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以来的5年间,我省以中央与省级环保专项资金为引导,促进企业治污,支持新农村建设,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近日,记者察看了环保专项资金支持的多个项目,深切感受到专项资金的巨大引领作用。现撷取几例,以飨读者。
5年前,中央在湖北的第一笔环保专项资金400万元落地宜昌,用于富磷化工硫铁矿制酸“水洗改酸洗”项目。5年来,我省争取到中央环保专项资金近2亿元,支持了近60个环保项目;省级环保专项资金3.66亿元,在近300个环保项目中发挥作用。
滨江花苑变奏曲
大冶特钢曾是黄石市污染大户。那时情形,2006年进入冶钢从事环保管理的周克成记忆深刻:“大量黄色烟气罩在厂区上空,犹如黄龙。风一吹,四处游荡。”
冶钢滨江花苑,在冶钢主厂区1公里外,“黄龙”侵扰,建好的房子鲜有问津。周克成这样的冶钢人,为避“黄龙”,买房的目光,定在远离冶钢的地方。
那几年,冶钢除尘设施老化,大量高温烟气逸散,周边居民叫苦不迭。
2006年底,冶钢投资3543万元,启动除尘系统改造工程。省里支持环保专项资金80万元。2007年8月,工程完工。监测显示,95%以上的粉尘被捕集,年减粉尘排放3000吨,所收粉尘价值30万元,同时,每年节约冷却水2100万吨,降低成本172万元。
“黄龙隐身”,冶钢滨江花苑走俏。2008年底,置身于冶钢滨江花苑小区,记者感受到的是风清日丽。周克成仍在后悔:“我准备在这买房时,房子已卖光了!”
牯牛洲村绿色循环
猪场粪便经过氧化、发酵,变为沼气和沼液。沼气发电供猪场照明取暖,沼液输送到田间地头。
黄石市河口镇牯牛洲村,展示着新农村建设中的绿色循环模式。
村主任余焱明说,这个循环模式2006年底建成。
此前,牯牛洲村养猪场粪便排入长江,还污染了邻村水源。2006年12月,牯牛洲村投资205万元,建成“畜牧养殖粪便处理沼气发电及综合利用”项目。
变化随之而来:粪便污染问题解决了,沼气发电输送到猪场,年收入近3万元;用沼渣沼液浇灌,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用量,农作物产量提高。
“村里农产品获得了绿色认证,涵盖辣椒、大白菜、芦笋等品种。”余焱明很自豪。
今年,中央与省级环保专项资金共下拨65万元,支持该村畜牧养殖综合利用项目建设。“2009年,村里要完善污水处理系统,让至少200户村民用上沼气,更多人吃到我们的绿色蔬菜!”余焱明自信满满。
广济药业捡来巨款
武穴市广济药业仓库里,一袋袋发酵饲养蛋白,散发着特有的香味。
副总经理宋志武告诉记者:“这些发酵饲养蛋白,过去随废水排入长江。现在处理成动物饲料,俏销湖南、江西、河南等10多个省份。”
变化,得益于环保专项资金引导。
广济药业的产品核黄素,销量全球第一。但出厂废水水质,一度达不到国家地表水排放标准,污染水体。2007年6月,省环保局对其处以10万元罚款,并责令减产减排。
为引导广济治污,环保部门争取到800万元中央专项资金。广济投入4365万元,启动污水处理改建工程,新建两套蒸发系统,一套喷雾干燥塔。工程治污效果显著:核黄素废水经高温蒸发及生化处理,可达标排入武穴市污水处理厂。废水蒸发处理后留下的大量浓浆富含发酵饲养蛋白,经过喷雾干燥塔干燥处理即为成品。
宋志武说,满负荷生产,一年产生2万吨发酵饲养蛋白,价值3000万元。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