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应对污水负荷冲击并减少外加碳源AAO-S系统

发布时间:2025-3-31 14:47:46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公布日:2024.03.26

申请日:2023.11.03

分类号:C02F3/30(2023.01)I;C02F101/30(2006.01)N;C02F101/10(2006.01)N;C02F1/00(2023.01)N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对污水负荷冲击并减少外加碳源的AAO-S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厌氧池,所述厌氧池的一侧设有进水口,所述厌氧池与切换池Ⅰ相互连通,所述切换池Ⅰ与缺氧池相互连通,所述切换池Ⅰ与缺氧池之间还设有第一排泥装置,所述缺氧池与好氧池相互连通,所述好氧池与切换池Ⅱ相互连通,所述切换池Ⅱ与沉淀池相互连通,所述沉淀池的一端设有出水口与第二排泥装置。本发明可实现池体工艺功能切换,在使用时满足硝化液补给及好氧池补泥的需求的同时,避免了溶解氧对反硝化的影响,同时也避免了硝态氮对除磷效果的干扰,两级切换池可根据来水水质进行工艺功能切换,保障并增强脱氮除磷效果的同时,大幅降低碳源投加需求,抗冲击且节能。

5.jpg

权利要求书

1.应对污水负荷冲击并减少外加碳源的AAO-S装置,包括厌氧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的一侧设有进水口,所述厌氧池与切换池Ⅰ相互连通,所述切换池Ⅰ与缺氧池相互连通,所述切换池Ⅰ与缺氧池之间还设有第一排泥装置,所述缺氧池与好氧池相互连通,所述好氧池与切换池Ⅱ相互连通,所述切换池Ⅱ与沉淀池相互连通,所述沉淀池的一端设有出水口与第二排泥装置,所述切换池Ⅱ的输出端与第一切换池的输入端及缺氧池、好氧池形成硝化液回流装置,所述切换池Ⅰ的输出端和厌氧池的输入端构成第一污泥回流装置,所述沉淀池的输出端与缺氧池的输入端以及好氧池、切换池Ⅱ构成第二污泥回流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对污水负荷冲击并减少外加碳源的AAO-S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处设有流量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对污水负荷冲击并减少外加碳源的AAO-S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内均设有DO在线监测系统和在线溶解氧检测装置,并将厌氧池运行期间的溶解氧控制小于0.2mg/L;缺氧池溶解氧控制在0.2~0.5mg/L;好氧池溶解氧控制在3±1mg/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对污水负荷冲击并减少外加碳源的AAO-S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内设有搅拌装置和PH在线监测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对污水负荷冲击并减少外加碳源的AAO-S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内设有曝气装置及混合装置,其中曝气装置采用变频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对污水负荷冲击并减少外加碳源的AAO-S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硝化液回流装置内设有硝化液回流泵,所述硝化液回流泵采用变频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对污水负荷冲击并减少外加碳源的AAO-S装置,其特征在于:切换池I内的污泥回流比控制在30~50%,沉淀池内的污泥回流比控制在50~100%,硝化液回流比控制在100~30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对污水负荷冲击并减少外加碳源的AAO-S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装置整体采用PLC自控管理。

