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污水处理技术 >> 正文

印染废水处理及回用立体集约式组合技术

发布时间:2025-6-28 8:57:20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1、工程概况

浙江某印染有限公司装备国际领先的印染设备,主要生产各类中高档棉、混纺印花、染色面料及服装产品,产品远销欧美和东南亚等国家,目前拥有年产约2×104m高档生态及功能性纺织品染整面料等的生产能力。为加快公司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该公司于20229月底完成了全面搬迁及生产技改工作。因企业生产环节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水,为满足环保相关政策要求,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需对生产废水进行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从而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实现企业减污降碳的目标。重点介绍该废水处理设施的工艺流程、设计特点、设计参数及技术经济评价,可为同类型环保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2、设计水量及水质

印染废水来源于多种生产工艺,具有高氮、强碱性和高色度等特点,还含有一定量的抑制性污染物,属于较难降解的工业废水。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及实地调研结果,设计水量为16000m3/d,废水按不同性质分为三类,其中退浆工段产生的退浆废水量为600m3/d,因上浆以淀粉浆为主,可生化性较好;印花工段产生的印花废水量为2400m3/d;染色及水洗等工段产生的综合废水量为13000m3/d

设计进水水质及排放标准见表1

1.jpg

结合《浙江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有关印染行业重复用水率需达到45%以上的意见及行业绿色生态的发展趋势,同时满足企业生产用水的需求,本工程设计回用率为62.5%,即回用10000m3/d,外排6000m3/d,外排水各项指标执行《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2012)的间接排放标准。

3、工艺流程及特点

3.1 工艺流程

鉴于目前国内对印染废水处理以物化-生化组合处理工艺为主,本工程以资源利用和协同处理为技术目标,采用有针对性的先进处理工艺和技术成果,解决了COD和总氮等的达标、高回用率的稳定运行及污泥减量化等行业痛点。针对退浆废水中有机物浓度高和可生化性好的特点,经预处理后直接作为碳源投加,有效提高了各生化段的脱氮效率,同时降低了运行费用;针对印花废水有机污染物和总氮浓度较高的特点,采用气浮—新型水解—高效脱氮工艺,通过多级AO强化脱氮效果,降低后续生化处理负荷;针对综合废水有机物浓度低和水质来源复杂的特点,采用气浮—推流式水解—多级AO工艺,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色度和总氮等,保证出水水质达到膜进水要求;生化出水经双膜法处理后实现了回用。废水处理工艺流程见图1

2.jpg

3.2 设计特点

①充分利用平面及竖向空间,引入竖向功能强化节地技术的设计理念,采用结构紧凑的多层立体布置形式,功能分区时重点考虑设备检修、操作和物料运输等应用场景,同时兼顾功能性区域集中及管理高效便捷性。

②按照“清污分流和分质处理”的原则,采用自主研发的印染废水全流程处理技术,具有处理高效、占地面积少、布局紧凑,运行费用低、污泥产量低及设备美观整洁等优点,不仅能确保出水稳定达标排放,还预留了远期提标的可能。

③高浓度废水采用多点布水的新型水解池进行处理,可保证难降解有机物的充分水解和有机氮的完全转化,也能大幅降低系统的污泥产量。

④为充分发挥生化池的处理效率,按最优水力学流态进行模拟和分析,所有池型设计为长方形廊道式,能有效节约曝气量和提高氧利用率。

4、主要处理系统及设计参数

4.1 退浆废水/印花废水

4.1.1 预处理系统

①退浆调节池。1座,尺寸为15.0m×5.0m×5.2m,有效水深3.5mHRT10.5h。主要配套设备:机械格栅1套,栅宽0.8m,栅隙15mm,功率0.75kW;内进式网板格栅1套,栅宽0.8m,栅孔3mmN=2.05kW,配套输送机和冲洗泵;提升泵2台,Q=30m3/hH=300kPaN=7.5kW;空气搅拌系统1套。

②印花调节池。1座,尺寸为25.0m×12m×5.2m,有效水深3.5mHRT10.5h。主要配套设备:机械格栅1套,栅宽0.8m,栅隙15mm,功率0.75kW;内进式网板格栅1套,栅宽0.8m,栅孔3mmN=2.05kW,配套输送机和冲洗泵;提升泵3台,Q=75m3/hH=400kPaN=15kW;空气搅拌系统1套;冷却塔2台。

