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06.03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IPC分类号C02F3/34; C02F3/02; C02F3/1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丙氨酸废水处理工艺,通过生物脱氮法对丙氨酸废水进行处理,丙氨酸废水处理池由依次串行分布、两两连通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曝气池组成,丙氨酸废水浓度控制在200‑2000mg/L,PH值控制在6.5‑8,温度控制在30‑38℃,污泥浓度控制在2000‑5000mg/L;启动所述曝气鼓风机,控制曝气阀门使废水处理池内溶解氧控制在0.1‑2.5mg/L,污泥填料采用硝化菌。本发明丙氨酸废水处理效率高,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省,运行管理方便,可广泛适用于各种高氨氮含量废水,抗冲击能力较强。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丙氨酸废水处理工艺,通过生物脱氮法对丙氨酸废水进行处理,其特征在于,丙氨酸废水处理池由依次串行分布、两两连通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曝气池组成,所述第一曝气池设有进水口和污泥回流口,所述第四曝气池设有排水口和排泥口;曝气总管道设有四个分支管道,分别深入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曝气池底部,所述曝气总管道连接有曝气鼓风机;
丙氨酸废水浓度控制在200-2000mg/L,PH值控制在6.5-8,温度控制在30-38℃,污泥浓度控制在2000-5000mg/L;启动所述曝气鼓风机,控制曝气阀门使废水处理池内溶解氧控制在0.1-2.5mg/L,其中所述第一曝气池溶解氧控制在0.1-0.5mg/L,所述第二曝气池溶解氧控制在0.5-1mg/L,所述第三曝气池溶解氧控制在1-1.7mg/L,所述第四曝气池溶解氧控制在1.7-2.5mg/L;污泥填料采用硝化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氨酸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曝气池上下交错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丙氨酸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曝气池与所述第二曝气池顶部连通,所述第二曝气池与所述第三曝气池底部连通,所述第三曝气池与所述第四曝气池底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丙氨酸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所述第一曝气池顶部,所述排水口设置于所述第四曝气池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丙氨酸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处理池水力停留时间为50-70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丙氨酸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口设置于所述第四曝气池底部,并通过叠螺机将污泥絮凝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丙氨酸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回流口设置于所述第一曝气池顶部,与所述进水口平齐,使曝气池污泥浓度保持在2000-5000mg/L范围内,污泥为硝化菌培养基。
说明书
一种丙氨酸废水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丙氨酸废水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工业化迅速发展及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排放出来的污染物对水体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其中不同来源的含氮化合物已成为水体环境的重要污染物之一。大量的氮化合物进入水体环境,造成水体质量恶化,影响渔业、农业以及城镇环境质量,进而影响人体健康。污水中的氮以氨氮、有机氮、亚硝酸盐氮几种形式存在。污水中氨氮是微生物活动的产物,水中氨氮量的大小,是衡量水体污染程度的指标。
废水脱氮方法有多种,例如吹脱法、中和法、折点氯化法、离子交换法、生物化学法等。实践中发现,许多生物化学法进行脱氮,氨氮的去除率可以达到要求,但是用发酵法生产丙氨酸产生的废水为高氨氮废水,这些方法对于高氨氮废水的处理条件严格,操作复杂,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如何有效处理高氨氮丙氨酸废水,并且不产生二次污染,又能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一直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丙氨酸废水处理工艺,在工程应用中投资低、效果好、操作简便。
一种丙氨酸废水处理工艺,通过生物脱氮法对丙氨酸废水进行处理,丙氨酸废水处理池由依次串行分布、两两连通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曝气池组成,所述第一曝气池设有进水口和污泥回流口,所述第四曝气池设有排水口和排泥口;曝气总管道设有四个分支管道,分别深入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曝气池底部,所述曝气总管道连接有曝气鼓风机;丙氨酸废水浓度控制在200-2000mg/L,PH值控制在6.5-8,温度控制在30-38℃,污泥浓度控制在2000-5000mg/L;启动所述曝气鼓风机,控制曝气阀门使废水处理池内溶解氧控制在0.1-2.5mg/L,其中所述第一曝气池溶解氧控制在0.1-0.5mg/L,所述第二曝气池溶解氧控制在0.5-1mg/L,所述第三曝气池溶解氧控制在1-1.7mg/L,所述第四曝气池溶解氧控制在1.7-2.5mg/L;污泥填料采用硝化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曝气池上下交错连通,所述第一曝气池与所述第二曝气池顶部连通,所述第二曝气池与所述第三曝气池底部连通,所述第三曝气池与所述第四曝气池底部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所述第一曝气池顶部,所述排水口设置于所述第四曝气池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废水处理池水力停留时间为50-70小时。
进一步的,所述排泥口设置于所述第四曝气池底部,并通过叠螺机将污泥絮凝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污泥回流口设置于所述第一曝气池顶部,与所述进水口平齐,使曝气池污泥浓度保持在2000-5000mg/L范围内,污泥为硝化菌培养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丙氨酸废水处理效率高,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省,运行管理方便,可广泛适用于各种高氨氮含量废水,抗冲击能力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