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行业资料 >> 正文

南京市高淳县“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

发布时间:2012-2-17 15:10:55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第一章 “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回顾
    “十一五” 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工业强县、生态立县、特色兴县”发展战略,优化经济结构、促进技术进步、强化管理,抓重点带全局,使全县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
1能源消费情况
1.1社会能源消费总量
    “十一五”期间,全县以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年均12.86%的增长速度支持了地区生产总值年均21.41%的快速增长。2009年全县社会能源消费总量达到68.21万吨标准煤, 比“十五”末增加26.17万吨标准煤。
1.2工业能源消费量
    “十一五”期间, 全县工业经济实现了跨跃发展,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25.13亿元上升为76.17亿元,能源消费量由“十五”末的17.06万吨标准煤下降到15.64万吨标准煤。
1.3工业能源消费构成
    全县工业能源消费品种以煤炭和电力为主,2009年煤炭、电力和天然气消费量占工业能源消费量比重达到43.5 % 、26.0 % 和17.6 %。
    全县工业能源消费量主要集中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橡胶制品业。2009年三个行业能源消费量占到全县工业能源消费量的近70%。
2污染物排放情况
    2009年全县工业粉尘排放量3127吨、烟尘排放量669吨、化学需氧量排放2166吨、二氧化硫排放量2388吨,分别比2005年下降6.9%、17.8%、20.4%、13.5%。
3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3.1能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
    2009年全县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电耗分别为0.342吨标准煤/万元、0.205吨标准煤/万元和434.58千瓦时/万元。
与“十五”末相比,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电耗下降幅度分别达到25.3%、69.8%和49.2% 。四年全县环比节约能源16.93万吨标准煤。
3.2环境质量稳中趋优
    “一湖五河”等主要水体水质基本符合功能区要求,县城和乡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县城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干线噪声符合功能区要求;森林覆盖率达到15.37%,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以上;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保持在80分以上,达到小康考核要求,通过了国家生态县省级考核验收。
3.3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十一五”期间,全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实施“123”工程,打造先进制造业聚集区,累计依法关停了32家小化工企业,8家砖瓦厂(其中拆窑6座),关停水泥厂2家,拆除水泥机立窑及生产线5条,关停列入环统范围内的14家化工企业和6家污染企业。全县产业结构和结构减排力度不断得到优化提升。2009年全县一、二、三产业结构比重实现8.05: 58.95: 33.00 ,与2005年相比一产比重下降6.39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上升7.2个百分点,高科技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14%。
3.4技术进步稳步推进
    “十一五”期间,全县通过国家财政奖励资金,省、市节能和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以及县“专项工作经费”对企业技术改造进行积极引导,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企业节能技术进步。“十一五”前四年,企业共投资7000多万元,完成了陶瓷炉窑改造及余热利用等重点节能项目6个,形成年节约2万多吨标准煤的能力。
    “十一五”全县工程减排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完成生活垃圾填埋场扩建工程,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7座和44个村级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达6.5万吨,提高化学需氧量削减能力3833吨。
3.5管理水平逐步提升
    县委、县政府将节能减排指标纳入“十一五”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实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推进了全县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确保节能减排目标的顺利完成。
    “十一五” 期间,全县狠抓节能减排基础建设,全县环评执行率和“三同时”执行合格率均达100%。构建了县、乡镇、重点用能企业节能减排组织体系和能源统计网络,积极引导不断规范企业做好能源计量、能源统计、能源审计、清洁生产审核和循环经济等工作,不断挖掘节能减排潜力。
第二章 面临的形势
1能源消耗总量持续上升
    目前高淳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经济总量偏小,发展基础较弱,为了加快建设工业强县的步伐,大力发展对资源和能源依存度较高的第二产业仍占主导地位。从经济结构上看,以二产为主的经济结构在短期仍无法改变,因此随着全县经济的跨越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的提档升级,工业、建筑、交通和生活用能将大幅度上升,社会能源消耗总量将进一步增加。
2减排压力不断上升
    随着经济增速的加快,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镇常住人口持续增长;农业产业化规模的壮大,水产养殖面迅速扩张;必然导致SO2、CO2、烟尘、COD、氨氮等污染物新增量的快速增长。
