上行流区和下行流区的底层中填料的粒径相同,均为20~25mm。

  进一步地,所述上行流区和下行流区的顶层的深度均为15cm;所述上行流区和下行流区的底层的深度均为20cm。

  进一步地,所述二级人工湿地包括二级人工湿地池,所述二级人工湿地池的内部分为水平的四层,由上至下依次为覆盖层、滤料层、过渡层和蓄水层;所述二级人工湿地池的侧面且不高于所述蓄水层处设有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下行流区的出水口连通。

  经过一级人工湿地处理后的水进入二级人工湿地底部,二级人工湿地采用上行垂直潜流。

  进一步地,覆盖层、滤料层、过渡层和蓄水层中均填充有填料;覆盖层中填料的粒径为10~15mm,滤料层中填料的粒径为2~6mm,过渡层中填料的粒径为4~10mm,蓄水层填料的粒径为15~25mm。

  进一步地,所述二级人工湿地池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均设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的内部置有陶粒。

  当人工湿地遇到降雨、堵塞等问题导致污水堆积在表面无法处理时,污水可从两侧进入蓄水池。所述蓄水池中放置有可悬浮的改性陶粒,可用于去除水中部分恶臭气体、以及对未处理的部分污水进行简单的预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陶粒通过在表面覆盖磁性Fe3O4或活性炭复合涂层进行改性。例如,采用KOH化学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并将磁性粉体以一定的比例混合于葡萄糖和KOH的溶液中,对陶粒进行浸渍涂层,最后将炭化和活化热处理一步完成。

  进一步地,所述蓄水池上均设有与所述蓄水层连通的管道,所述管道上设有阀门。蓄水池上设置管道和阀门,当两侧蓄水池的压强高于中间人工湿地的时候,阀门开启,两侧污水从底部管道重新进入二级人工湿地进行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蓄水池的内部靠近其顶端处设有小格栅。小格栅可对由于其他原因而产生的漂浮杂质进行拦截,避免较大颗粒物质对湿地系统造成堵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通过格栅除去污水中较大颗粒的漂浮物,经格栅处理的水进入隔油池除去污水中大部分的油污后,流入一级人工湿地和二级人工湿地。本发明对农村污水中可能产生的油污做了基本的去除,有效缓解后期由于油脂堵塞等原因所导致的污水处理效率低下的问题。本发明污水处理装置污水净化效率高。

  (2)本发明一级人工湿地通过侧向减少湿地中间填料粒径,减小人工湿地系统出现堵塞的概率。

  (3)本发明二级人工湿地两侧设有蓄水池,用来对未来得及处理的污水做基本的吸附处理,减缓恶臭气体、污水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发明人谢永新;杨炜雯;李锐敬;徐波;夏雯菁;邹文明;姚坚宣;赵晓东;刘光全;李伟光;黄逸龙;蒋琴;李日栋;霍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