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04.26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IPC分类号C02F9/04; C02F11/18; C02F103/2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造纸产业污泥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沉淀池,沉淀池左侧连接有污水进水管,在沉淀池上设有絮凝剂盒,在沉淀池内部设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搅拌轴、设置在搅拌轴外壁上的螺旋形搅拌叶片和与搅拌轴连接的驱动电机,过滤池设置在沉淀池的右侧且在过滤池的上侧设有喷淋管,在喷淋管的下侧外壁上均匀设有若干个喷淋头,本发明造纸产业污泥回收利用装置,可对污水进行沉淀处理,沉淀后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沉淀后的污泥进行切割粉碎后由送料机构送入处理装置内部,进行充分搅拌后经过高温杀毒可作为填料使用,变废为宝,节约了能源也保护了环境。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造纸产业污泥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左侧连接有污水进水管,在沉淀池上设有絮凝剂盒,在沉淀池内部设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搅拌轴、设置在搅拌轴外壁上的螺旋形搅拌叶片和与搅拌轴连接的驱动电机,过滤池设置在沉淀池的右侧且在过滤池的上侧设有喷淋管,在喷淋管的下侧外壁上均匀设有若干个喷淋头,沉淀池通过进水管与喷淋管的进水口连接,在进水管上设有第一水泵,在过滤池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滤料层、第二滤料层、第一活性炭层、填料层和第二活性炭层,过滤池的底部设有贮水槽,所述沉淀池出泥口的下侧设有进料筒,进料筒上侧左端设有进料漏斗,在进料筒内部设有进料机构,进料机构包括进料螺杆和设置在进料螺杆外壁上的螺杆叶片,进料螺杆左端与电机连接,在进料筒靠右的一段上设有预粉碎机构,预粉碎机构包括在进料筒外壁上对称设置的四个半球形凹槽、设置在半球形凹槽中心的滚切转轴和设置在在滚切转轴外壁上的滚切刀片,进料筒下侧右端的出料口通过下料管与污泥处理装置的进料口连接,所述污泥处理装置内部中心处竖直设有搅拌转轴,搅拌转轴顶端与驱动电机连接,搅拌转轴外壁上上下设有第一搅拌机构、第二搅拌机构和第三搅拌机构,第一搅拌机构包括固定臂和半圆形搅拌桨叶,固定臂的中部与搅拌转轴连接,固定臂的两端铰接有半圆形搅拌桨叶,第二搅拌机构包括多个翼形搅拌桨叶,多个翼形搅拌桨叶围绕搅拌转轴的周向均匀分布,每个翼形搅拌桨叶上均开设有多个圆形的通孔,第三搅拌机构包括U形搅拌桨叶和支撑杆,U形搅拌桨叶的中部与搅拌转轴连接,支撑杆的一端与搅拌转轴连接且另一端与U形搅拌桨叶连接,搅拌转轴的顶端与驱动电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产业污泥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炭层和第二活性炭层之间的密度之比为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产业污泥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层内的填料为纤维状结构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产业污泥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上壁为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产业污泥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切刀片的旋转方向与进料螺杆的旋转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产业污泥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形搅拌桨叶左右共设有四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产业污泥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搅拌桨叶的开口向上设置。
说明书
