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2.03.11
申请日:2021.10.25
分类号:C02F3/30(2006.01)I;C02F101/10(2006.01)N;C02F101/16(2006.01)N;C02F101/30(2006.01)N;C02F101/38(2006.01)N
摘要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生物增能AAO污水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将污水来水和二沉池中的回流的污泥通过配水装置自下而上的在厌氧池内流动,在厌氧池内,下层形成具备水解功能的活性污泥层,中层和上层形成具备释磷功能的污泥层;S2、在缺氧池投加填料,使反硝化菌附着在填料中,形成反硝化菌群;延长反硝化时间,来水碳源充足时,在缺氧池前段培养出反硝化菌实现脱氮,随着水中碳源的消耗,在缺氧池中段和后段培养出反硝化嗜磷菌,反硝化嗜磷菌为兼性嗜磷菌;S3、在好氧池投加用于固定硝化菌的填料。本发明释磷过程彻底,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减弱了脱氮除磷相互争夺碳源的矛盾关系,减缓了脱氮、除磷时的泥龄矛盾问题。
权利要求书
1.生物增能AAO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污水来水和二沉池中的回流的污泥通过配水装置自下而上的在厌氧池内流动,在厌氧池内,下层形成具备水解功能的活性污泥层,中层和上层形成具备释磷功能的污泥层;S2、在缺氧池投加填料,使反硝化菌附着在填料中,形成反硝化菌群;延长反硝化时间,来水碳源充足时,在缺氧池前段培养出反硝化菌实现脱氮,随着水中碳源的消耗,在缺氧池中段和后段培养出反硝化嗜磷菌,反硝化嗜磷菌为兼性嗜磷菌;S3、在好氧池投加用于固定硝化菌的填料,将好氧池中的混合液回流至厌氧池;S4、将产生的污泥输送至二沉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增能AAO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配水装置包括堰板(1)、壳体(2)和隔板(3),壳体(2)底部连通有进水管(201),堰板(1)和壳体(2)均为回转形结构,壳体(2)顶部外圈上凸,堰板(1)同轴设置在壳体(2)顶部内圈,堰板(1)外侧和壳体(2)内侧之间形成配水室,隔板(3)设置在配水室内,隔板(3)绕堰板(1)中心轴均匀分布多个,多个隔板(3)将配水室分隔为多个小配水室,小配水室底部设置有出水口(301),出水口(301)连通有配水管(302),配水管(302)连通有出水管(303),出水管(303)与厌氧池中的配水点通过软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增能AAO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S(5)、在二沉池排泥端设置菌种分离设备(4),菌种分离设备(4)具有一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输入端接收未筛选的污泥,其中一个输出端将优势菌种筛分回流到缺氧池中,另一个输出端将杂质以及活性不佳的微生物排放至污泥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生物增能AAO污水处理工艺,释磷过程彻底,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减弱了脱氮除磷相互争夺碳源的矛盾关系,减缓了脱氮、除磷时的泥龄矛盾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生物增能AAO污水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污水来水和二沉池中的回流的污泥通过配水装置自下而上的在厌氧池内流动,在厌氧池内,下层形成具备水解功能的活性污泥层,中层和上层形成具备释磷功能的污泥层;
S2、在缺氧池投加填料,使反硝化菌附着在填料中,形成反硝化菌群;延长反硝化时间,来水碳源充足时,在缺氧池前段培养出反硝化菌实现脱氮,随着水中碳源的消耗,在缺氧池中段和后段培养出反硝化嗜磷菌,反硝化嗜磷菌为兼性嗜磷菌;
S3、在好氧池投加用于固定硝化菌的填料,将好氧池中的混合液回流至厌氧池;
S4、将产生的污泥输送至二沉池。
优选的,配水装置包括堰板、壳体和隔板,壳体底部连通有进水管,堰板和壳体均为回转形结构,壳体顶部外圈上凸,堰板同轴设置在壳体顶部内圈,堰板外侧和壳体内侧之间形成配水室,隔板设置在配水室内,隔板绕堰板中心轴均匀分布多个,多个隔板将配水室分隔为多个小配水室,小配水室底部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连通有配水管,配水管连通有出水管,出水管与厌氧池中的配水点通过软管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S5、在二沉池排泥端设置菌种分离设备,菌种分离设备具有一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输入端接收未筛选的污泥,其中一个输出端将优势菌种筛分回流到缺氧池中,另一个输出端将杂质以及活性不佳的微生物排放至污泥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工艺能改变微生物的菌群状态,增强微生物的处理机能,充分利用水中的挥发性脂肪酸,实现彻底的释磷过程,在不投加化学药剂或少投加药剂的情况下提高污水处理效果。本工艺减弱了脱氮除磷相互争夺碳源的矛盾关系,使得水中碳源可以全部用来去除总氮,同时去除总磷。本工艺能在排泥时不会流失大量的硝化菌,减缓脱氮、除磷时的泥龄矛盾问题。
(发明人:郭运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