③印花气浮池。反应絮凝池1座,尺寸为6.0m×2.0m×4.5m,有效水深4.0mHRT23.0min。主要配套设备:高效浅层气浮1套,单套处理量为150m3/h,直径7.0mN=19.8kW;混合搅拌机1套,转速为50~60r/minN=4.0kW;絮凝搅拌机2套,转速为20r/minN=1.5kW

4.1.2 生化处理系统

①新型水解池。1座,多点布水方式,尺寸为24.0m×20.0m×8.5m,有效水深8.0mHRT30.7h,容积负荷为3.32kgCOD/m3·d)。主要配套设备:循环泵3台,Q=125m3/hH=100kPaN=7.5kW;脉冲布水器、排泥系统、布水系统各1套。

②高效脱氮池。1座,尺寸为(30.5m×25.0m+25.5m×15.0m)×8.5m,有效水深8.0mHRT73.3hA段为22h),容积负荷为0.35kgCOD/m3·d),总氮负荷为0.06kgTN/kgMLSS·d),氨氮负荷为0.03kgNH3-N/kgMLSS·d)。主要配套设备:推流器4台,N=4kW;可提升管式曝气器300套,支管DN32;硝化液回流泵2台,N=1.5kW;空气悬浮风机2台,Q=100m3/minH=100kPaN=186kW

③印花二沉池。1座,尺寸为30.0m×6.0m×5.0m,有效水深4.5m,表面负荷0.69m3/m2·h)。主要配套设备:刮泥机1套,N=1.15kW;污泥回流泵2台,Q=100m3/hH=150kPaN=7.5kW

4.2 综合废水

4.2.1 预处理系统

①综合调节池。1座,面积为1560m2,深为5.2m,有效水深3.5mHRT10.0h。主要配套设备:机械格栅1套,栅宽1.2m,栅隙15mm,功率1.1kW;内进式网板格栅,栅宽1.2m,栅孔3mmN=2.05kW,配套输送机和冲洗泵;提升泵3台,Q=350m3/hH=400kPaN=75kW;空气搅拌系统1套;冷却塔2台。

②综合气浮池。反应絮凝池2座,单座尺寸为9.0m×3.0m×4.5m,有效水深4.0mHRT24.0min。主要配套设备:高效浅层气浮2套,单套处理量为300m3/h,直径10.0mN=39.2kW;混合搅拌机2套,转速为50~60r/minN=4.0kW;絮凝搅拌机4套,转速为20r/minN=1.5kW

4.2.2 生化处理系统

①推流式水解池。1座(内分2组),尺寸为60.0m×40.0m×8.5m,有效水深8.0mHRT35.4h,容积负荷为0.69kgCOD/m3·d)。主要配套设备:推流器12台,N=5.5kW;刮泥机4套,N=1.15kW;污泥回流泵4台,Q=250m3/hH=150kPaN=18.5kW

②多级A/O池。2座,单座尺寸为47.5m×40.5m×8.5m,有效水深8.0mHRT46.2hA段为13.3h),容积负荷为0.44kgCOD/m3·d),总氮负荷为0.02kgTN/kgMLSS·d),氨氮负荷为0.01kgNH3-N/kgMLSS·d)。主要配套设备:推流器8台,N=4kW;可提升管式曝气器900套,支管DN32;硝化液回流泵8台,N=1.5kW;空气悬浮风机3台,Q=100m3/minH=100kPaN=186kW

③综合二沉池。2座,单座尺寸为40.5m×12.0m×5.0m,有效水深4.5m,表面负荷0.69m3/m2·h)。配套设备:刮泥机4套,N=1.15kW;污泥回流泵6台,Q=170m3/hH=220kPaN=18.5kW

4.2.3 深度处理系统

RO浓水池。1座,尺寸为12.0m×10.0m×5.2m,有效水深4.5mHRT2.2h。主要配套设备:提升泵3台,Q=250m3/hH=300kPaN=30kW;空气搅拌系统1套。

