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3.10.24
申请日:2023.09.19
分类号:C02F1/66(2023.01)I
摘要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废水的中和反应器,包括罐体;漂浮结构可活动设置在罐体的内部,漂浮结构上设有凹腔,漂浮结构的内部竖向间隔开设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隔板,固定设置在漂浮结构内部,第二腔室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排药管,透气孔沿轴向间隔设置在排药管的内壁;本发明的一种废水的中和反应器,可将反应药剂再次吹向排药管的内部,以便于下次进行反应药剂投放使用,透气孔用于将排药管内的反应药剂和甲烷气体分离,从而使得甲烷气体进入到第二腔室并通过第三排气孔排除至外部,实现了通过废水反应程度调节对反应药剂的投放,避免药剂的浪费,从而节省废水处理的经济成本。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废水的中和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0);漂浮结构(30),可活动设置在罐体(10)的内部,漂浮结构(30)上设有凹腔(31),且凹腔(31)的开口朝向罐体(10)的底部,凹腔(31)用于收集废水反应后的甲烷气体,漂浮结构(30)的内部竖向间隔开设有第一腔室(34)和第二腔室(35);隔板(33),固定设置在漂浮结构(30)内部,将第一腔室(34)和第二腔室(35)分隔开来,且第一腔室(34)用于盛放反应药剂,第二腔室(35)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排药管(40),且排药管(40)呈环形排布,排药管(40)与第一腔室(34)相连通,以使第一腔室(34)对排药管(40)内的反应药剂进行补充;透气孔(43),沿轴向间隔设置在排药管(40)的内壁,以使排药管(40)与第二腔室(35)相连通,透气孔(43)可将排药管40内的反应药剂和甲烷气体分离;第三排气孔(71),间隔开设在漂浮结构(30)的外周侧,且第三排气孔(71)与第二腔室(35)相连通,用于将甲烷气体排出;套管(51),可竖向滑动设置在漂浮结构(30)上,套管(51)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套管(51)处于第一状态时,凹腔(31)与第一腔室(34)和排药管(40)相连通,以使凹腔(31)内的甲烷气体进入排药管(40)内部将反应药剂吹出,并且通过第一腔室(34)对排药管(40)内的反应药剂进行补充;当套管(51)处于第二状态时,凹腔(31)与第一腔室(34)和排药管(40)处于密闭状态;所述罐体(10)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架(20),且支撑架(20)成十字交叉状,并且支撑架(20)位于罐体(10)内靠近顶部位置,支撑架(20)交叉位置竖向设置有顶杆(21),且顶杆(21)的一端朝向罐体(10)的底部,罐体(10)的内部顶壁竖向安装有多个固定杆(22);所述漂浮结构(30)呈圆形凸台状,漂浮结构(30)上下具有两个圆形体,并且上部的圆形体直径小于下部的圆形体,且上下两个圆形体之间具有挡板,并且漂浮结构(30)的外周侧固定间隔设置有连接杆(37),连接杆(37)上开设有滑孔,且固定杆(22)贯穿于滑孔内,使得连接杆(37)与固定杆(22)滑动配合;所述凹腔(3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十字拖杆(32),十字拖杆(32)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圆孔,圆孔用于使得甲烷气体可始终能够进入到套管(51)的内部,漂浮结构(30)内部竖向设有滑道(50),且滑道(50)呈圆形,并且滑道(50)上下贯通,滑道(50)底部延伸至凹腔(31)的内部,滑道(50)上竖向开设有滑槽(56),套管(51)竖向滑动设置在滑道(50)的内部,且套管(51)的顶部密封,套管(51)的底部设有开口,且开口朝向凹腔(31),并且套管(51)开口与凹腔(31)相连通,使得凹腔(31)内部的气体可进入到套管(51)的内部;所述套管(51)的外周侧间隔设置有第一气孔(52),套管(51)的外周侧间隔设置有第二气孔(53),且第一气孔(52)位于第二气孔(53)的上方,并且第二气孔(53)的孔径大于第一气孔(52),套管(51)的内部竖向设置有弹性件(55),套管(51)的外壁竖向设置有滑条(54),且滑条(54)可在滑槽(56)内滑动;所述滑道(50)的内壁开设有第一通孔(42)和第二通孔(41),且第二通孔(41)与排药管(40)相连通,并且第一通孔(42)和第一气孔(52)的孔径大小一致,第二通孔(41)和第二气孔(53)的孔径大小一致;所述第二腔室(35)的内壁间隔开设有第二排气孔(70),漂浮结构(30)的外周侧开设有第三排气孔(71),且第二排气孔(70)与第三排气孔(71)相连通,漂浮结构(30)的外周侧轴向间隔设置有第一浮漂(60)和第二浮漂(6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的中和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0)的外周侧上竖向开设有观液口(11),用于观察罐体(10)内部液体的反应程度和液位高度,罐体(10)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支撑腿(12),罐体(10)的顶部安装有注液口(14),将废水通过注液口(14)灌注进罐体(10)的内部,罐体(10)的顶部安装有排气口(13),排气口(13)用于将废水反应后的甲烷气体排出,罐体(10)的底部安装有排水口(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的中和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7)内部开设有第二滑槽(83),第二滑槽(83)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插杆(82),且插杆(82)上设有斜面(84),固定杆(22)的外周侧开设有卡槽(9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废水的中和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31)的内部中心位置设置有漂浮板(80),漂浮板(80)的外周侧铰接间隔设置有第一连接杆(81),且第一连接杆(81)的一端铰接设置有插杆(82)。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废水的中和反应器,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投放反应药剂的量不能通过废水反应程度进行调节,从而容易造成反应药剂浪费,导致废水处理的经济成本增加。
