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干扰素类制药废水酶氧化处理技术及处理方法

发布时间:2018-7-11 14:36:30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2.12.31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3/00; C02F3/2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扰素类制药废水酶氧化处理装置,包括集水井、调节池、水解酸化池、酶氧化反应池、二沉池和清水池;调节池设置潜水搅拌和蒸汽加热系统;酶氧化反应池、水解酸化池与二沉淀分别连接有回流管道;水解酸化池内设竖直布置分隔板,池底设进水布水管,并在与池壁交界处设有内凹弧形反射板;酶氧化反应池内设微孔曝气器和作为酶活体载体的填料。处理过程中,进水布水管的出口流速控制在10~15m/s,且水解酸化池和酶氧化反应池内的pH值控制在6-8之间。本发明中采用酶氧化反应池替代传统好氧生化处理工艺,降低了剩余污泥总量,提高了反应效率,解决了菌种因抑制性作用而导致的生化池内污泥浓度低及菌种不耐高盐浓度废水等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干扰素类制药废水酶氧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井、调节池、水解 酸化池、酶氧化反应池、二沉池和清水池;

  所述酶氧化反应池和与所述二沉淀之间、所述水解酸化池与所述二沉淀之间均分别连 接有回流管道;

  所述调节池中设置有潜水搅拌系统和蒸汽加热系统;

  所述水解酸化池的池底部设有进水布水管(4),所述进水管布水管(4)上设有多个 出水管(5),所述出水管(5)采用渐缩管;所述进水布水管(4)的上方设有竖直布置的 分隔板(1),所述分隔板(1)的顶部与水解酸化池的池壁同高,所述分隔板(1)的底部 与进水布水管(4)之间的距离为500mm~700mm,所述水解酸化池的池底与池壁交界处 设有内凹的弧形反射板(3),所述弧形反射板(3)的直径不小于分隔板(1)到所述水解 酸化池池壁的距离;

  所述酶氧化反应池内设有微孔曝气器和作为酶活体的载体的软性填料;所述酶氧化反 应池连接有一鼓风机;

  所述水解酸化池和所述酶氧化反应池还分别连接有用以控制酶氧化反应池内pH值的 加药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干扰素类制药废水酶氧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性填 料为组合填料。

  3.一种干扰素类制药废水酶氧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 干扰素类制药废水酶氧化处理装置,其中:进水布水管上出水管的出口流速为10~15m/s, 利用加药泵控制所述酶氧化反应池内的pH值在6-8之间;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干扰素废水自流至集水井内,通过一泵提升至调节池,调节池中的搅拌系统 调节和均化干扰素废水,当环境温度低于10℃时,启动蒸汽加热系统以增加干扰素废水 中的分子内能;

  步骤二:干扰素废水通过一泵提升至水解酸化池中,干扰素废水中大分子污染物质经 水解酸化反应降解为小分子物质;

  步骤三:干扰素废水经水解酸化后自流进入酶氧化反应池,酶氧化反应池内的生物氧 化在酶、辅酶的作用进行,氧化方式是脱氢和电子转移的反应;分别按照0.5-1.5mg/L 和100-150mg/L的投加量向酶氧化反应池中投加金属离子铁盐和尿素,以保证酶氧化反应 池的活性和污染物的处理效率。

  步骤四:干扰素废水经过酶氧化反应处理后,自流进入二沉池,经过二沉池固液分离 后,清液排放至清水池,并达标排放;二沉池内的污泥至少是每周一次回流至水解酸化池 中。

  说明书

  干扰素类制药废水酶氧化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药废水的处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干扰素类制药废水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干扰素类药品作为抗病毒、抗癌症最为广泛的药物之一,临床应用需求量越来越高, 产生废水量也越来越多。干扰素废水成分复杂,其中发酵残余基质及营养物、离子交换过 程中排出的吸附废液、水中不溶性干扰素的发酵过滤液以及染菌倒罐废液等对革兰式阳性 菌和厌氧菌具有强抗菌能力,处理难度大,直接排放对水体危害严重。针对这些有毒有害 物质的处理首要问题是无害化处理,而有机废水无害化处理的首选方法是生物处理。这是 由生物处理所具有的处理的相对彻底性(无二次污染或二次污染较小)以及运行费用低廉 等优点决定的。微生物驯化是生物处理法中应对毒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但任何微生物承受 毒物的能力都是有一定的极限的,毒物浓度超过极限允许浓度时就需要一定的预处理。

  目前,针对有毒有害废水的预处理法主要有稀释法、转化法和分离法,这些方法具有 以下缺陷:

