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4.03.29
申请日:2023.12.28
分类号:C02F9/00(2023.01)I;C02F3/30(2023.01)I;C02F1/00(2023.01)N;C02F1/52(2023.01)N;C02F7/00(2006.01)N;C02F101/30(2006.01)N;C02F101/10(2006.01)N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实现污泥同步消化的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污水处理设备,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带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箱体,将污水从进水口通入箱体;箱体内包括至少三个生物分区,生物分区分别为好氧区、缺氧区和厌氧区,且对应三个生物分区分别均匀布设有生物载体,污水依次通入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并与生物分区内对应的生物载体进行反应分离微生物,污水中的污泥同步消化;箱体内靠近好氧区设置有过滤器和沉淀池,反应完成后的污水通入沉淀池中进行沉淀后,通过过滤器进行过滤得到净水,净水从出水口排出,通过对污水中微生物的合理配置及控制,提高微生物协同作用,实现污泥的同步消化,以得到净水并从出水口排出。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实现污泥同步消化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污水处理设备,所述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带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箱体,将污水从进水口通入箱体;所述箱体内包括至少三个生物分区,所述生物分区分别为好氧区、缺氧区和厌氧区,且对应三个所述生物分区分别均匀布设有生物载体,污水依次通入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并与生物分区内对应的生物载体进行反应分离微生物,污水中的污泥同步消化;箱体内靠近好氧区设置有过滤器和沉淀池,反应完成后的污水通入沉淀池中进行沉淀后,通过过滤器进行过滤得到净水,净水从出水口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实现污泥同步消化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表面设置有暗沟,所述暗沟连通进水口和出水口并与所述好氧区、缺氧区和厌氧区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实现污泥同步消化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载体对应三个所述生物分区分别为好氧载体、缺氧载体和厌氧载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实现污泥同步消化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载体的材质为高密度聚酯纤维基、尼龙改性基纳米材料任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实现污泥同步消化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分区、所述过滤器和所述沉淀池一体成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实现污泥同步消化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絮凝装置,所述絮凝装置靠近所述沉淀池并与所述沉淀池相连,所述絮凝装置包括絮凝剂和向所述沉淀池输送絮凝剂的进料管道。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实现污泥同步消化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靠近所述进水口设置有曝气口。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污水和污泥两者无法得到同步净化、抗冲击能力弱,处理能力较差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实现污泥同步消化的污水处理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实现污泥同步消化的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污水处理设备,所述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带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箱体,将污水从进水口通入箱体;所述箱体内包括至少三个生物分区,所述生物分区分别为好氧区、缺氧区和厌氧区,且对应三个所述生物分区分别均匀布设有生物载体,污水依次通入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并与生物分区内对应的生物载体进行反应分离微生物,污水中的污泥同步消化;箱体内靠近好氧区设置有过滤器和沉淀池,反应完成后的污水通入沉淀池中进行沉淀后,通过过滤器进行过滤得到净水,净水从出水口排出。
作为本发明的优化实施方案之一,所述箱体表面设置有暗沟,所述暗沟连通进水口和出水口并与所述好氧区、缺氧区和厌氧区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优化实施方案之一,所述生物载体对应三个所述生物分区分别为好氧载体、缺氧载体和厌氧载体。
作为本发明的优化实施方案之一,所述生物载体的材质为高密度聚酯纤维基、尼龙改性基纳米材料任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优化实施方案之一,所述生物分区、所述过滤器和所述沉淀池一体成型。
作为本发明的优化实施方案之一,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絮凝装置,所述絮凝装置靠近所述沉淀池并与所述沉淀池相连,所述絮凝装置包括絮凝剂和向所述沉淀池输送絮凝剂的进料管道。
作为本发明的优化实施方案之一,所述箱体上靠近所述进水口设置有曝气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污水从进水口通入污水处理设备中,再依次经过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进行处理,且每个生物分区内都配置了高效特种生物载体,通过对污水中微生物的合理配置及控制,实现微生物相分离,充分发挥不同微生物相优势,提高微生物协同作用,提高污染物分解能力及效果,特种高效生物载体生物附着量大,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生物相完善,生物链长,能够处理各种类型的有机物质,即易分解的有机物质和难降解的有机物质,实现污泥的同步消化,减少剩余污泥量;而反应完成后的污水通入沉淀池中进行沉淀以沉积掉污水中的颗粒物,然后通过过滤器进一步筛选出污水中的杂质,以得到净水并从出水口排出,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回收利用,提高整个污水处理设备的环保性。
(发明人:陈军;余永红;靳海麟;钱壁;洪波;鲁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