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 20200328
公开(公告)日 20201106
IPC分类号 F16L21/06; F16L55/035; F16F15/06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废水运输管道结构,从上往下依次包括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上支撑座的底部连接设置有上夹持部,下支撑座的顶部连接设置有下夹持部,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之间的夹持口内设置有运输管道,运输管道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第一管道的连接端上设置有螺纹连接凹槽端,第二管道的连接端上设置有螺纹连接卡口端,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外侧均套设有紧固连接结构,紧固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紧固连接部和第二紧固连接部。本实用新型一种工业废水运输管道结构,通过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结构设置,运输管道装置固定结构设置较为简单,维修检查时的更换较为方便。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工业废水运输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从上往下依次包括上支撑座(1)和下支撑座(7),所述上支撑座(1)的底部连接设置有上夹持部(2),所述下支撑座(7)的顶部连接设置有下夹持部(9),所述上夹持部(2)的底部中间位置和下夹持部(9)的顶部中间位置均设置有半圆形的夹持口,所述上夹持部(2)和下夹持部(9)之间的夹持口内设置有运输管道(12),所述上夹持部(2)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环(3),所述下夹持部(9)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固定环(5),螺纹连接杆(4)依次穿过第一固定环(3)和第二固定环(5)与固定设置在下支撑座(7)上的螺纹连接柱(6)相连接设置,所述运输管道(12)包括第一管道(17)和第二管道(25),所述第一管道(17)的连接端上设置有螺纹连接凹槽端(18),所述第二管道(25)的连接端上设置有螺纹连接卡口端(24),所述螺纹连接卡口端(24)与螺纹连接凹槽端(18)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设置,所述第一管道(17)和第二管道(25)的外侧均套设有紧固连接结构,所述紧固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紧固连接部(21)和第二紧固连接部(22),所述第一紧固连接部(21)和第二紧固连接部(22)分别通过第一螺栓连接件(19)与第一管道(17)和第二管道(25)相连接,所述第一紧固连接部(21)和第二紧固连接部(22)之间通过第二螺栓连接件(20)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废水运输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座(7)的底部设置有固定脚垫(8),所述固定脚垫(8)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10),所述防滑垫(10)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防滑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废水运输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座(7)的内部设置有缓冲减震结构,所述缓冲减震结构从上往下依次包括上接触板(13)、套筒(14)和下接触板(15),所述上接触板(13)和下接触板(15)分别连接设置在支撑座(7)内的顶部和底部,所述上接触板(13)和下接触板(15)之间连接设置有套筒(14),所述套筒(14)上套设有弹簧(16)。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废水运输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持部(2)和下夹持部(9)的夹持口和运输管道(12)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环(1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废水运输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连接结构与第一管道(17)和第二管道(25)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密封环(23)。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工业废水运输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环(11)为橡胶密封环。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工业废水运输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环(23)为橡胶密封环。
说明书
一种工业废水运输管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废水处理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业废水运输管道结构。
背景技术
污水是指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排出水。丧失了原来使用功能的水简称为污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消耗量逐年增加。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并且仅有极少部分可以被人类直接使用。因此,仅仅依靠节约水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重复利用水资源成为必然。污水处理是水资源重复利用的重点。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占污水总量的比例很高,如果可以重复利用将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污水在运输过程中,需要运用到运输管道装置,现有技术中的污水运输管道装置固定结构设置较为复杂,维修检查时的更换较为困难,同时不具备减震避震的功能;管道与管道之间的连接通常通过连接法兰进行连接,管道之间的连接密封性较差。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工业废水运输管道结构,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业废水运输管道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工业废水运输管道结构,从上往下依次包括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上支撑座的底部连接设置有上夹持部,下支撑座的顶部连接设置有下夹持部,上夹持部的底部中间位置和下夹持部的顶部中间位置均设置有半圆形的夹持口,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之间的夹持口内设置有运输管道,上夹持部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环,下夹持部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固定环,螺纹连接杆依次穿过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与固定设置在下支撑座上的螺纹连接柱相连接设置,运输管道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第一管道的连接端上设置有螺纹连接凹槽端,第二管道的连接端上设置有螺纹连接卡口端,螺纹连接卡口端与螺纹连接凹槽端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设置,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外侧均套设有紧固连接结构,紧固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紧固连接部和第二紧固连接部,第一紧固连接部和第二紧固连接部分别通过第一螺栓连接件与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相连接,第一紧固连接部和第二紧固连接部之间通过第二螺栓连接件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下支撑座的底部设置有固定脚垫,固定脚垫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防滑垫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防滑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下支撑座的内部设置有缓冲减震结构,缓冲减震结构从上往下依次包括上接触板、套筒和下接触板,上接触板和下接触板分别连接设置在支撑座内的顶部和底部,上接触板和下接触板之间连接设置有套筒,套筒上套设有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的夹持口和运输管道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紧固连接结构与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密封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密封环为橡胶密封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二密封环为橡胶密封环。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一种工业废水运输管道结构,通过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结构设置,运输管道装置固定结构设置较为简单,维修检查时的更换较为方便;通过下支撑座内部设置的缓冲减震结构,可以使得运输管道具有很好的减震避震的功能;管道与管道之间的连接通过紧固连接结构进行连接,连接强度和稳定性较好;通过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使得管道之间的连接密封性较好。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发明人 (蒋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