  1.稀释法需要花费大量的水费,处理投资和运行费都要增加,这种方法不经济性;此 外,随着环境管理的加强,已由浓度排放控制过渡到排放总量控制,这种方法不可行。

  2.转化法是通过化学方法,将有机废水中的毒物转化为无毒或毒性较低的物质,以保 证生物处理的正常进行。采用这种方法需要控制转化后稳定性毒物的浓度必须在生物处理 极限允许浓度以下,非稳定性毒物的浓度必须保证生物处理的正常运行,控制困难,同时 药剂费用较高。

  3.分离法需要利用分离的手段将废水中的毒物转移到气相或固相中去,除不易控制 外,还容易产生二次污染。

  随着干扰素产品在医药行业市场份额的增加,产生有毒有害的废水的水量也同比增 加,提出经济、有效的干扰素废水处理方法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结合干扰素废水的特点和目前环境治理趋势,本发明提供一种适 用于成分复杂、抗菌性强、处理难度大的干扰素类制药废水酶氧化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本发明中的处理方法不但能够避免抗菌性对活性菌体的影响,而且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 机污染物,不需向反应池内投加活性污泥,系统容易控制,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剩余 污泥量少,同时能够保证系统稳定运行。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运行费用低和可控性强等 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干扰素类制药废水酶氧化处理装置予以实现的技术方 案是:包括集水井、调节池、水解酸化池、酶氧化反应池、二沉池和清水池;所述酶氧化 反应池和与所述二沉淀之间、所述水解酸化池与所述二沉淀之间均分别连接有回流管道; 所述调节池中设置有潜水搅拌系统和蒸汽加热系统;所述水解酸化池的池底部设有进水布 水管,所述进水管布水管上设有多个出水管,所述出水管采用渐缩管;所述进水布水管的 上方设有竖直布置的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顶部与水解酸化池的池壁同高,所述分隔板的 底部与进水布水管之间的距离为500mm~700mm,所述水解酸化池的池底与池壁交界处设 有内凹的弧形反射板,所述弧形反射板的直径不小于分隔板到与所述水解酸化池池壁的距 离;所述酶氧化反应池内设有微孔曝气器和作为酶活体的载体的软性填料;所述酶氧化反 应池连接有一鼓风机;所述水解酸化池和所述酶氧化反应池还分别连接有用以控制酶氧化 反应池内pH值的加药泵。

  本发明干扰素类制药废水酶氧化处理方法,其中:进水布水管上出水管的出口流速为 10~15m/s,利用加药泵控制所述酶氧化反应池内的pH值在6-8之间;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干扰素废水 自流至集水井内,通过一泵提升至调节池,调节池中的搅拌系统 调节和均化干扰素废水,当环境温度低于10℃时,启动蒸汽加热系统以增加干扰素废水 中的分子内能;

  步骤二:干扰素废水通过一泵提升至水解酸化池中,干扰素废水中大分子污染物质经 水解酸化反应降解为小分子物质;

  步骤三:干扰素废水经水解酸化后自流进入酶氧化反应池,酶氧化反应池内的生物氧 化在酶、辅酶的作用进行,氧化方式是脱氢和电子转移的反应;分别按照0.5-1.5mg/L 和100-150mg/L的投加量向酶氧化反应池中投加金属离子铁盐和尿素,以保证酶氧化反应 池的活性和污染物的处理效率。

  步骤四:干扰素废水经过酶氧化反应处理后,自流进入二沉池,经过二沉池固液分离 后,清液排放至清水池,并达标排放;二沉池内的污泥至少是每周排放一次回流至水解酸 化池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水解酸化池采用内凹的弧形反射板与布水系统结合结构,与传统的水解酸化 池相比,泥水混合效果更好,减少了系统设备数量,节约了能耗,更加降低了运行成本。

  本发明采用酶氧化反应池替代传统好氧生化处理工艺,降低了剩余污泥总量,提高了 反应效率,解决了菌种因抑制性作用而导致的生化池内污泥浓度低及生物菌种不耐高盐浓 度废水等问题。

  本发明提高了微生物处理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速率,同时能够维持低浓度下的代谢活 性,不会因生物质的聚集而减慢处理速度,更不易被有生物毒性的物质所抑制,同时,还 改善了有机污染物降解过程中的生物催化稳定性。

  本发明适用于生物抑制性强且低污染物浓度的废水处理工程中,处理过程控制简便易 行,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不高,运行可靠,应用和推广范围大,提高生化处理的经济效益。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