一种造纸产业污泥回收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泥处理装置,具体是一种造纸产业污泥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造纸工业使用木材、稻草、芦苇、破布等为原料,经高温高压蒸煮而分离出纤维素,制成纸浆。在生产过程中,最后排出原料中的非纤维素部分成为造纸黑液。黑液中含有木质素、纤维素、挥发性有机酸等,有臭味,污染性很强。造纸废水主要来自造纸工业生产中的制浆和抄纸两个生产过程。制浆是把植物原料中的纤维分离出来,制成浆料,再经漂白,这个过程会产生大量的造纸废水;抄纸是把浆料稀释、成型、压榨、烘干,制成纸张,这个过程也容易产生造纸废水。制浆产生的造纸废水,污染最为严重。洗浆时排出废水呈黑褐色,称为黑水,黑水中污染物浓度很高,BOD高达5—40g/L,含有大量纤维、无机盐和色素。漂白工序排出的造纸废水也含有大量的酸碱物质。抄纸机排出的造纸废水,称为白水,其中含有大量纤维和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的填料和胶料造纸废水中会有大量的污泥,这些污泥通常都是直接掩埋处理,浪费了能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造纸产业污泥回收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造纸产业污泥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左侧连接有污水进水管,在沉淀池上设有絮凝剂盒,在沉淀池内部设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搅拌轴、设置在搅拌轴外壁上的螺旋形搅拌叶片和与搅拌轴连接的驱动电机,过滤池设置在沉淀池的右侧且在过滤池的上侧设有喷淋管,在喷淋管的下侧外壁上均匀设有若干个喷淋头,沉淀池通过进水管与喷淋管的进水口连接,在进水管上设有第一水泵,在过滤池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滤料层、第二滤料层、第一活性炭层、填料层和第二活性炭层,过滤池的底部设有贮水槽,所述沉淀池出泥口的下侧设有进料筒,进料筒上侧左端设有进料漏斗,在进料筒内部设有进料机构,进料机构包括进料螺杆和设置在进料螺杆外壁上的螺杆叶片,进料螺杆左端与电机连接,在进料筒靠右的一段上设有预粉碎机构,预粉碎机构包括在进料筒外壁上对称设置的四个半球形凹槽、设置在半球形凹槽中心的滚切转轴和设置在在滚切转轴外壁上的滚切刀片,进料筒下侧右端的出料口通过下料管与污泥处理装置的进料口连接,所述污泥处理装置内部中心处竖直设有搅拌转轴,搅拌转轴顶端与驱动电机连接,搅拌转轴外壁上上下设有第一搅拌机构、第二搅拌机构和第三搅拌机构,第一搅拌机构包括固定臂和半圆形搅拌桨叶,固定臂的中部与搅拌转轴连接,固定臂的两端铰接有半圆形搅拌桨叶,第二搅拌机构包括多个翼形搅拌桨叶,多个翼形搅拌桨叶围绕搅拌转轴的周向均匀分布,每个翼形搅拌桨叶上均开设有多个圆形的通孔,第三搅拌机构包括U形搅拌桨叶和支撑杆,U形搅拌桨叶的中部与搅拌转轴连接,支撑杆的一端与搅拌转轴连接且另一端与U形搅拌桨叶连接,搅拌转轴的顶端与驱动电机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活性炭层和第二活性炭层之间的密度之比为1:2。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填料层内的填料为纤维状结构分布。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凹槽上壁为弧形。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滚切刀片的旋转方向与进料螺杆的旋转方向相反。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半圆形搅拌桨叶左右共设有四个。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U形搅拌桨叶的开口向上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污水进入沉淀池内部后,通过设置絮凝剂盒能够方便的添加絮凝剂,不需要添加额外的加药装置,设置的搅拌机构可对污水和絮凝剂进行搅拌,使得絮凝剂与污水充分混合,加速了污水的沉淀,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经过沉淀后的污水会产生分层,污水进入过滤池内部,通过上下设置的第一滤料层、第二滤料层、第一活性炭层、填料层和第二活性炭层对污水进行层层过滤,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第一滤料层和第二滤料层分别为猛砂滤料和石英砂滤料组成,经过层层过滤,过滤后的污水进入贮水槽中进行下一步处理;装置工作过程中,沉淀池中的污泥进入电机工作带动进料机构工作将污泥均匀持续的送入污泥处理装置中进行处理,实现了自动进料,无需人工上料,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避免了进料过程中产生的堵塞,在进料过程中,可以预先在污泥进入污泥处理装置之前进行初步切割,切割后变小的污泥进入污泥处理装置中进行处理,有效的提高了后续处理效率,避免了大块污泥得不到充分处理的现象,是的污泥利用更为充分;污泥进入污泥处理装置内部后,在搅拌转轴上上下设有三个搅拌机构,对污泥与填料进行搅拌,搅拌更为充分,提高了搅拌装置的工作效率,其中,第一搅拌机构的固定臂和半圆形搅拌桨叶之间为铰接固定,因此半圆形搅拌桨叶可相对于固定臂旋转,从而可根据物料的实际分布情况适当调整半圆形搅拌桨叶的位置,从而使得搅拌更加有针对性,提高了搅拌效率,第二搅拌机构的翼形搅拌桨叶的表面开设有多个圆形的通孔,可有效减小翼形搅拌桨叶的搅拌阻力,从而有效的降低了能耗,第三搅拌机构的桨叶为向上开口的U形搅拌桨叶,可以有效增大搅拌范围,并且搅拌阻力小。