本发明的一种废水的中和反应器,包括:
罐体;
漂浮结构,可活动设置在罐体的内部,漂浮结构上设有凹腔,且凹腔的开口朝向罐体的底部,凹腔用于收集废水反应后的甲烷气体,漂浮结构的内部竖向间隔开设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隔板,固定设置在漂浮结构内部,将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分隔开来,且第一腔室用于盛放反应药剂,第二腔室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排药管,且排药管呈环形排布,排药管与第一腔室相连通,以使第一腔室对排药管内的反应药剂进行补充;
透气孔,沿轴向间隔设置在排药管的内壁,以使排药管与第二腔室相连通,透气孔可将排药管内的反应药剂和甲烷气体分离;
第三排气孔,间隔开设在漂浮结构的外周侧,且第三排气孔与第二腔室相连通,用于将甲烷气体排出;
套管,可竖向滑动设置在漂浮结构上,套管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套管处于第一状态时,凹腔与第一腔室和排药管相连通,以使凹腔内的甲烷气体进入排药管内部将反应药剂吹出,并且通过第一腔室对排药管内的反应药剂进行补充;当套管处于第二状态时,凹腔与第一腔室和排药管处于密闭状态。
优选的,所述罐体的外周侧上竖向开设有观液口,用于观察罐体内部液体的反应程度和液位高度,罐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支撑腿,罐体的顶部安装有注液口,将废水可通过注液口灌注进罐体的内部,罐体的顶部安装有排气口,排气口用于将废水反应后的甲烷气体排出,罐体的底部安装有排水口。
优选的,所述罐体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架,且支撑架成十字交叉状,并且支撑架位于罐体内靠近顶部位置,支撑架交叉位置竖向设置有顶杆,且顶杆的一端朝向罐体的底部,罐体的内部顶壁竖向安装有多个固定杆。
优选的,所述漂浮结构呈圆形凸台状,漂浮结构上下具有两个圆形体,并且上部的圆形体直径小于下部的圆形体,且上下两个圆形体之间具有挡板,并且漂浮结构的外周侧固定间隔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上开设有滑孔,且固定杆贯穿于滑孔内,使得连接杆与固定杆滑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凹腔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十字拖杆,十字拖杆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圆孔,圆孔用于使得甲烷气体可始终能够进入到套管的内部,漂浮结构内部竖向设有滑道,且滑道呈圆形,并且滑道上下贯通,滑道底部延伸至凹腔的内部,滑道上竖向开设有滑槽,套管竖向滑动设置在滑道的内部,且套管的顶部密封,套管的底部设有开口,且开口朝向凹腔,并且套管开口与凹腔相连通,使得凹腔内部的气体可进入到套管的内部,通过废水反应程度调节对反应药剂的投放,避免药剂的浪费,从而节省废水处理的经济成本。
优选的,所述套管的外周侧间隔设置有第一气孔,套管的外周侧间隔设置有第二气孔,且第一气孔位于第二气孔的上方,并且第二气孔的孔径大于第一气孔,套管的内部竖向设置有弹性件,套管的外壁竖向设置有滑条,且滑条可在滑槽内滑动。
优选的,所述滑道的内壁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与第一腔室相连通,并且第一通孔和第一气孔的孔径大小一致,第二通孔和第二气孔的孔径大小一致。
优选的,所述第二腔室的内壁间隔开设有第二排气孔,漂浮结构的外周侧开设有第三排气孔,且第二排气孔与第三排气孔相连通,漂浮结构的外周侧轴向间隔设置有第一浮漂和第二浮漂。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内部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插杆,且插杆一端设有斜面,固定杆的外周侧开设有卡槽。
优选的,所述凹腔的内部中心位置设有漂浮板,漂浮板的外周侧铰接间隔设置有第一连接杆,且第一连接杆的一端铰接设置有插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有漂浮结构和套管,当罐体内部的废水进行反应时,漂浮结构此时处于废水的内部,废水反应中产生大量的甲烷气泡向废水顶部移动,从而使得部分甲烷气体进入到漂浮结构上的凹腔的内部,随着凹腔内的甲烷气体的增加,使得气体顶推漂浮结构向上浮动,当漂浮结构移动至罐体上方时,会对套管进行挤压,从而使得凹腔与第一腔室和排药管连通,从而使得气体进入到排药管的内部,将排药管内部的反应药剂吹出,同时气体进入到第一腔室的内部,可将反应药剂再次吹向排药管的内部,以便于下次进行反应药剂投放使用,透气孔用于将排药管内的反应药剂和甲烷气体分离,从而使得甲烷气体进入到第二腔室并通过第三排气孔排出至外部,实现了通过废水反应程度调节对反应药剂的投放,避免药剂的浪费,从而节省废水处理的经济成本。
2.通过设置有漂浮板和插杆,当漂浮结构浸入至废水中之后,漂浮板会向上移动,漂浮板移动带动第一连接杆发生角度变化,同时第一连接杆角度变化会顶推插杆,使得插杆插进卡槽的内部,但随着凹腔内部的甲烷气体逐渐增多,甲烷气体会填充至凹腔内部,使得凹腔内部的水逐渐下降,漂浮板受自身重力的情况下会向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一连接杆和插杆移动,从而使得插杆脱离卡槽,使得漂浮结构快速向上浮动,使得顶杆向下顶推套管,从而使得开孔相互对应,实现药剂投放彻底,提高药剂投放的精准性,节省废水处理的经济成本。
(发明人:陈志刚;汪会宝;任自亮;袁跃方;王苹苹;冷全胜;姚文静;贾保华;闫亚楠;王山坡;王灿荣;赵兵;张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