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新废水高效处理曝气生物滤池

发布时间:2023-8-19 5:03:19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公布日:2022.08.30

申请日:2022.05.31

分类号:C02F9/14(2006.01)I;C02F7/00(2006.01)I;C02F3/30(2006.01)N;C02F3/34(2006.01)N;C02F101/16(2006.01)N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水高效处理曝气生物滤池,所废水高效处理曝气生物滤池包括池体、出水堰、布水管、外循环单元以及曝气单元,所述池体内设有多个隔板,以将所述池体内的空间分为从下至上依次分布的进水区、第一过滤区、第二过滤区以及清水区;所述出水堰设于所述池体内壁,并位于所述清水区的顶部;所述布水管垂直于所述池体的轴向贯穿所述池体的进水区;所述外循环单元一端与所述布水管的另一端连通,另一端伸入所述出水堰内,所述外循环单元用于将所述出水堰内的清水引流至所述进水区;所述曝气单元包括曝气泵,以及与所述曝气泵连通且伸入所述进水区的曝气盘。本发明提供的废水高效处理曝气生物滤池提高脱氮除碳效率。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废水高效处理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设有多个隔板,以将所述池体内的空间分为从下至上依次分布的进水区、第一过滤区、第二过滤区以及清水区,所述第一过滤区和所述第二过滤区内分别填充有填料,所述隔板上具有过水通孔;出水堰,设于所述池体内壁,并位于所述清水区的顶部;布水管,垂直于所述池体的轴向贯穿所述池体的进水区,一端用于连通进水水源;外循环单元,一端与所述布水管的另一端连通,另一端伸入所述出水堰内,所述外循环单元用于将所述出水堰内的清水引流至所述进水区;以及曝气单元,包括曝气泵,以及与所述曝气泵连通且伸入所述进水区的曝气盘,所述曝气盘位于所述布水管的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高效处理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高效处理曝气生物滤池还包括进水单元,所述进水单元包括进水水箱,以及设于所述进水水箱出水口的第一蠕动泵;所述布水管设于所述第一蠕动泵的出水侧,所述布水管与所述第一蠕动泵之间还设有第一调节阀。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水高效处理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高效处理曝气生物滤池还包括出水单元,所述出水单元包括出水水箱,以及设于所述出水水箱进水口的第二蠕动泵;所述出水堰设于所述第二蠕动泵的进水侧,所述出水堰和所述第二蠕动泵之间还设有第二调节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高效处理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高效处理曝气生物滤池还包括监测单元,所述监测单元包括第一监测仪和第二监测仪,所述第一监测仪的监测探头伸入所述第二过滤区内,用于监测氢离子浓度,所述第二监测仪的监测探头伸入所述清水区内,用于监测氧参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水高效处理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的顶部开设有两个滑道,所述废水高效处理曝气生物滤池还包括与两个所述滑道一一对应设置的活动组件,所述活动组件包括:驱动气缸,设于所述池体的顶部,所述驱动气缸具有沿所述滑道延伸方向往复移动的驱动端;安装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滑道,所述安装块固设于所述驱动端;以及固定杆,顶端固设于所述安装块,底端固接于所述第一监测仪或所述第二监测仪的监测探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高效处理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的侧壁还设有两个取样阀,其中一个所述取样阀与所述第一过滤区的顶部连通,另一个所述取样阀与所述第二过滤区的顶部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废水高效处理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筒体、第二筒体、第三筒体以及第四筒体,所述第二筒体、所述第三筒体以及所述第四筒体的筒底均形成所述隔板,所述第一筒体的内腔形成所述进水区,所述第二筒体的内腔形成所述第一过滤区,所述第三筒体的内腔形成所述第二过滤区,所述第四筒体的内腔形成所述清水区;所述第二筒体和所述第三筒体分别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上环形板和下环形板,以及连接于所述上环形板和所述下环形板之间的折叠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废水高效处理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筒体和所述第三筒体还分别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包括依次连接的两个杆体,以及设于两个所述杆体之间的调节部,所述调节部用于调节并固定两个所述杆体的夹角,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筒体或所述第三筒体,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三筒体或所述第四筒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高效处理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单元还包括:固定环,套设于所述曝气盘的外周,所述固定环内形成有环形的流动腔,所述流动腔连通于所述曝气泵;以及驱动电机,设于所述池体的底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曝气盘固接;所述曝气盘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环的内圈,所述曝气盘内形成有与所述流动腔连通的内腔,所述曝气盘的顶部设有呈阵列分布的曝气孔。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高效处理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管的轴向与所述池体的径向重合,所述布水管上沿自身轴向均布有多个布水孔。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废水高效处理曝气生物滤池,旨在实现高效、节能的实现对废水的脱氮除碳处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废水高效处理曝气生物滤池,包括:

