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行业新闻 >> 正文

南京正在推进桥北、铁北、城南等14座污水处理厂改扩建 预计下年底新增生活污水处理80万吨以上

发布时间:2019-10-28 10:25:24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无人机巡河让治水“如虎添翼”

  近日,在南部新城运粮河河畔,一架小型无人机腾空而起,在河面上空盘旋着。这是南京创新巡河机制,首次运用无人机高视野展现、全方位拍摄、无死角监控的优点开展巡河工作。巡查现场,无人机在运粮河流域上空来回移动,实时传输的画面呈现在市水务设施管理中心的监控屏幕上。

  “无人机体积小、速度快、易操作,能够迅速到达人、车难以到达的地方。另外通过无人机航拍取证对比,可以有效发现河道水质变化情况,准确把握水质背后的问题源头。”南京市水务局相关人士介绍,无人机担任“巡河员”,全方位、无死角观察河道情况,不但可以高效排查、拍摄记录河道是否存在垃圾堆放、河道漂浮物等情况,而且通过配备高光谱成像仪等设备,可以对巡检河道中发现的重大水质问题,监测水质指标数据,及时监控河流水质、污染源、生活污水排放等信息。

  为进一步提升南京市河道管理水平,巩固水环境治理成效,市水务部门对26条、总计约70公里的国、省考河道,采用无人机巡检方式,对河面、岸坡、排口、水体等内容进行立体全方位巡查。

  明年,南京市水务部门将进一步扩大无人机巡河范围,对全市150条、约230公里已整治河道实施全面覆盖。

  主城1400公里“地下血管”全面体检

  雨污串流、污水下河一直是影响水环境的大问题。“‘高水位’问题一直是困扰南京市城市污水收集管网运行的一个难点。”南京市水务局相关人员介绍,污水管道内运行的污水,如果水位过高,部分污水难以及时顺畅地通过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从而有可能造成污水下河,污染水体。

  另外,雨污混接、破损、堵塞都是雨污水管道常见的问题。比如河床底下的雨污水管,因常年沉在淤泥之下,腐蚀严重,雨水井和污水井井壁常有渗漏现象,导致雨水和污水在井室互通,污水跟着雨水流入河。积少成多,如果不排查检漏,将对水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今年,为了进一步巩固水环境治理成效,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南京市水务部门组织对主城城北、江心洲、城东、铁北、仙林、城南6大系统1400公里污水管道进行全面排查检测,修复雨污混接、破损、堵塞等雨污水管道常见的问题,从源头上改善全市水环境,巩固全市水环境治理成效。

  截至目前,6大系统排查工作已全面实施,其中城北片区已率先完成排查工作,江心洲、城东、铁北系统预计年底基本完成,仙林、城南系统计划明年上半年完工。通过全面排查管道设施缺陷、雨污水管道错接混接、河水倒灌等情况,实施近2500处即查即改工程,全市污水系统提质增效明显。困扰南京多年的污水系统“高水位”问题得到了明显缓解,各污水处理系统运行水位,正常天气下已全面回落至控制水位以内。

  明年底生活污水处理规模增80万吨以上

  近年来,南京市坚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始终把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的建设作为保障城市运行和改善人居环境的生命线,全力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目前,全市共建有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59座(其中万吨以上的26座),总处理能力为255万吨/日。主城区现建有生活污水处理厂7座,总处理能力157万吨/日,占全市总处理能力的61.6%。

  市级水务部门在监管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工作考核暂行办法》、江苏省《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考核标准》,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定期进行监督考核,并按照厂网一体、厂网联动的工作思路,建立了污水处理监管信息平台,组建了“片管长制”管护工作体系。目前主城区生活污水厂全部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为巩固南京水环境的治理成效,强化污水处理保障,近年来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出水水质均优于一级A,氨氮、COD等指标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

  2019年以来,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的引导作用,大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系统提质增效,南京积极申报并于2月份成功获评江苏省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示范城市。5-6月,国家、省相继出台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为进一步保持南京的示范引领工作,市水务部门结合南京实际组织编制了《南京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力争通过三年的系统整治,实现建成区污水管网全覆盖、污水全收集、全处理,进一步巩固我市水环境治理成效。

  目前,南京正在推进桥北、铁北、城南等14座污水处理厂改扩建,预计2020年年底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规模80万吨以上。同时为提高污水厂际调度能力,开始启动了主城污水厂互联互通工程,其中江心洲-城南连通一期工程、城北-铁北连通一期工程已进场施工,预计2020年建设完工。

  城市河道有了“蓝线规划”保护

  南京的主城区河道承担着城市防洪、排涝、引水等任务,是城市水生态环境的载体,也是展现城市风貌和环境品质的重要窗口。2017年7月1日,《南京市蓝线管理办法》施行,与此同时,主城区河道蓝线规划编制也正式立项。经过一年多的编制,今年上半年主城区河道蓝线规划已通过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审议,正式发布。

  蓝线是指河道工程的保护范围控制线。河道蓝线范围包括河道水域、沙洲、滩地、堤防、岸线等以及河道管理范围外侧因河道拓宽、整治、生态景观、绿化等目的而规划预留的河道控制保护范围。河道蓝线是城市规划的控制要素之一,是水务部门依法行政,指导河道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工程建设用地定界依据之一。河道蓝线主要作用是控制水面积不被违法填堵,确保防汛安全。

  南京市水务局相关人员介绍,按照全国统一要求,在制定蓝线管理办法的同时,南京着手划定河道蓝线并编制规划。编制过程中,南京对城市地表水体进行摸底,目前主城区河道水系调查完成,南京主城绕城公路以内水系大致分为城北片区、城南片区和河西片区,共有河道、明渠等地表水167条,总长280.1公里。编制河道蓝线规划的首要目的是保障水安全,遵照保护优先的原则,统筹解决主城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问题。按照规划标准,河道的山洪防治要达到50年一遇,重要河道防洪达到100年一遇,排涝河道达到20年一遇。

  南京水系发达,金川河、秦淮河、玄武湖都是南京人文历史特色的重要载体,在此规划中,除了强调提升河道的水安全,也对打造滨水风光带提出了要求。规划提出要保持城市水系的自然形态,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实现改善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的目的。

  目前,市水务部门已着手编制绕城公路以外主城河道蓝线规划,预计年内完成。(扬子晚报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追踪此项目建设进展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