②芬顿强氧化系统。4座,单座反应池尺寸为10.0m×5.0m×5.0m,有效水深4.5mHRT3.6h;单座沉淀池尺寸为24.0m×5.0m×5.0m,有效水深4.5m,表面负荷0.52m3/m2·h)。主要配套设备:重型刮泥机4套,N=1.5kW;反应搅拌机6套,转速为50~60r/minN=7.5kW;絮凝搅拌机2套,转速为20r/minN=2.2kW;排泥泵2台,Q=130m3/hH=200kPaN=15kW

③深度脱氮池。2座,单座尺寸为40.5m×6.0m×8.5m,有效水深8.0mHRT15.6h,总氮负荷为0.01kgTN/kgMLSS·d),氨氮负荷为0.01kgNH3-N/kgMLSS·d)。主要配套设备:流化专用推流器8台,N=5kW;可提升管式曝气器128套,支管DN32;高效脱氮系统2套,含MBBR填料、拦截网、流化系统等。

④高效气浮系统。1套,处理量为417m3/h,功率为28.1kW,含回流泵、空压机和排渣设施等。

⑤脱色/外排池。2座,单座尺寸为40.6m×12.0m×3.5m,有效水深2.8mHRT10.9h。主要配套设备:巴氏计量槽1套;提升泵2台,Q=200m3/hH=150kPaN=15kW

4.2.4 回用处理系统

①浸没式超滤装置。共1420片膜,单片膜面积为40m2,膜片PVDF材质,设计通量为12.8L/m2·h),运行时间22h/d,膜运行最大压差为0.05MPa,膜反洗最大压力为0.10MPa,配套反洗风机、产水泵、反洗泵、回流泵各1套。

RO装置。共4套,单套设计膜产水能力为115m3/h,运行时间22h/d,脱盐率为96.5%,配套原水泵、高压泵、保安过滤器、冲洗泵、清洗加药装置各1套。

4.2.5 污泥处理系统

①污泥浓缩池。1座(内分3格),单座尺寸为30.0m×10.0m×6.0m,有效水深5.5m。主要配套设备:立式桨叶式搅拌机6台,转速为30r/minN=4.0kW;空气搅拌系统6套。

②调理池。1座(分4格),尺寸20.0m×5.0m×6.0m,有效水深5.5m。配套设备:立式桨叶式搅拌机4台,转速为50~60r/minN=5.5kW

③脱水系统。高压隔膜板框压滤机4套,400m2N=14.3kW,污泥含水率≤65%;进料柱塞泵4套,Q=60m3/hH0~1.2MPaN=22kW;配套压榨水箱和压榨泵各2套。

5、技术经济评价

5.1 经济分析

本工程占地面积为8700m2,总投资约为1.5520亿元,废水处理直接运行费用为3.15/m3(含电费、药剂费、污泥处理费及人工费),回用处理直接运行费用为2.50/m3(含电费、药剂费及膜折旧费);该项目投产后可减少330×104m3/a的废水外排量,排污和河水取用费按3.00/m3计,则每年可节约165万元。

5.2 运行情况

该工程于20229月底投入运营,经过半年的连续调试,运行稳定且耐冲击负荷能力强,生化池MLSS控制在4.0~6.0g/L20233月实际进水水质均在设计水质范围内,出水平均水质优于设计标准,同时经双膜法深度处理后的各项水质指标也符合生产回用的要求。各处理单元去除效果见表2

3.jpg

6、结论

①由于可建设用地紧张,故设计时打破了传统污水处理厂单一平铺的布置形式,引入类似综合体的多层立体式格局设计理念,科学合理地划分不同功能区域。

②印染废水经“分类分质预处理+多级AO+双膜”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GB42872012的间接排放标准,且回用水水质满足HJ4712020中生产工艺水质要求,回用率达到62.5%。整套处理系统调控性较好,适应水量及水质变化的能力较强,同时脱氮和去除有机污染物的能力较强,适用于含高浓度有机污染物及高氮的印染废水处理及回用。

③经调试期不同水温的测试分析,要保证后续生化处理系统高效及稳定运行,进入生化池的水温应控制在38.2℃以下,故冷却塔的数量应按夏季最高气温条件进行设计配置。(来源:申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海拓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相关推荐
技术工艺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