    全县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污水处理厂进水量偏少、进水浓度低,造成环保基础设施的处理效率不高,难以达到设计的处理效果;现有的污水处理厂对氨氮、总磷的去除率低,部分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尚未达到江苏省太湖治理标准。
    “十二五”期间减排目标考核范围将进一步扩大,除了原有的COD,SO2以外,氮氧化物、氨氮、总磷都将纳入总量控制范围。这给“十二五”减排目标的实现带来很大的难度和压力。
3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
    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在政策、机制、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
    从政策支持力度上看,目前国家颁布实施的一些税收和财政政策,还不足以推动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投入的积极性。
    从新机制推广上看,在促进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推行节能减排自愿协议、合同能源管理等方面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
    从技术创新上看,现有的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可实现的节能减排空间收窄,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实施节能减排改造的边际成本明显增加,节能减排的经济效益呈下降趋势。
    从基础管理上看,企业的管理水平,尤其是中小企业,在管理队伍能力建设、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能源统计、定额管理、节能减排设施的日常运行和维护等基础工作上仍滞后于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
第三章 指导思想和节能减排目标
1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高淳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经济繁荣、生态文明、文化灵秀、和谐安康新高淳”总目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高效农业等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以开发区和产业基地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节能技术进步,提高终端用能效率;大力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强化结构减排、细化工程减排、实化监管减排,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通过完善政策、加强管理、落实责任、加大投入、强化宣传,形成企业和社会自觉节能和保护环境的机制,为建设生态富裕和谐的幸福高淳做出新贡献。
2 节能减排目标
2.1节能指标
2.1.1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目标
    到“十二五”末,高淳县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达到0.30吨标准煤/万元,比“十一五”末下降14%。
2.1.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目标
    到“十二五”末,高淳县万元地区工业增加值能耗在“十一五” 末的基础上下降18%左右。
2.2减排指标
    到“十二五”末,主要污染物COD、NH3-N、SO2、NOX排放总量在“十一五”末基础上分别下降18.08%、17.39%、18.81%、21.2%。
2.3“十二五”节能减排总量目标
    到“十二五”末,工业节能量累计达到6万吨标准煤,全县 COD减排量实现809吨,SO2减排量实现450吨。
第四章 节能减排主要途径
1结构节能减排途径
1.1推进三次产业调整
    依托县水产批发市场、高淳大市场、高淳商贸城等专业市场,大力发展特色产品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突出商贸、旅游、水运等特色行业,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到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8%以上。
    规划农业产业布局,强势推进产业带、特色镇、专业村发展,圩区重点发展以河蟹为主的特种水产养殖业,形成以特种水产为主的高效生态渔业产业区;半山半圩区以发展食用菌生产为重点,形成以食用菌为主的商品蔬菜产业区;丘陵山区以早园竹、高档茶、高档水果、高档花卉苗木为重点,形成以经济林果为主的特色林果产业区。
    “十二五”期间,通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节能量0.60万吨标准煤,减排COD 76吨, 减排SO2 46.8吨。
1.2实施工业内部结构调整
1.2.1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坚持优化增量、提升存量,大力推进工业内部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生产力。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存量调整,以生产技术的高端化改造带动产品结构的高端化调整和产业链条的高端化延伸。
1.2.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县经济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为载体,促进产业集群、企业集聚和资源集约,为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解决结构性污染、推进集中供热、污染集中控制创造有利条件。
    “十二五”期间,通过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实现节能量2.4万吨标准煤,减排COD 238.7吨, 减排SO2 117吨。
1.3推进能源结构调整
    大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洁净煤技术,扩大天然气、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促进能源利用向高效化、清洁化方向发展;建立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根据水资源状况,按照以水定供、以供定需的原则,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
    “十二五”期间,通过能源结构调整实现节能量0.20万吨标准煤,减排COD 38吨,减排 SO2 45吨。
2管理节能减排途径
