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 2020.05.23
公开(公告)日 2021.01.15
IPC分类号 B63B29/16; B63J4/00; B63B45/08; B63B45/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舶废水处理系统,涉及船舶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现有船舶污水处理存在黑水和灰水混合处理导致处理量大的问题。本方案包括污水输出端、连接于污水输出端的储存舱、连接于储存舱的连接管、连接于连接管的污水处理装置和连接于污水处理装置的排出管,连接管上安装有连接阀;污水输出端包括黑水输出端和灰水输出端,黑水输出端连接于储存舱,灰水输出端连接有第一灰水管和第二灰水管,第一灰水管连通于储存舱且第一灰水管上安装有第一阀,第二灰水管连通于排出管且第二灰水管上安装有第二阀。本方案可实现黑水和灰水的分离处理,降低污水处理量,进而不需要设计过大的污水储存舱,提高船体内部空间利用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船舶废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输出端、连接于污水输出端的储存舱(1)、连接于储存舱(1)的连接管(2)、连接于连接管(2)的污水处理装置(3)和连接于污水处理装置(3)的排出管(4),连接管(2)上安装有连接阀(21);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输出端包括黑水输出端和灰水输出端,黑水输出端连接于储存舱(1),灰水输出端连接有第一灰水管(52)和第二灰水管(53),第一灰水管(52)连通于储存舱(1)且第一灰水管(52)上安装有第一阀(521),第二灰水管(53)连通于排出管(4)且第二灰水管(53)上安装有第二阀(5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2)与排出管(4)之间连接有快排管(6),且快排管(6)上安装有快排阀(6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船舶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黑水输出端与污水处理装置(3)之间还连接有直排管(62)且直排管(62)上安装有直排阀(6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舱(1)外设有报警器,储存舱(1)内设有用于根据储存舱(1)内液位高度从而控制报警器通断电的报警电路(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船舶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电路(7)包括,
第一液位传感器(71),安装于储存舱(1)内并用于检测储存舱(1)内液位高度,以输出液位检测值;
第一比较单元(72),耦接于第一液位传感器(71)的输出端以接受液位检测值,并比较液位检测值与第一比较单元(72)的预设值,根据比较结果输出第一比较信号;
第一执行单元(73),耦接于第一比较单元(72)的输出端以接受第一比较信号,并控制报警器的供电回路通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舱(1)内设有互不连通的主用腔(11)和备用腔(12),主用腔(11)和备用腔(12)的入口分别连接有主用管(13)和备用管(14),主用管(13)和备用管(14)上分别连接有主用阀(15)和备用阀(16),主用管(13)和备用管(14)均连通于黑水输出端;主用腔(11)和备用腔(12)的出口分别连接有主用出管(17)和备用出管(18),主用出管(17)和备用出管(18)上分别连接有主用出阀(171)和备用出阀(181),且主用出管(17)和备用出管(18)均连通于连接管(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船舶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用阀(15)和备用阀(16)均为电磁阀,主用出阀(171)和备用出阀(181)均为止回阀;储存舱(1)内设有用于根据主用腔(11)内液位高度从而控制主用阀(15)关闭、备用阀(16)打开或主用阀(15)打开、备用阀(16)关闭的分流电路(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船舶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电路(8)包括,
第二液位传感器(81),安装于主用腔(11)内且用于检测主用腔(11)内液位高度,并输出液高检测值;
第二比较单元(82),耦接于第二液位传感器(81)的输出端以接受液高检测值,并比较液高检测值与第二比较单元(82)的预设值,根据比较结果输出第二比较信号;
第二执行单元(83),耦接于第二比较单元(82)的输出端以接受第二比较信号,并控制主用阀(15)关闭、备用阀(16)打开或主用阀(15)打开、备用阀(16)关闭。
说明书
一种船舶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船舶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船舶在航行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污水,典型的如来自于厨房、餐厅、洗碗间、洗衣间等排出的生活污水,这类生活污水如果直接大剂量排入海里,会大量消耗水中溶解的氧气,产生赤潮,危及鱼类和大多数水生物的生存。
先行的船舶生活污水排放规定中:
1: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允许在离岸最近距离为12海里以上的海域排放;
2:经过粉碎和消毒处理的生活污水,允许在离岸最近距离为3海里以上的海域排放;
3:以上无论哪一种情况,排放时船舶的航速不小于4节;
4:船舶所设经批准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应正常运转,该装置符合主管机关的规定,拟排放的生活污水废液在水中不应产生可见的漂浮固体,也不应使水变色;
5:离陆地不足3海里时,严禁排放生活污水,应临时储存生活污水。
因此,现有的船舶污水排放方式通常为,在12海里以上的海域(以下简称外海)航行时,可以直排生活污水;在3海里至12海里之间海域(以下简称领海)航行时,排放经过污水处理装置消毒、粉碎过的污水;在3海里以内的海域(以下简称内海)航行时,将污水储存于储存舱内,并在靠岸时,将储存舱内的污水通过通岸接头传至岸边的污水收集系统中,或者等到航行至外海和领海内进行排放。
