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地下污油污水分离装置

发布时间:2017-12-22 13:14:50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7.03.29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IPC分类号C02F1/4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污油污水分离装置,包括处理池、机械格栅、浮动收油器、污油泵、轻污泥泵、重污泥泵、手动排污阀,处理池全部建设于地平面以下,处理池上平面与地平面平行,处理池为内空密闭的长方体结构,其前端外侧连接污油水输入管网,处理池的右端侧壁上设有手动排污阀,手动排污阀的输出端连接污水输出管网。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其利用油、水存在密度差,通过浮动式撇油器将油外送至罐区,同时设立两级污油污泥泵,将污泥外送,大大减轻了后续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处理难度。

  权利要求书

  1.地下污油污水分离装置,包括处理池、机械格栅、浮动收油器、污油泵、轻污泥泵、重污泥泵、手动排污阀,处理池全部建设于地平面以下,处理池上平面与地平面平行,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池为内空密闭的长方体结构,其前端外侧连接污油水输入管网,处理池前端内下部设有台阶,台阶上侧设有机械格栅,所述处理池内长度方向中部自上而下设有沿处理池宽度向设置的第二隔离墙,在机械格栅与第二隔离墙之间自上而下设有沿处理池宽度向设置的第一隔离墙,所述处理池内底部、第二隔离墙的下侧设有长方形凸台;所述第一隔离墙与机械格栅之间的处理池外顶部设有污油泵,污油泵的输入端管道连接第一阀门的一端和第二阀门的一端,第一阀门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吸油管的一端,第一吸油管的另一端垂直延伸至处理池内底部,所述第二阀门的另一端连接钢丝软管的一端,钢丝软管的另一端上连接有浮动收油器,所述污油泵的输出端通过止回阀连接油品外送管道;所述处理池外顶中部设有轻污泥泵,轻污泥泵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吸油管的一端,第二吸油管的另一端垂直延伸至处理池内凸台上侧,所述处理池外顶右部设有重污泥泵,重污泥泵的输入端连接第三吸油管的一端,第三吸油管的另一端垂直延伸至处理池内底部,所述处理池的右端侧壁上设有手动排污阀,手动排污阀的输入端与处理池内腔相连通,手动排污阀的输出端连接污水输出管网;所述轻污泥泵的输出端及重污泥泵的输出端均连接污泥外送管道,污泥外送管道与污水输出管网之间设有第三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污油污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长度为处理池内腔长度的1/4—1/3,其宽度与处理池内腔宽度相同,其高度为处理池内腔高度的1/6—1/4;所述凸台的左端设置在第一隔离墙与第二隔离墙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下污油污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左端垂直向上设置有第三隔离墙,第三隔离墙的高度为凸台高度的两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污油污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墙的下沿与凸台的上平面齐平;所述第二隔离墙的下沿与凸台上平面的距离与凸台的高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污油污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格栅为上部向右倾斜设置在台阶上侧,机械格栅与台阶上平面呈45—60°的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地下污油污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格栅为能拆装的抽拉式结构。

  说明书

  地下污油污水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油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污油污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在炼油企业中,设备装置的地沟内,经常存在大量油污污水混合物,其直接进入污水处理系统,致使污水处理难度加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地下污油污水分离装置。

  其技术方案是:地下污油污水分离装置,包括处理池、机械格栅、浮动收油器、污油泵、轻污泥泵、重污泥泵、手动排污阀,处理池全部建设于地平面以下,处理池上平面与地平面平行,所述处理池为内空密闭的长方体结构,其前端外侧连接污油水输入管网,处理池前端内下部设有台阶,台阶上侧设有机械格栅,所述处理池内长度方向中部自上而下设有沿处理池宽度向设置的第二隔离墙,在机械格栅与第二隔离墙之间自上而下设有沿处理池宽度向设置的第一隔离墙,所述处理池内底部、第二隔离墙的下侧设有长方形凸台;所述第一隔离墙与机械格栅之间的处理池外顶部设有污油泵,污油泵的输入端管道连接第一阀门的一端和第二阀门的一端,第一阀门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吸油管的一端,第一吸油管的另一端垂直延伸至处理池内底部,所述第二阀门的另一端连接钢丝软管的一端,钢丝软管的另一端上连接有浮动收油器,所述污油泵的输出端通过止回阀连接油品外送管道;所述处理池外顶中部设有轻污泥泵,轻污泥泵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吸油管的一端,第二吸油管的另一端垂直延伸至处理池内凸台上侧,所述处理池外顶右部设有重污泥泵,重污泥泵的输入端连接第三吸油管的一端,第三吸油管的另一端垂直延伸至处理池内底部,所述处理池的右端侧壁上设有手动排污阀,手动排污阀的输入端与处理池内腔相连通,手动排污阀的输出端连接污水输出管网;所述轻污泥泵的输出端及重污泥泵的输出端均连接污泥外送管道,污泥外送管道与污水输出管网之间设有第三阀门。

  其中,所述凸台的长度为处理池内腔长度的1/4—1/3,其宽度与处理池内腔宽度相同,其高度为处理池内腔高度的1/6—1/4;所述凸台的左端设置在第一隔离墙与第二隔离墙之间。所述凸台的左端垂直向上设置有第三隔离墙,第三隔离墙的高度为凸台高度的两倍。所述第一隔离墙的下沿与凸台的上平面齐平;所述第二隔离墙的下沿与凸台上平面的距离与凸台的高度相同。所述机械格栅为上部向右倾斜设置在台阶上侧,机械格栅与台阶上平面呈45—60°的夹角。所述机械格栅为能拆装的抽拉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其利用油、水存在密度差,通过浮动式撇油器将油外送至罐区,同时设立两级污油污泥泵,将污泥外送,大大减轻了后续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处理难度。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