    实行严格的节能减排目标考核和问责制。将“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区(县)、开发区和重点企业,签订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并将节能减排目标纳入各级政府年度综合考核指标,加强监督检查,形成健全的节能减排目标评价考核体系。
    管理节能减排的途径一是强化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 二是严格建筑节能管理。三是强化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管理。
    “十二五”期间,通过加强节能管理实现节能量0.4万吨标准煤,减排COD 118.9吨, 减排SO2 128.2吨。
3技术节能减排途径
3.1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应用
    加快主导产业提档升级,进一步明确传统支柱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发展方向,强化信息技术、节能减排等高新技术的渗透、应用,加快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推动重点企业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实现单位产品能耗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3.2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改造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创新推动”战略。推动“产学研”联合,促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通过技术进步,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
    “十二五”期间,通过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实现节能量2.4万吨标准煤,减排COD 337.4吨, 减排SO2 113吨。
第五章 节能减排重点领域
1 工业领域
    工业领域是全县节能减排重点领域的重中之重。“十二五”期间工业投入405亿元,年均增长22%以上,2015年工业增加值达到330亿元。要实现节能量6万吨标准煤,减排COD量404.5吨,减排SO2量387吨。
1.1生物药业
    生物药业是全县总量最大的工业产业。 “十二五”期间,生物药业要坚持“调整提高”的工作思路,以发展药业和药业中间体、化学中间体、树脂、涂料、各类助剂等精细化工产品为重点,改造提升现有传统产品,开发生产高效、低毒、低残留、广谱的生物农药新品种;发展新型绿色制造技术,淘汰落后污染企业,形成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环保生物制药生产基地,现代种业培育基地。形成少而精的产品体系。
    “十二五”期间,实现节能量1.5万吨标准煤,减排COD 242.7吨, 减排SO2 234.1吨。
1.2新型材料业
    重点推进节能降耗、资源可再生利用的各种新型材料的开发和产业化进程,“十二五”期间,全部淘汰国家明令规定的落后工艺和设备。
    大力发展高效燃烧技术、余热回收与利用、节能筑炉材料的应用及新炉型结构等节能新技术,减少热工设备的能耗,提高企业能源利用率。依托红宝丽产业园建设,重点发展隔热保温材料、新型节能环保材料。淘汰立窑生产,加快推行高孔洞率空心砖承重砌块、各种轻质板材、多功能复合承重墙体等节能材料;鼓励发展新型钢结构房屋部件、玻璃钢门窗保温隔热制品和其它新型装饰材料;支持可利用废弃物的绿色建材产品和技术。
    “十二五”期间,实现节能量2.5万吨标准煤,减排COD 60.7吨, 减排SO2 90.2吨。
1.3橡胶制品业
    加大新品项目开发,有效完成各项成果对接转化,效益上规模。按照建设创新型企业的要求,开发具有前瞻性和更大市场价值的新品。
    重点进行炼胶设备、硫化设备改造,缩短炼胶、硫化时间,提高炼胶效率;淘汰一批落后电机、锅炉等设备,提高设备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安装粉尘回收装置,减少粉尘排放;更换污水处理设备,提高废水处理效率和处理效果。
    “十二五”期间,实现节能量1.0万吨标准煤,减排COD 40.4吨, 减排SO2 23.2吨。
1.4装备制造业
    按照“机电一体化、产业聚集化、专业协作化”的思路,引导企业提高装备、改进工艺、扩充系列、提升档次。打造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水刀机械制造基地、船用配件制造基地、机油泵制造基地。
通过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基础配套件和基础工艺水平;通过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和产品更新换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努力推进机械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重点淘汰一批落后电机、淘汰S7型变压器等设备,提高设备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安装粉尘回收装置,减少粉尘排放;提高工业冷却水循环利用率,更换污水处理设备,提高废水处理效率和处理效果。
    “十二五”期间,实现节能量0.5万吨标准煤,减排COD 32.4吨, 减排SO2 27.1吨。
2 农业、水产养殖业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和提高资源利用率为重点。第一是搞好农业废弃物的还田利用,特别是作物秸秆的直接还田与过腹还田,以及畜禽粪便特别是大型养殖场畜禽粪便的利用;第二是搞好化肥等农用化学品的高效利用。继续改进施肥技术,建立配方施肥工作长效机制;抓好有机肥、绿肥的推广利用,将农业有机废弃物还田利用的比例由目前的34%提高大约一倍。
    水产养殖业要有效控制养殖业造成的水污染,确保排放浓度达到太湖流域水质排放标准。
3 交通运输领域
    努力构筑全面有效、快速便捷的对外交通通道;大力提升交通公共服务水平与市场监管能力,逐步构建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积极规划引导和强化服务保障,促进造船水运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推进全县交通实现跨越发展,充分发挥交通在富民强县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4 建筑领域
    新建建筑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逐步达到节能65%的要求。“十二五”期间,在科研与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建筑节能标准规范体系,提高建筑节能水平。
