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03.18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IPC分类号E03F3/02; E03F5/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施工污水排放系统,包括依次通过输送管道可拆卸连接的收集组件,沉淀池及排放组件,收集组件包括收集管道,收集管道转动连接有通过齿轮啮合的第一收集盘与第二收集盘;第一收集盘上等间距圆周分布有多个粉碎刀;第二收集盘的中间部位设有收集腔,收集管道上固定设置有驱动件;排放组件包括排放管道,排放管道与沉淀池之间连接有抽水机,沉淀池与抽水机之间串联有过滤板;驱动件驱动第二收集盘,第二收集盘通过第一收集盘带动粉碎刀旋转,粉碎刀对污水中的塑料袋进行切割粉碎并将污水吸入,避免塑料袋堵住输送管道,污水进入沉淀池中沉淀,再通过过滤板被排放组件排出,提高了地下施工污水的排放效率,降低排放难度。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地下施工污水排放系统,包括依次通过输送管道(4)可拆卸连接的收集组件(1),沉淀池(2)及排放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组件(1)包括收集管道(5),所述收集管道(5)的一端转动连接相互啮合的有第一收集盘(6)与第二收集盘(9);
所述第一收集盘(6)轴向的两端同轴固定有第一齿轮(7),所述第一收集盘(6)的中间部位沿其径向固定连接有等间距圆周分布的多个粉碎刀(8);
所述第二收集盘(9)轴向的中间部位向内凹陷形成收集腔,其未凹陷的周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7)啮合的第二齿轮(10),所述收集管道(5)上固定设置有驱动所述第二齿轮(10)的驱动件;
所述排放组件(3)包括排放管道(14),所述排放管道(14)与所述沉淀池(2)之间可拆卸连接有抽水机(15),所述沉淀池(2)与所述抽水机(15)之间串联有过滤板(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施工污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刀(8)靠近所述第二收集盘(9)的侧边设有第一刀刃(17),所述第一刀刃(17)贴合于所述第二收集盘(9)的侧边,所述第二收集盘(9)与所述粉碎刀(8)接触的侧边设有第二刀刃(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施工污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收集盘(9)固定设置在所述收集管道(5)道的端部,所述第二齿轮(10)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收集盘(9)的周缘,所述驱动部啮合于所述第二齿轮(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施工污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电机(11)与减速箱(12),所述电机(11)通过所述减速箱(12)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收集盘(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施工污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2)相对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开口相对的滑槽(19),所述滑槽(19)上滑移连接有用于收集沉淀物的沉积网(20),所述沉积网(20)的侧边设置有与所述滑槽(19)配合的滑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下施工污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9)为弧形设置,其凸出端部的法向量朝向所述沉淀池(2)的底部,所述滑槽(19)从所述沉淀池(2)上端的一侧边延伸至相对的另一侧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下施工污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网(20)插接入所述滑槽(19)的侧边设有卡接气囊(21),所述卡接气囊(21)沿其长度方向的端部设置有充气头(22),所述充气头(22)旁还固定连接有吊绳(2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下施工污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2)与所述抽水机(15)之间转动连接有过滤盘(24),所述过滤盘(24)的轴向与所述抽水管道的轴向平行,所述过滤盘(24)上围绕其轴心等间距圆周分布有多个过滤板(16),所述过滤板(16)的形状与所述抽水机(15)及所述沉淀池(2)的开口适配,所述过滤板(16)的周缘设置有密封垫圈。
说明书
一种地下施工污水排放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地下施工污水排放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地下工程施工中渣土车冲洗、现场清洗、降尘洒水、膨润土搅拌、浆液搅拌、电瓶充电冷却等的用水量相当大,并且会产生的大量地下水和污水,若进行不合理排放,将造成江河、湖海、水库等的环境污染。为解决城市地下工程施工产生的地下水、污水和雨水的回收再利用问题,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污水处理系统。
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3487619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系统,该系统由地下沉淀池、地面沉淀池、储水池、自来水池、沟渠、阀门、过滤网、雨水篦子、降水井、污水泵、水泵和管路组成。本实用新型的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系统布置于整个施工现场,并设有通往城市管网的污水排放系统,解决了城市地下工程施工中的生产污水、地下水及雨水的排放和环境污染问题,保护了环境,降低了施工用水成本。