池体,所述池体内设有多个隔板,以将所述池体内的空间分为从下至上依次分布的进水区、第一过滤区、第二过滤区以及清水区,所述第一过滤区和所述第二过滤区内分别填充有填料,所述隔板上具有过水通孔;

出水堰,设于所述池体内壁,并位于所述清水区的顶部;

布水管,垂直于所述池体的轴向贯穿所述池体的进水区,一端用于连通进水水源;

外循环单元,一端与所述布水管的另一端连通,另一端伸入所述出水堰内,所述外循环单元用于将所述出水堰内的清水引流至所述进水区;以及

曝气单元,包括曝气泵,以及与所述曝气泵连通且伸入所述进水区的曝气盘,所述曝气盘位于所述布水管的下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废水高效处理曝气生物滤池还包括进水单元,所述进水单元包括进水水箱,以及设于所述进水水箱出水口的第一蠕动泵;

所述布水管设于所述第一蠕动泵的出水侧,所述布水管与所述第一蠕动泵之间还设有第一调节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废水高效处理曝气生物滤池还包括出水单元,所述出水单元包括出水水箱,以及设于所述出水水箱进水口的第二蠕动泵;

所述出水堰设于所述第二蠕动泵的进水侧,所述出水堰和所述第二蠕动泵之间还设有第二调节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废水高效处理曝气生物滤池还包括监测单元,所述监测单元包括第一监测仪和第二监测仪,所述第一监测仪的监测探头伸入所述第二过滤区内,用于监测氢离子浓度,所述第二监测仪的监测探头伸入所述清水区内,用于监测氧参数。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池体的顶部开设有两个滑道,所述废水高效处理曝气生物滤池还包括与两个所述滑道一一对应设置的活动组件,所述活动组件包括:

驱动气缸,设于所述池体的顶部,所述驱动气缸具有沿所述滑道延伸方向往复移动的驱动端;

安装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滑道,所述安装块固设于所述驱动端;以及

固定杆,顶端固设于所述安装块,底端固接于所述第一监测仪或所述第二监测仪的监测探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池体的侧壁还设有两个取样阀,其中一个所述取样阀与所述第一过滤区的顶部连通,另一个所述取样阀与所述第二过滤区的顶部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池体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筒体、第二筒体、第三筒体以及第四筒体,所述第二筒体、所述第三筒体以及所述第四筒体的筒底均形成所述隔板,所述第一筒体的内腔形成所述进水区,所述第二筒体的内腔形成所述第一过滤区,所述第三筒体的内腔形成所述第二过滤区,所述第四筒体的内腔形成所述清水区;

所述第二筒体和所述第三筒体分别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上环形板和下环形板,以及连接于所述上环形板和所述下环形板之间的折叠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筒体和所述第三筒体还分别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包括依次连接的两个杆体,以及设于两个所述杆体之间的调节部,所述调节部用于调节并固定两个所述杆体的夹角,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筒体或所述第三筒体,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三筒体或所述第四筒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曝气单元还包括:

固定环,套设于所述曝气盘的外周,所述固定环内形成有环形的流动腔,所述流动腔连通于所述曝气泵;以及

驱动电机,设于所述池体的底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曝气盘固接;

所述曝气盘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环的内圈,所述曝气盘内形成有与所述流动腔连通的内腔,所述曝气盘的顶部设有呈阵列分布的曝气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布水管的轴向与所述池体的径向重合,所述布水管上沿自身轴向均布有多个布水孔。

本申请实施例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废水高效处理曝气生物滤池有以下优点:

(1)外循环单元的设立有助于提高本发明废水高效处理曝气生物滤池的进水压力,使得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悬浮污泥可通过较大的上升水流附着于第一过滤区或第二过滤区的填料中,优化对废水的处理效果;

(2)外循环单元和布水管连通,可有效提高水力复合,加大对第一过滤区和第二过滤区内的填料冲刷力,从而有效避免第一过滤区和第二过滤区内的填料堵塞问题;

(3)进水区位于最底部,采用了上流式进水模式,结合向上的曝气运行模式,可实现均匀补水,气水充分接触从而提高脱氮除碳效率;

(4)设置第一过滤区和第二过滤区两层,有利于废水与填料充分接触,实现微生物群落发挥高效的脱氮除碳作用,并且两层填料的上下分布,有助于实现氧浓度梯度分布,有利于好氧、兼氧以及厌氧等多种功能性微生物共存,打破传统自氧异养微环境限制,同时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布有利于多种脱氮除碳工艺发挥协同作用,相比于传统过效能工艺本发明实施例对废水的一体式处理,可大大减少反应器占地面积,节省必要的经济能耗。

(发明人:闫志斌;邢佳枫;陈平;陈晓飞;谷奎庆;孙晴;薛龙;岳宗礼;侯佳;周兰霞;姚振永)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