    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为依托,努力实现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的突破。大力推进以浅层地热能、太阳能光热技术应用与建筑一体化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开展使用浅层地源热泵空调制冷、采暖和利用太阳能照明、供应热水等示范工程;鼓励采用蓄冷蓄热空调、节能窗、高效屋面外保温技术;鼓励智能化楼宇建设;鼓励对大型公共建筑中央空调、电梯、照明等系统采取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新机制进行节能改造。
    做好节能家电、高效照明等节能产品的推广,落实国家以旧换新等节能政策,不断扩大节能产品应用范围,高效照明产品应用率达到80%以上。
第六章 节能减排重点工程
1 节能重点工程
1.1推进企业能源审计
    积极推进企业能源审计,通过能源审计对企业能源利用状况进行有效地监督和服务,推动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到2015年,年消耗3000吨标煤以上企业全部完成能源审计及电平衡工作。
1.2落实区域集中供热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的要求,完善区域集中供热规划,编制年度供热建设项目计划,逐步建设供热管网,节约能源,形成多元化用能形式。
1.3加快工业锅炉(窑炉)改造
    工业锅炉改造应采用高效燃烧技术,更新、替代低效锅炉;改造现有锅炉房系统,提高锅炉房整体运行效率。推广应用洁净煤、生物质燃料等替代原煤作为锅炉燃料,减少污染物排放。
    对落后的建材、耐材、陶瓷等工业窑炉进行节能改造,采用节能型隧道窑、内燃烧结、蓄热式加热、余热利用等技术,加强炉窑的运行管理,提高炉窑的热效率。
1.4实施绿色照明
    在公共建筑(设施)和居民中推广高效节电照明系统,积极采用半导体照明、紧凑型荧光灯、高效双端荧光灯、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电子镇流器、高效灯具和调光控制装置,倡导利用自然光,节约全社会照明用电。
1.5推广新能源
    大力推广太阳能、生物质能的运用,开展生物质能在工业锅炉以及生物质能热电联产示范运用。大力发展以大型化为重点的农村沼气工程。使全县太阳能、生物质能利用量比“十一五”有较大增长。
2 减排重点工程
2.1严格总量控制
    重点实施高淳地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进一步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使污水有效收集处理达标排放,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强化环境管理,确保完成总量控制任务。
2.2大力开展清洁生产
    加大清洁生产的推进力度,到2015年,全县重点排污企业全部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规模以上企业90%通过ISO14000认证。
2.3建立垃圾处理体系
    加强城乡规划,合理配置垃圾处理设施,完善“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2.4加速实施污染治理
    加快完成工业企业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实施清污分流和乡镇管网能力改造,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效率。
扩大烟尘控制区,对现有4吨以下燃煤锅炉进行清洁能源改造。实施城区扬尘污染控制、机动车尾气控制和油气回收治理等污染防治措施,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
2.5控制农业污染源
    以发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为主要切入点,推进农业污染源纳入污染物总量减排体系建设。推广生物发酵床等技术,改进养殖方式,加速实施沼气工程、污水处理工程为重点的治污设施建设,降低化学需氧量、氨氮的排放量。
第七章 保障措施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与目标考核
    面对节能减排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以县长总负责、分管县长具体抓,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节能减排管理领导体系。
    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把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到各地区、各部门、各重点企业,签订目标责任书。
2完善节能减排政策支撑体系
    切实加强宏观调控。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对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新建项目,项目审批部门坚决不予审批。
    健全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建立节能减排政策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节能减排政策、经济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开展节能减排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
3积极推行节能减排新机制
    采取有效引导措施,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优化用电方式,提高终端用电效率、节约电力。
    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建立节能投资担保机制,克服节能新技术推广的市场障碍,促进节能产业化与节能技术服务体系的发展。
    严格执行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积极推动政府机构优先采购节能产品,运用市场机制,引导用户和消费者购买节能型产品。
4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加大节能减排宣传力度,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和监督作用,广泛深入的开展“节能全民行动”,加强能源和生态环境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好全国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等活动,宣传节能减排先进经验、曝光反面典型,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人民政府)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