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应对污水负荷冲击并减少外加碳源的AAO-S装置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流程1)原水进入厌氧池,保障厌氧拆链释磷所需的高负荷,DO在线监测系统监测厌氧池进水负荷、酸碱度及配水是否均匀;2)正常运行时切换池Ⅰ发挥沉淀池作用,在颗粒物未被分解前截留去除,同时保障厌氧补泥浓度,减少第一污泥回流装置使用的频次,保障缺氧池内系统稳定;当来水负荷变动总氮升高时,加大硝化液回流装置内的硝化液回流,并补充硝酸根及有机物,切换池Ⅰ则发挥缺氧池反硝化作用;3)缺氧池通过搅拌装置充分混合回流过来的硝化液,促进反硝化进行;曝气装置为好氧池提供溶解氧,促进硝化反应进行,也为好氧池内微生物吸收聚磷提供了必要环境,利于排泥除磷;4)正常运行时好氧池与切换池Ⅱ同时发挥硝化作用,当总氮过高或碳源过低时,提高好氧池内污泥浓度同时,切换池Ⅱ内曝气调整为空气混合搅拌,通过控制溶解氧值使切换池Ⅱ将发挥缺氧池反硝化作用,沉淀池用于泥水分离,满足回流及排泥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应对污水负荷冲击并减少外加碳源的AAO-S装置及使用方法,实现池体内工艺功能切换,满足硝化液补给及好氧池补泥的需求的同时,避免了溶解氧对反硝化的影响,同时也避免了硝态氮对除磷效果的干扰,两级切换池可根据来水水质进行工艺功能切换,保障并增强脱氮除磷效果的同时,大幅降低碳源投加需求,抗冲击且节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应对污水负荷冲击并减少外加碳源的AAO-S装置,包括厌氧池,所述厌氧池的一侧设有进水口,所述厌氧池与切换池Ⅰ相互连通,所述切换池Ⅰ与缺氧池相互连通,所述切换池Ⅰ与缺氧池之间还设有第一排泥装置,所述缺氧池与好氧池相互连通,所述好氧池与切换池Ⅱ相互连通,所述切换池Ⅱ与沉淀池相互连通,所述沉淀池的一端设有出水口与第二排泥装置,所述切换池Ⅱ的输出端与第一切换池的输入端及缺氧池、好氧池形成硝化液回流装置,所述切换池Ⅰ的输出端和厌氧池的输入端构成第一污泥回流装置,所述沉淀池的输出端与缺氧池的输入端以及好氧池、切换池Ⅱ构成第二污泥回流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处设有流量计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内均设有DO在线监测系统和在线溶解氧检测装置,并将厌氧池运行期间的溶解氧控制小于0.2mg/L;缺氧池溶解氧控制在0.2~0.5mg/L;好氧池溶解氧控制在3±1mg/L

进一步的:所述缺氧池内设有搅拌装置和PH在线监测装置。

优先的:所述好氧池内设有曝气装置,曝气装置采用变频配置。

优先的:所述硝化液回流装置内设有硝化液回流泵,所述硝化液回流泵采用变频控制。

优先的:切换池I内的污泥回流比控制在30~50%,沉淀池内的污泥回流比控制在50~100%,硝化液回流比控制在100~300%

优先的:本装置整体采用PLC自控管理。

一种应对污水负荷冲击并减少外加碳源的AAO-S装置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流程1)原水进入厌氧池,保障厌氧拆链释磷所需的高负荷,DO在线监测系统监测厌氧池进水负荷、酸碱度及配水是否均匀;2)正常运行时切换池Ⅰ发挥沉淀池作用,在颗粒物未被分解前截留去除,同时保障厌氧补泥浓度,减少第一污泥回流装置使用的频次,保障缺氧池内系统稳定;当来水负荷变动总氮升高时,加大硝化液回流装置内的硝化液回流,并补充硝酸根及有机物,切换池Ⅰ则发挥缺氧池反硝化作用;3)缺氧池通过搅拌装置充分混合回流过来的硝化液,促进反硝化进行;曝气装置为好氧池提供溶解氧,促进硝化反应进行,也为好氧池内微生物吸收聚磷提供了必要环境,利于排泥除磷;4)正常运行时好氧池与切换池Ⅱ同时发挥硝化作用,当总氮过高或碳源过低时,提高好氧池内污泥浓度同时,切换池Ⅱ内曝气调整为空气混合搅拌,通过控制溶解氧值使切换池Ⅱ将发挥缺氧池反硝化作用,沉淀池用于泥水分离,满足回流及排泥要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实现了池体区域工艺功能切换,使得厌氧池、缺氧池有充足的碳源可以用,切换功能的同时不制约原工艺效果,以此保障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功能的完整性,从而增强了系统抗冲击能力,通过控制回流量配比,可增强反硝化速率及泥龄,利于脱氮,进而减少了对碳源的依赖及投加成本。

切换池I不仅解决了厌氧回流污泥时硝态氮对聚磷菌反应的影响,也避免了回流硝化液中的溶解氧对缺氧环境造成破坏;切换池II切换为缺氧功能时,好氧池直接汇入,减少了回流电能消耗,运行良好,精准控制水中溶解氧,将溶解氧控制在较低水平,减少曝气量,进一步节能。

(发明人:谭再可;王伟)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