现有的这种排放方式中,无论是黑水(任何型式的厕所和小便池的排出物和其他废弃物)还是灰水(除黑水以外的船上产生的其他污水,主要是来自厨房、洗衣房以及盥洗室等处的废水和废物),都汇聚一同当做污水处理,而其中的灰水在领海海域内时是不需要经污水处理装置处理的,这就导致了污水处理量过大,进而导致储存舱的设计容量需要很大,影响了船体内部空间的高效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船舶废水处理系统,可实现黑水和灰水的分离处理,降低污水处理量,进而不需要设计过大的污水储存舱,提高船体内部空间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船舶废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输出端、连接于污水输出端的储存舱、连接于储存舱的连接管、连接于连接管的污水处理装置和连接于污水处理装置的排出管,连接管上安装有连接阀;所述污水输出端包括黑水输出端和灰水输出端,黑水输出端连接于储存舱,灰水输出端连接有第一灰水管和第二灰水管,第一灰水管连通于储存舱且第一灰水管上安装有第一阀,第二灰水管连通于排出管且第二灰水管上安装有第二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外海海域以及领海海域时,黑水被推送至储存舱内,且关闭第一阀和开启第二阀,使灰水流至排水管内,而不必经过储存舱和污水处理装置;而储存舱内的黑水输送进污水处理装置内进行处理,后排出至排出管中,同灰水一同排出至船外;
在内海海域时,黑水被推送至储存舱内,且开启第一阀和关闭第二阀,使灰水也流进储存舱内,同黑水汇合;汇合后的污水再输送进污水处理装置内进行处理,后排出至排出管中,最后排出至船外。
通过上述设置,可在船舶航行于外海海域以及领海海域时,实现黑水和灰水的分离处理,降低污水处理量,进而不需要设计过大的污水储存舱,提高船体内部空间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管与排出管之间连接有快排管,且快排管上安装有快排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船舶航行至外海海域时,可打开快排阀,则储存在储存舱内的污水可不经过污水处理装置,更为快捷的排出至船舶外,从而提高排出污水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黑水输出端与污水处理装置之间还连接有直排管且直排管上安装有直排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船舶航行至外海海域时,可打开快排阀和直排阀,则储存在储存舱内的污水可不经过污水处理装置,更为快捷的排出至船舶外,以及刚从黑水输出端排出的黑水可被直排管分流一部分,这部分黑水在经过污水处理装置后从排出管排出,而不会先储存到储存舱内,从而提高排出污水效率;其中值得说明的是,排出管单位时间的可排出量大于等于快排管、第二灰水管、污水处理装置出口三者总的单位时间排出量。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储存舱外设有报警器,储存舱内设有用于根据储存舱内液位高度从而控制报警器通断电的报警电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储存舱内的污水水位过高时,报警电路可控制报警器发出警报信号,从而提示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处理储存舱内的污水;其中报警器可以是蜂鸣器或闪光灯。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报警电路包括,
第一液位传感器,安装于储存舱内并用于检测储存舱内液位高度,以输出液位检测值;
第一比较单元,耦接于第一液位传感器的输出端以接受液位检测值,并比较液位检测值与第一比较单元的预设值,根据比较结果输出第一比较信号;
第一执行单元,耦接于第一比较单元的输出端以接受第一比较信号,并控制报警器的供电回路通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储存舱内的污水水位过高时,第一比较单元比较液位检测值与第一比较单元的预设值,液位检测值大于第一比较单元的预设值,第一比较单元输出高电平的第一比较信号,则第一执行单元控制报警器报警;反之,当储存舱内的液位较低,且液位检测值小于第一比较单元的预设值时,不报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储存舱内设有互不连通的主用腔和备用腔,主用腔和备用腔的入口分别连接有主用管和备用管,主用管和备用管上分别连接有主用阀和备用阀,主用管和备用管均连通于黑水输出端;主用腔和备用腔的出口分别连接有主用出管和备用出管,主用出管和备用出管上分别连接有主用出阀和备用出阀,且主用出管和备用出管均连通于连接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储存舱时,常常会出现部分容积是使用不到的问题,则本方案中,将储存舱内部分隔成两个腔体,其中的备用腔在主用腔满载时才会用于装载污水,否者处于空置状态,如此有利于降低备用腔的清理频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主用阀和备用阀均为电磁阀,主用出阀和备用出阀均为止回阀;储存舱内设有用于根据主用腔内液位高度从而控制主用阀关闭、备用阀打开或主用阀打开、备用阀关闭的分流电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主用腔内的污水水位过高时,分流电路可控制主用阀关闭、备用阀打开,以将污水引进备用腔内,从而仅有当主用腔存满污水时,才动用备用腔,降低备用腔内空间的使用频率,也就降低了备用腔的清理频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分流电路包括,
第二液位传感器,安装于主用腔内且用于检测主用腔内液位高度,并输出液高检测值;
第二比较单元,耦接于第二液位传感器的输出端以接受液高检测值,并比较液高检测值与第二比较单元的预设值,根据比较结果输出第二比较信号;
第二执行单元,耦接于第二比较单元的输出端以接受第二比较信号,并控制主用阀关闭、备用阀打开或主用阀打开、备用阀关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主用腔内的污水水位过高时,第二比较单元比较液高检测值与第二比较单元的预设值,液高检测值大于第二比较单元的预设值,第二比较单元输出高电平的第二比较信号,则第二执行单元控制主用阀关闭、备用阀打开;反之,当主用腔内的液位较低,且液高检测值小于第二比较单元的预设值时,第二执行单元控制主用阀打开、备用阀关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船舶废水处理系统有益技术效果:
1.本方案中,可实现黑水和灰水的分离处理,降低污水处理量,进而不需要设计过大的污水储存舱,提高船体内部空间利用率;
2.本方案中,当船舶航行至外海海域时,可打开快排阀和直排阀,则储存在储存舱内的污水可不经过污水处理装置,更为快捷的排出至船舶外,以及刚从黑水输出端排出的黑水可被直排管分流一部分,这部分黑水在经过污水处理装置后从排出管排出,而不会先储存到储存舱内,从而提高排出污水效率。
发明人 (陈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