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20.02.14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IPC分类号B01F11/00; B01F13/10; C02F11/121; C02F103/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市政地下水污染处理系统,其结构包括基坑、管道、泥压装置、砌墙、防水层、腻子。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设有的搅流结构与导流结构的相互配合,实现对污水内含有的淤泥,在沉积在基坑内时做有效的搅动作用,并对淤泥做向下的引流作用,从而实现避免淤泥在基坑内底部出现有大量的沉积,导致基坑高度减小,蓄水量较少,本发明利用压紧机构内部设有的震荡组件的配合,对导流后的淤泥做进一步的挤压干化处理,进而实现对淤泥做最大化的储藏处理,并利用干化后的淤泥加固地下水处理系统的基础。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市政地下水污染处理系统,其结构包括基坑(1)、管道(2)、泥压装置(3)、砌墙(4)、防水层(5)、腻子(6),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2)共设有四组且分别设于基坑(1)四侧边表面,所述泥压装置(3)设于基坑(1)内下部且通过螺栓螺旋相连接,所述砌墙(4)安装于基坑(1)内侧壁并通过浇筑贴合相连接,所述防水层(5)设于砌墙(4)内侧壁,所述腻子(6)设于防水层(5)表面并通过浇筑贴合相连接;
所述泥压装置(3)包括搅流结构(3a)、导流结构(3b)、压紧机构(3c),所述导流结构(3b)设于搅流结构(3a)下表面并通过扣合相连接,所述压紧机构(3c)设于导流结构(3b)正下方并通过电焊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地下水污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流结构(3a)包括旋转套(3a1)、底盘(3a2)、凸起轴(3a3)、引流条(3a4),所述底盘(3a2)与旋转套(3a1)通过扣合相连接,所述凸起轴(3a3)安装于底盘(3a2)上表面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引流条(3a4)设有若干条且分别呈对称状安装于凸起轴(3a3)表面,所述引流条(3a4)与凸起轴(3a3)通过电焊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地下水污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轴(3a3)呈对称倾斜结构,所述凸起轴(3a3)上部面积较小与下部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地下水污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3b)包括隔板(3b1)、通孔(3b2)、横框板(3b3),所述隔板(3b1)下表面与震荡组件(3c1)通过推动相连接,所述通孔(3b2)设有若干个且分别呈均匀等距状安装于隔板(3b1)边缘,所述通孔(3b2)与隔板(3b1)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横框板(3b3)设于隔板(3b1)外侧表面并通过电焊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地下水污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3c)包括震荡组件(3c1)、引流斗(3c2)、挤压槽(3c3)、挤杆(3c4)、扁框(3c5),所述引流斗(3c2)设于震荡组件(3c1)下表面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挤压槽(3c3)设于引流斗(3c2)下表面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挤杆(3c4)设有若干根且分别设于挤压槽(3c3)内侧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扁框(3c5)共设有两个且分别安装于挤压槽(3c3)左右两侧,所述扁框(3c5)与挤压槽(3c3)通过电焊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市政地下水污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扁框(3c5)与挤压槽(3c3)接触面积为挤压槽(3c3)侧面积的一半,所述扁框(3c5)为倾斜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市政地下水污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震荡组件(3c1)与隔板(3b1)通过推动相连接,所述震荡组件(3c1)包括扣框(3c11)、螺杆(3c12)、震动板(3c13),所述螺杆(3c12)设有五根且分别呈均匀等距状安装于扣框(3c11)内侧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螺杆(3c12)与隔板(3b1)通过推动相连接,所述震动板(3c13)共设有四块且分别安装于扣框(3c11)外表面并通过电焊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市政地下水污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3c12)为旋转状态。
说明书
一种市政地下水污染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系统领域,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市政地下水污染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对城市市政建设的同时,需要对经由市政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故而在做该污水处理系统的配置时,因市政地下水污染处理系统其面积较大且处理量较大,需要经由人工进行基坑的挖掘以及处理系统的建设埋设。
而因该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淤泥,其在随污水流动后汇集在一处时,由于自身的重力而在汇集处形成沉淀,故而导致汇集处污水量储存量减少,因淤泥的堆积其易出现往地下的渗透,从而易导致基坑出现内部的坍塌。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市政地下水污染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淤泥,其在随污水流动后汇集在一处时,由于自身的重力而在汇集处形成沉淀,故而导致汇集处污水量储存量减少,因淤泥的堆积其易出现往地下的渗透,从而易导致基坑出现内部的坍塌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市政地下水污染处理系统,其结构包括基坑、管道、泥压装置、砌墙、防水层、腻子,所述管道共设有四组且分别设于基坑四侧边表面,所述泥压装置设于基坑内下部且通过螺栓螺旋相连接,所述砌墙安装于基坑内侧壁并通过浇筑贴合相连接,所述防水层设于砌墙内侧壁,所述腻子设于防水层表面并通过浇筑贴合相连接,所述泥压装置包括搅流结构、导流结构、压紧机构,所述导流结构设于搅流结构下表面并通过扣合相连接,所述压紧机构设于导流结构正下方并通过电焊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方案,所述搅流结构包括旋转套、底盘、凸起轴、引流条,所述底盘与旋转套通过扣合相连接,所述凸起轴安装于底盘上表面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引流条设有若干条且分别呈对称状安装于凸起轴表面,所述引流条与凸起轴通过电焊相连接,有利于实现对淤泥的搅动处理。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方案,所述凸起轴呈对称倾斜结构,所述凸起轴上部面积较小与下部面积,有利于实现对淤泥做搅动且向两边流动作用,避免出现密集的厚积。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方案,所述导流结构包括隔板、通孔、横框板,所述隔板下表面与震荡组件通过推动相连接,所述通孔设有若干个且分别呈均匀等距状安装于隔板边缘,所述通孔与隔板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横框板设于隔板外侧表面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有利于实现对沉淀的淤泥做引流处理。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方案,所述压紧机构包括震荡组件、引流斗、挤压槽、挤杆、扁框,所述引流斗设于震荡组件下表面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挤压槽设于引流斗下表面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挤杆设有若干根且分别设于挤压槽内侧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扁框共设有两个且分别安装于挤压槽左右两侧,所述扁框与挤压槽通过电焊相连接,有利于实现对淤泥做挤压干化处理,从而实现最小化的进行淤泥的储藏,以避免淤泥沉淀在管道内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方案,所述扁框与挤压槽接触面积为挤压槽侧面积的一半,所述扁框为倾斜结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方案,所述震荡组件与隔板通过推动相连接,所述震荡组件包括扣框、螺杆、震动板,所述螺杆设有五根且分别呈均匀等距状安装于扣框内侧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螺杆与隔板通过推动相连接,所述震动板共设有四块且分别安装于扣框外表面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有利于实现对淤泥做进一步的晃动处理,从而实现淤泥与污水的分离。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方案,所述螺杆为旋转状态,有利于实现对时留下的淤泥做搅动破碎处理。
发明有益效果
相对比较于传统的一种市政地下水污染处理系统,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设有的搅流结构与导流结构的相互配合,实现对污水内含有的淤泥,在沉积在基坑内时做有效的搅动作用,并对淤泥做向下的引流作用,从而实现避免淤泥在基坑内底部出现有大量的沉积,导致基坑高度减小,蓄水量较少。
本发明利用压紧机构内部设有的震荡组件的配合,对导流后的淤泥做进一步的挤压干化处理,进而实现对淤泥做最大化的储藏处理,并利用干化后的淤泥加固地下水处理系统的基础。(发明人刘新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