但是地下施工污水中还存在大量的塑料袋,一部分塑料袋是以前填埋塑料袋产生的,另一部分则是用来盛装石灰及胶水等建筑材料,施工工人用完后一旦未及时收集就会流入污水,上述专利中的系统在处理含有白色塑料袋的污水时常常会出现堵塞的情况,这些塑料袋会堵住管路或卡死水泵,需要对处理系统停机进行清理检修,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的地下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含有塑料袋的污水会堵塞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下施工污水排放系统,通过设置带粉碎功能的收集组件以及带清理沉淀网的沉淀池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施工污水排放系统,包括依次通过输送管道可拆卸连接的收集组件,沉淀池及排放组件,所述收集组件包括收集管道,所述收集管道的一端转动连接相互啮合的有第一收集盘与第二收集盘;
所述第一收集盘轴向的两端同轴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收集盘的中间部位沿其径向固定连接有等间距圆周分布的多个粉碎刀;
所述第二收集盘轴向的中间部位向内凹陷形成收集腔,其未凹陷的周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收集管道上固定设置有驱动所述第二齿轮的驱动件;
所述排放组件包括排放管道,所述排放管道与所述沉淀池之间可拆卸连接有抽水机,所述沉淀池与所述抽水机之间串联有过滤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驱动第二收集盘,第二收集盘通过啮合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将动力传递给的第一收集盘,第一收集盘带动粉碎刀旋转,形成负压的收集腔将污水吸入,粉碎刀对污水中的塑料袋进行切割粉碎,避免塑料袋堵住输送管道;污水进入沉淀池中,塑料袋碎片沉淀在底部,积水则位于沉淀池顶部,排放管道通过抽水机将积水抽出,积水通过过滤板的进一步净化后再排出,提高了地下施工污水的排放效率,也降低了污水塑料袋转移的难度。
进一步的,所述粉碎刀靠近所述第二收集盘的侧边设有第一刀刃,所述第一刀刃贴合于所述第二收集盘的侧边,所述第二收集盘与所述粉碎刀接触的侧边设有第二刀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粉碎刀旋转时,第一刀刃与第二刀刃不断交叉切割,提高收集装置的粉碎强度,使其能粉碎大体积的塑料袋,也能将塑料袋粉碎的更彻底。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收集盘固定设置在所述收集管道道的端部,所述第二齿轮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收集盘的周缘,所述驱动部啮合于所述第二齿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收集盘的主体固定在收集管道的端部,通过转动的第二齿轮带动第一收集盘,减去了第二收集盘转动所需的能耗,降低系统的能耗,从而提高能源利用率。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包括电机与减速箱,所述电机通过所述减速箱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收集盘。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机使用的电力为绿色能源且容易取得,再通过减速箱来增加驱动件的扭矩,从而保证收集组件的粉碎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池相对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开口相对的滑槽,所述滑槽上滑移连接有用于收集沉淀物的沉积网,所述沉积网的侧边设置有与所述滑槽配合的滑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沉积网用于承载沉淀池内沉积的塑料袋碎片,当沉淀池内的塑料袋碎片已沉积到设定量时,拉出滑移在滑槽上的沉积网即可,无需使用额外的机械吊装,方便实用。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为弧形设置,其凸出端部的法向量朝向所述沉淀池的底部,所述滑槽从所述沉淀池上端的一侧边延伸至相对的另一侧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弧形设置的滑槽使沉积网在沉淀池中也呈弧形,增加沉积网承载塑料袋的体积,降低拉出沉积网的频率。
进一步的,所述沉积网插接入所述滑槽的侧边设有卡接气囊,所述卡接气囊沿其长度方向的端部设置有充气头,所述充气头旁还固定连接有吊绳。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沉积网时,通过充气头对卡接气囊充气,并让卡接气囊对准并插入滑槽,从而固定沉积网;清理沉积物时,打开充气头放出卡接气囊中的气体,再通过吊绳直接将沉积网拉出,避免在滑移抽出沉积网的过程中沉积物泄漏。
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池与所述抽水机之间转动连接有过滤盘,所述过滤盘的轴向与所述抽水管道的轴向平行,所述过滤盘上围绕其轴心等间距圆周分布有多个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形状与所述抽水机及所述沉淀池的开口适配,所述过滤板的周缘设置有密封垫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过滤板用于滤去浮游在积水中的细微杂质,当过滤板上的杂质积累到设定值后,转动转盘以更换下一个过滤板,同时清洁换下的过滤板,不耽误排水时间,密封垫圈避免积水从过滤板侧边泄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收集管道的端部设置相互啮合的第一收集盘与第二收集盘,粉碎刀在收集腔内进行粉碎,第一收集盘带动粉碎刀旋转,形成负压的收集腔将污水吸入,粉碎刀对污水中的塑料袋进行切割粉碎,避免塑料袋堵住输送管道;
2、通过在第一收集盘与第二收集盘上设置相对交叉的刀刃,粉碎刀旋转时,第一刀刃与第二刀刃不断交叉切割,提高收集装置的粉碎强度,使其能粉碎大体积的塑料袋,也能将塑料袋粉碎的更彻底;
3、通过在沉淀池内滑移设置沉积网,沉积网用于承载沉淀池内沉积的塑料袋碎片,当沉淀池内的塑料袋碎片已沉积到设定量时,拉出滑移在滑槽上的沉积网即可,无需使用额外的机械吊装,方便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